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俄罗斯的成长小说创作开始于19世纪,巴赫金认为"俄罗斯文学中的第一部成长小说是冈察洛夫的《平凡的故事》,但成长小说文学元素在之前的经典小说中就已经出现了",也有其他评论家认为普希金的小说《上尉的女儿》是俄罗斯文学中第一部成长小说。无论如何,俄罗斯作家对于"成长"的关注有目共睹。浓厚的宗教性是俄罗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对俄罗斯民族、俄罗斯作家和俄罗斯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位女士的画像》是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他是美国十九世纪文学领域中继霍桑、麦尔维尔之后最伟大的作家,在当时的美国甚至是世界文学史上都享誉盛名.笔者认为该小说脱离了詹姆斯之前的小说模式,同时也超越了美国小说中“浪漫传奇”的传统.《一位女士的画像》开创了詹姆斯成熟时期小说创作的基本形式,其中个体道德成长的过程需要“社会性意识”的培养和对个人主义思想的扬弃.该小说中不仅表现了个人意识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同时也表现了个人对社会形式形成了自觉的认同.论文就从女主人公伊莎贝尔的自由观中去解读小说中的关于婚姻与自我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华女阿五》:成长小说中的一朵奇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文学中,“成长”既是一种小说类别,也是一个普遍主题,贯串于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当中。少数族裔文学的发展为成长小说注入新的活力,反映出边缘人物成长的艰辛历程。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之作,《华女阿五》亦可归类为成长小说。它反映出唐人街的第二代华裔少女在两种文化夹缝中成长的困惑,展现出华裔成长为“模范少数民族代表”的坚强意志、觉醒以及与命运的不懈抗争。  相似文献   

4.
从内容形式和创作手法上看,《天赋》是一部典型的元小说,它是关于创作的创作,小说中的小说。虽然《天赋》以激进的方式与传统小说告别了,但纳博科夫正是通过它,宣告了自己与俄罗斯文学传统的血肉联系:俄罗斯文学是作品真正的主角,俄罗斯文学传统不仅鼎力支持了小说男主人公费奥多尔·戈都诺夫天赋的成长,也成就了《天赋》,它成为作家写得最好的一部俄语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5.
作为解读美国文学的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成长小说”起源于德国。其主题往往包括成长时期、学年时代、旅行、爱情以及寻找自我身份等方面。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其《女勇士》中大量运用成长小说的理论。赋予其成长的主题。本文试图从成长小说的角度去探讨《女勇士》的成长主题,以证明《女勇士》是德国成长小说的承传。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最后的莫希干人》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开创了美国民族文学的先河。文章在分析了作者创作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对小说的艺术——结构、人物以及小说的影响作了具体翔实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小说创作有故事情节的展开,叙述也可能涉及到很多细节,作者必须十分熟悉或者非常了解这些细节,这是创作的前提和必要。张爱玲的作品《小团圆》轰动当时的文坛,对后世文学研究有重要价值,细观此文,有不少作者生活经历的影子,特别是家庭成长经历更是在小说中有较多体现。关于家庭成长经历对作者小说创作的影响,有很多前辈做过研究,从心理学、创作学、写作习惯等方面做过论述,本文以张爱玲的《小团圆》为例,试图从细节相似入手,考证个人成长经历对创作的必然影响。  相似文献   

8.
汤亭亭创作的《女勇士》是美国华裔文学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揭示了华裔女性所面临的种族与性别两方面的双重边缘困境,反映了主人公建立自己身份的艰难过程。加拿大文学理论家琳达·哈琴在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时,提出了"历史编纂元小说"的概念。《女勇士》的文化移植、多重叙事等手段以及作品所呈现出的虚实结合的风格,符合典型的历史编纂元小说的特点。也正是运用这样的方式对原有中心进行质疑,作者最终构建起自己独特的身份。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文学史中,青少年成长小说历来占有突出地位。《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和《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两部作品是美国不同时代成长小说的经典作品,都包含有成长小说的叙述结构。尽管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成长历程是基本相似的。在不同的年代,他们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最终,他们完成了自身的成长,对社会、对人生、对自我有了重新的认识。时代背景影响着青年人的成长,同时,不同时期青年人的成长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人类出现以来,不同部落民族之间的冲突就已存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战争也不可避免地爆发.只要人类的历史继续下去,战争的历史也必然继续存在,因此战争文学的兴起无可避免.在美国战争文学中,除了反战这一主题之外,还存在着另一重要的主题,即成长主题.本文将对比分析菲尔·克莱的《重新部署》和斯蒂芬·克莱恩的《红色英勇勋章》这两部不同时期的战争小说中共同的成长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1.
德国经典成长小说与美国成长小说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小说主题,主人公性格特征、人生遭际、行为方式和文本的结构等方面,辨析德国经典成长小说和美国成长小说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从社会、文化、存在主义哲学和精神分析学等视角分析成长小说变异和发展的成因。自主和社会化的矛盾构成了人的自由的宿命;思与行的脱节、洞见的消失和混沌、委琐感的弥漫,构成了成长小说的当下魅力。成长小说仍在成长中,它不会衰亡。  相似文献   

