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金融生态发展对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目前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出现了"非生态"发展现象,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供需缺口大、体系不健全、服务不到位、民间融资问题多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法经济学分析,发现影响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金融法规与金融发展供需不配套、金融监管制度效益偏低、农村金融市场化不充分等。因此,河南省应以效益为前提构建宽松的农村金融发展政策环境、制定与农村金融发展相适应的地方法规、发展符合农村需求的金融供给机制、健全农村金融发展的市场化机制等,优化河南省农村金融生态,推进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租赁工具,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租赁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至今仍存在着人们的认知观念落后、行业准入条件较高、法律制度不健全、政策不到位等诸多困难与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与现状,必须从内外部着手降低准入门槛,拓宽资金来源,健全和完善租赁立法,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提高对租赁业的认知度,发展有金融和厂商背景的公司,鼓励创新开拓市场,促进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在闽台资企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闽台金融机构要不断创新合作形式,依托海西经济发展的政策优势,进一步消除中小台资企业融资的障碍,拓展融资渠道,深化两岸金融合作与改革,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是推动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长株潭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经济基础薄弱、金融发展水平低、区域经济金融发展不平衡、地方政府主导明显以及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因此,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金融体系,减少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健全信用体系,将有利于长株潭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不健全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分析重庆市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现状,探索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融资体系的政策构建,发展地方中小银行和非银行中小金融机构,从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和建立长效融资机制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难题,扶持并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建设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但目前仍存在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扶持政策普惠性不足、金融支持有效性不足等问题,要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状况就要从政策支持、金融有效供给、信用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存在融资规模大、融资水平差异大、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体系不健全等状况,融资仅仅局限于内部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简单的融资方式,未能形成有效的融资模式。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房地产企业金融模式,把握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发展和完善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创建专业化房地产融资机构,提高金融创新意识,使用多元化融资组合,探索具有我国特色房地产企业金融模式,对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支持体系不健全,金融服务水平还很低,不能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城镇化建设的公益性与金融部门逐利性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原因,农村金融发展的滞后性是重要原因,政府、金融机构与城镇化之间的联动机制还没有形成是关键原因。要创新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路径选择,就必须扩大融资渠道,增加城镇化资金来源;改革金融体制,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农业保险,进一步改善支农再贷款制度;开发适合农民需要的金融产品,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部地区农村金融生态发展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部地区作为传统的农业区,其农村金融生态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较东部地区而言,中部地区农村金融生态发展中还存在着金融结构发展不均衡、金融供需矛盾突出、金融环境脆弱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部农村金融生态发展。为此,以金融功能观为视角,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结合中部区域特点,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健全金融组织体系,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等途径,加快中部农村金融生态发展体系建设,为实现中部崛起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减碳承诺。"双碳"愿景的达成需要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倒逼绿色金融体系进行深刻变革。当前,我国绿色经济复苏需要金融支持,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及高耗企业的低碳转型。然而,我国金融支持政策体系还不完善,市场主导的绿色金融体系还在起步,绿色金融组织体系不够健全。我国应借鉴美英两国低碳发展的金融支持经验,完善绿色金融法律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及中介机构参与。  相似文献   

11.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1992-2008年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金融业的良性发展将有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金融业要想进一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结构优化、加快金融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2.
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每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参与和支持。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的关系一般表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金融的发展,凤阳县作为中部欠发达县域,其国民经济和金融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在对这二者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了凤阳县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存贷款比例不合理,贷款比率过低,融资渠道有限,以及对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资金支持不够等问题。因此,加强金融深化,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资金支持,释放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是凤阳县经济想要取得长远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检验南宁市工业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关系,得出结论:随着南宁市工业总产值的上升,南宁市地方财政收入必然呈现上升的趋势;但财政收入的提高,并不一定导致其工业总产值的上升。南宁市工业财源建设,应加快发展重点产业,壮大财源总量;壮大工业企业,培植财税来源;发展总部经济,抓好新兴后续财源;加快发展园区经济,增强财源后劲;发展开放型工业经济,拓宽工业财源。  相似文献   

14.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构建一个适合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撑体系可以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文章介绍了襄阳金融支撑体系的现状,并根据襄阳市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与地球温室化一样,荒漠化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倡导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发展低沙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发展低沙经济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笔者在提出低沙经济含义的基础上,着重给出发展低沙经济的绿色金融支撑体系,借以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发展低沙经济。  相似文献   

16.
作为金融生态环境体系基本的组成部分,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了县域经济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县域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文章以四平市为例,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以完善县域金融发展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十多年来,我国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指标从未达到过目标,这与政府财政能力密切相关,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过低;财政负担结构不合理,中央财政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经济发展不平衡,许多地方财政困难等。在未来若干年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财政、教育政策的调整,我国将逐步具备达到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目标的财政能力或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从地区发展构想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中国内地许多中心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设想,进而涌现出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热潮。环渤海地区的大连、天津、沈阳等城市都确定了建设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大连应充分利用大连商品交易所这一独特的金融资源,以期货业为龙头,推动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牧区大部分属自然灾害及环境恶化较为严重的浅层发展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层面具有区际落后性和区内不平衡性。金融基于经济,金融反作用于经济发展。笔者认为,民族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应立足于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要以合理的市场与行政手段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应建立政策性金融为导向、合作金融为核心、商业金融为辅助的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20.
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于我国欠发达地区金融、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历史局限性和现实发展水平的制约,当前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建设面临诸多困难,本文从完善金融法制、提高金融中介服务水平、加强信用体系和金融内控制度建设等方面,对改善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