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辞书出版空前繁荣,一批大、中型辞书正在编纂出版。这些辞书中,各类专科辞书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我国学者编纂的辞书和翻译的辞书比例越来越大,少数民族文字的辞书出版也越来越多。这自然是我国辞书出版工作发展的一个表现。但是,辞书出版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是品种重复。翻阅1979年以来出版的辞书,仅成语类词典就达一百三十余种,今年各个出版社的计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给学生开设了一门“中文工具书”课程;并组织学生就“目前我国辞书编纂出版的成就及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发表了很多见解,既肯定了近年来辞书编纂出版的成就,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还对我国辞书出版工作提出建议和希望,现归纳整理如下:一、辞书出版的成就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1.种类繁多,数量空前。1980年以来,全国平均每年出版辞书300-400种,这是  相似文献   

3.
据不很完全的统计,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辞书类书籍出版达3000余种。我国辞书类书籍的出版工作发展很快,这是我国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应当如何认识;辞书类书籍出版的现状大体上是怎样的;编纂工作中应当注意一些什么问题,目前又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如何去改进;等等,都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出版部门应当认真研究、积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刊这一期编发了一组谈辞书编纂、出版的文章,供出版界的同志们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辞书出版工作是我国出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36年来共出版各类辞书3150余种。其间在工作中有兴盛,也有衰败;有顺利,也有坎坷。在这里,回顾一下辞书出版工作的历程,特别是总结一下原国家出版局1975年5月制订的第一个全国辞书编纂出版规划(1975年至1985年)以来的工作,分析一下辞书出版工作的现状,展望一下辞书出版工作的未来,是必要的,有益的。 (一) 1975年,我国正处于“四人帮”横行之时。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出版工作遭到了严重的摧残,辞书的编纂出版工作也几乎  相似文献   

5.
科技辞书是人们掌握科技知识的钥匙。它和语文辞书一样,也是一种工具书。与一般图书相比,工具书应该有更高的质量。由于科技辞书涉及的学科领域十分广泛,而且新兴学科、新概念和新术语不断涌现,这就使科技辞书的编纂工作增加了难度。我社出版科技辞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科学出版社名词室的前  相似文献   

6.
新闻出版署于1988年11月在成都召开了第二次全国辞书编纂出版规划会议。会议交流了辞书编辑出版经验,讨论了第二次全国辞书编纂出版规划(草案)。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刘杲、图书管理局局长杨牧之分别在开幕式上和闭幕式上讲了话。这次规划草案项目比1975年在广州讨论制订的中外语文辞书编写出版规划草案,项目有所扩大,它包括中外语文辞书、专科辞书(社会科学专科辞典、科技辞典)、少数民  相似文献   

7.
《辞海》的编纂和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峰 《出版史料》2003,(2):18-33
《辞海》是从1915年开始编纂的。这一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辞源》。《辞源》首创以字带词头的编纂法,使这种工具书兼具字典和词典的功能,开创了我国综合性辞书的先河。可以说,这在我国辞书史上树立了一座具有首创意义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从1975年广州第一次辞书编写出版规划会议以来,辞书的出版工作确实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们把辞书的出版情况从本世纪初到现在分成几个阶段,稍加比较便可以一目了然。从1900年到1949年,计50年,共出版辞典320部;从1949年到1979年,计30年,共出版辞典890部;从1980年到1988年,只有七八年,总共出版辞典3080部,开创了辞书出版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兴旺局面。概括起来,能不能说有这样10个比较突出的方面:大型辞书出版的品种显著增多;基本学科大体上都有了自己的专科辞典;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建立以后,辞书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辞书编纂欣欣向荣,方兴未艾。据有关部门统计1900—1949年的五十年中,出版辞书320部。1949~1989年的四十年间出辞书3971种,已进入编纂阶段和在制的辞书还有2700种。新中国四十年来的辞书编纂,数量和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旧中国的五十年。 (一) 四十年来辞书编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解放初到“文化大革命”前、“文化大革命”中、“文化大革命”后到现在。下面谈谈这三个阶段辞书编纂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国辞书热一浪高过一浪,辞书编纂出版空前繁荣和活跃,其目光投向各个不同的文化层次和年龄段,其触角伸向几乎所有的学科和所有的知识门类,以致有人惊呼:辞书已经编尽了!诚然,未开垦的处女地已经越来越少,但真的就没有什么空白了吗?非也,如引用语就是其一。是没有人注意到吗?否!早在1982年,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就呼吁“需要一本《引用语辞典》”(见吕叔湘《需要一本<引用语辞典>》,载《辞书研究》1982年第5期,下同),并且“曾经跟一两位在出版界工作的同志谈过”,但“都没有结果”。不少人宁可在那里炒现饭,不断搞重复出版,于引用语领域却不屑一顾,或者说望而却步。究其原因,恐怕诚如吕老所说,“因为编之不易”。朱祖延先生却知难而进,十几年如一日,博览载籍,殚精竭思,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引用语辞典》的编纂,并于1994年5月由四川辞书出版社正式出版,填补了辞书类型中的一个空白,于学人,于学界,其功大矣。  相似文献   