12.
The geological surveys of the American West in the 1860s-80s are photographically illustrated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that impose colonizing metaphors upon “natural” areas and resources-metaphors that continue to be contested today in Sierra Club calendar views of Yosemite peaks and in contemporary Congressional ddbates over mining rights and royalties on public Westem lands. Photographic images by William Henry Jackson, Timothy O'Sullivan, and others are central to the survey reports and are here read not so much as products of individual artistic or aesthetic sensibility, but more as thetoncat products of economi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orces in the decades after the American Civil War.  相似文献   

13.
加勒比英语文学是英国文学传统和加勒比流散族群文化记忆结合的产物,在英帝国文学经典系统内部打开一种颠覆/创新、解构/重构以及边缘/夹缝的视角。从简·里斯、维·苏·奈保尔、牙买加·琴凯德等当代流亡作家多部与其自身经历密切相关的英语成长小说中,清晰可见的是加勒比流散族裔个人成长与民族成长之间交织互动的转喻关系,以及“加勒比英语成长小说”这一文类与一系列现代性的文学表征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following in the footsteps of United States imperial children’s writers Jacob Abbott and Edward Stratemeyer, Mary Hazelton Blanchard Wade (1860–1936), the original author of the Our Little Cousins series (1901–1905), contributed to the American culture of empire. Wade was one of the most prolific and popular imperialistic turn-of-the-twentieth-century American children’s authors. Yet, she remains understudied and virtually unknown, except among a few scholars who have examined, briefly, a few of her most prominent texts. Given Wade’s current popularity within certain Christian Evangelical homeschooling circles, and the resurgence of imperialist and othering discourses as part of the War on Terror, revealing her project and understanding its messages and relevanc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s today all the more urgent.  相似文献   

15.
教育小说:流变及省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家的教育情怀与教育家的文学情怀是教育小说同质异构的两翼。作为文学家教育情怀的文体表现形式,教育小说是德国文学传统的重要分支。这一优良的文学传统确立自歌德,并且很好地传承下来。作为教育家的文学情怀,教育小说奠基于卢梭、裴斯泰洛齐,这一教育文体形式随着教育研究的科学化与教育研究者身份的学术转向而渐趋沉寂。考今日教育研究之文体,论著为唯一的教育理念表达形式,但其不能具足、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它使研究作为“研究者自身生活史的产物与延续”的理念无法实现,并在其间造成严重的断裂,使既有的文本存在“言犹未尽”、“言不尽意”的缺陷,并由于这一缺陷,直接妨碍教育文本接受性的达成。作为一种历史的教育现象的教育小说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教育研究者应充分扩展自己的思想表达的文体形式,以在教育理念与教育生活之间形成“契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探讨《船讯》是如何运用成长小说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展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根据成长小说的叙事结构原型,论证《船讯》这一个体中存在着规范的成长小说叙事结构,从而指出该小说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17.
一战以前的美国战争动员专注于人力动员,经济动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美国政府从历次战争,特别是宣扬总体战的内战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了经济总动员的重要性。一战时,美国采取了对经济进行全面动员的措施,从而保障了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成长小说已有两百多年的发展演变史,关于它概念的讨论也一直持续了两个多世纪。随着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化,现代成长小说也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而对成长小说基本特征及其变化的探讨,加上结合具体文本对它的说明,则既有利于对成长小说概念的理解,也对研究成长小说历史的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从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德国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状态,直到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普鲁士才出现了有利于德国统一的形势,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在现实政治的原则下,运筹帷幄,通过普丹战争,普法战争,最终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历经近三个世纪的探索与融合,美国研究型大学业已成为世界学术中心,其发展模式业已成为全球模仿与借鉴的典范。战争在大学发展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成为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分水岭,战争前后的美国研究型大学有着截然不同发展层次。二战前夕,美国大学一直以无计划方式发展,联邦政府几乎未给予资助;二战及接踵而来的冷战触发联邦政府对大学科研的倚重,战争给美国研究型大学带来长期的“礼物”——联邦资助成为大学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战争使得美国高等教育实现了量与质的双重飞跃,然而,这种为战而兴的资助发展过于畸形,大学与政府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积极回应社会所需而非一味满足国家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