11.
由上海辞书出版社《辞书研究》编辑部发起和组织的全国辞书研讨会3月在沪举行。这是辞书学界的首次全国性研讨会。会议就辞书学一般理论及辞书学理论对编纂出版工作的指导作用进行了研讨。与会者认为,应当辩证地看待当前的辞书出版工作。一方面,目前辞书出版呈现一定的繁荣;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存在着潜在的危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特性,辞书当无例外。认识辞书的特性,对于做好辞书编纂工作具有重大意义。那末,辞书有哪些特性呢?许多同志对此曾做过有益的探读者讨。《辞海》编纂者曾把辞书的特性概括为政治性、知识性、科学性、稳定性、简明性、等五性。我认为这个概括基本上是正确的。在这一基础上,我仅稍作调整,整理成以下五个部分,就教于出版界、辞书界的同行。我的取材大都来自《辞海》和专科辞书,而且论述的角度也都是从百科性、专科性辞书出发的。个别观点不适用于语文辞书。这是要首先说明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辞书编纂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琳琅满目的语文辞书显示出一片大繁荣的局面。但是在这种大繁荣背后,依然存在着种种现实的问题,制约着语文辞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仅对当前语文辞书出版市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刊物如林,木秀于林的《辞书研究》双月刊以其10多年来在辞书学和辞书编纂领域不断开拓、创造、深化的业绩,取得了其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1979年,《辞海》、《辞源》修订出版,《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大型辞书的编纂也开始走上正途,加速了编纂进程,正在编纂或即将上马的中小型辞书更数以千计。  相似文献   

15.
书界采风录     
辞书编纂出版问题多 《文汇报》9月14日刊载张新颖文章,批评当前辞书编纂出版中的粗制滥造现象。文章说:第一届中国辞书奖评选的印象是:确有好书,但只占少数;平庸的为数甚多;低劣的也有一批。有些问题带有普遍性。 一是抄袭剽窃。如《基督教文化百料全书》,有关教派与教会的100多个条目,绝大部分条目系抄袭。 二是胡编乱造。《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大辞典》一书,拥有380万字,均系东拼西凑而成。 三是立目不当。许多辞书的编纂人员以为立目越多,篇幅越大称优。一部《金融辞海》有15000条,520万字,但其词目大部离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汉民族语言文字所记录的文献,经过三千多年的历史积累,源远流长,浩如烟海;从中搜集资料而编成的《汉语大词典》(下称《大词典》),规模空前,内涵丰富,代表了二十世纪历史性语文辞书的最高编纂水平。由于《大词典》引用的古今文献面广量大,编纂者考察有关文献的工作头绪复杂,因而在若干问题上难免有一些疏误。如同所有的大型辞书一样,刮垢磨光,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优秀干部,著名语言学家、宗教学家、出版家、辞书编纂家、杂文家罗竹风同志逝世已经一年。为缅怀他为我国的语言、宗教、教育、出版、辞书编纂、理论研究、杂文等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学习他优秀的品格和崇高风范,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将于今年11月罗竹风同志逝世一周年和他诞辰86岁之际,在上海举行罗竹风同志追思会,同时出版纪念罗  相似文献   

18.
1978年~2008年——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开始了现代化的转型进程并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在这个新中国有史以来发展最快速的时期,中国外语类辞书的编纂与出版也同样走过了令人鼓舞与振奋的30年,有了空前的发  相似文献   

19.
乔永 《出版史料》2009,(1):121-124
《辞源》是借鉴国外辞书编纂工艺首创体例的第一部新型辞书,被誉为第一部中国百科全书。《辞源》编写体例奠定了现代汉语辞书编纂体例和基本格局。《辞源》编撰与出版已有百年历史,回顾《辞源》百年编纂和修订的历程,对现代辞书编纂与修订和我们《辞源》新的修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条件下辞书出版的宏观监管与市场规范(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辞典之为典,在其对国民教育和民族文化建设的意义非同凡响。保证辞书质量,提高辞书出版水平,就是维护辞典之为典的严肃性。新中国辞书出版从无到有,从短缺到繁荣,仅用了短短50年。辞书出版的繁荣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带来辞书出版的繁荣,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它促进了辞书出版机制和格局的变化。特别是最近10年,辞书从编纂理论到应用技术,从出版主体到读者对象,从销售渠道到市场环境,较之以往都出现了很大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辞书出版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盗跖横行、劣品充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