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科作业中,作文是最让学生苦恼的。他们为没有材料无从写起而苦恼;他们为写不好作文影响成绩而苦恼……如何把学生从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引导他们走进写作的自由天地,变苦写为乐写,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每个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都在探索着。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写作是综合性的脑力劳动,是客观世界和主观情感世界的产物。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  相似文献   

2.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逐渐成熟的阶段。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感悟生活的能力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有了质的提高.这是学生能够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在这个良好基础上.如何正确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颇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做法是:通过“敞开心扉写随笔——笔触延伸写生活——学会审美写个性”三部曲.让学生愿意写作文、能够写好作文,表现出鲜明的写作个性。  相似文献   

3.
要写好作文,得从激情抓起,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总结出了一条能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的规律:我以为要写→怕写→想写→可写→爱写→谈写是学生在作文训练时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李红艳 《考试周刊》2011,(49):77-78
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设身处地从情境出发,感到新奇,产生兴趣,以学为乐,可使学生的求知欲不断增长,达到"其进自不能已"的境地。关键是为学生创设"乐写"的情境,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主要是教会学生学会写自己生活、参与实践活动、创设评价平台、创造展示空间,使学生设身处地地从情境出发,进行作文,真正让他们在作文中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5.
情境作文教学法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的情境 ,从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含英咀华 ,引发他们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触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使学生情动而辞发的过程。  一、随机取景 ,让学生触景生情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美到处都有 ,教师要言传身教 ,引导学生及时捕捉材料 ,练就一双慧眼。例如 ,当师生冒着风雪赶到学校上课时 ,教师可以趁机让学生写《雪中行》 ,学生刚从雪中来 ,有感受 ,容易写。结果他们不仅写了雪景 ,写了自己 ,还写了雪中蹬车的上班族 ,指挥车辆的交警…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作文要想做到兴趣浓厚,做到表达学生内心想说的话,真正做到真情实感,仅凭课本中的几次作文练习和每周一节作文课上的写作技巧的指导,是很难达到新课标对作文的这一要求的。要想学生乐于作文,并在学习写作中学会生活和做人,我以为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材料,根据学生发现的具体写作材料来进行写作指导。一、观察,材料在生活的感受中寻学生不喜欢作文,最大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没有材料可写。在书上看到别人写什么,自己也就跟着写什么。没有自己的材料,写起作文来就只能是人家怎么写自己也就跟着怎么编。作文缺乏真实的情感,语言…  相似文献   

7.
张爱民 《江西教育》2003,(20):25-25
体验是指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获得真实体会和感受,形成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教育思想的生成,帮助学生摆脱了“作文难、难作文”的窘境,让学生作文进入了一个“想写、会写、写好”的全新境界。一、开辟写作源泉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要的一点是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带他们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从而开辟作文创造的源泉。1.家庭生活中体验。可引导学生在“我当一天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模拟体验活动中扮演角色,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长辈的甘苦,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这…  相似文献   

8.
一篇好的作批语,不仅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好作,而且能促进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友谊.教师写批语时,首先应谊认真确定作批语的内容,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素质,慎重地评价.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是很多学生却害怕写作文。学生不喜欢写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生活阅历较浅,缺乏丰富的情感体验,写作素材积累不多,导致无话可说;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他们大多让学生背诵典型范文,并依照范文进行仿写,或者是列好提纲,让学生循着提纲写作,这样的作文教学使得学生写作空间窄、束缚多、真话少、兴趣低等,导致"学生怕写,教师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作文而言,要让他们写好作文,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学生大多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作文而言,要让他们写好作文,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学生大多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我的做法是做好"三导"。  相似文献   

13.
于陶 《教师》2014,(6):47-47
正英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多数学生对于听、说、读都能轻松地驾驭,但是一说到写,他们就皱起眉头,觉得困难,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写。可是高考的指挥棒在那儿,不写怎么可以呢?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愿意去写,就要挑起他们的兴趣,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这样他们才能慢慢地克  相似文献   

14.
如何搞好作文教学,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学生作文起步时,首先应注意激发写作兴趣,然后要让他们懂得“怎么写”和“写什么”,进而写出具体通顺的一段话,乃至一篇短作文。在教学中,大体可以分为五种教学形式。 说说写写 学生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就要先学会有条理地说一段话。听故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了解生活的方式。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有意识地选择学生喜欢的故事定期讲他们听,并要求他们边听边记下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复述。有了这样的要求,学生听故事的目的性增强了。教师让…  相似文献   

15.
唐世湖 《考试周刊》2013,(51):55-55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唉声叹气,甚至对作文课产生惧怕的心理,他们不知道怎么写,觉得作文太难写了。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感受生活,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借鉴",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李筱俐 《学语文》2006,(3):36-36
作文的本质是什么?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大小作文写了几百篇,但他们从重复式的批语,重复式的训练中收获的是“爱你不容易”。可是高考作文60分的分值,又令学生不敢懈怠。学生不得不写,又不得不爱,无奈地在有限的素材里,重新组合“正确的假话”。他们在老师的鼓励下试图用一个公式把如何作文固定下来、规范下来,就自以为取到了如何作文的“真经”。我们可以从那些大同小异的文章里。读到许多冠冕堂皇的“真理”,嗅到古人的八股气,看到作文技法的表演,而就是找不到属于他们的“真我”。  相似文献   

17.
一、排除学生畏难心理,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平时害怕写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过于偏重写作理论知识、写作技巧的传授,讲得太早、太多,使学生产生一个错觉,以为写作文跟日常说话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因此,当他们动笔写时,总觉得是在完成一项很神圣、很特殊的任务,于是总会感叹作文之难、作文之苦。消除学生心中怕写作的阴云,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坚持让学生写实事和写真话。  相似文献   

18.
李汉辉 《江西教育》2003,(15):29-29
1.要指导小学生多观察。观察力是形成作文能力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重点、有顺序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小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情绪比较高。他们在观察时常常容易被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容易离开观察目的,分散注意力。因此,要指导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去积累素材,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东西要写。如“找春天”,野外有青山、绿水,有树林、花草、农田,还有过往行人、耕田的农民……这么多东西,应该观察什么好呢?如果老师没有交代清楚,学生就可能会跑到山上去采野花,到田边去捉鱼虾,因为他们对这些很感兴趣。如果事前教师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9.
龙梅 《江西教育》2003,(23):26-26
古人写文章,就强调“有物有序”。所谓“有物”,就是说要有可写的内容,作文是反映生活的,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有物”的保证。首先,要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新鲜感。要使作文写得有声有色,就要对凡人常事,对一切司空见惯的事物都充满新鲜的感觉,注入了新鲜的体验和感受,作文才会常写常新。我鼓励学生写生活札记,关注生活中的长幼之情,邻里关系,国事家事,校园风景,师生之谊,集会娱乐,演讲论辩,赛场拼搏,亲友纠纷等等都可诉诸笔端。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识地捕捉,随手记下一些短小见闻,偶感随想,让学生意识到,平时积累多了,写作时就…  相似文献   

20.
张改荣 《考试周刊》2013,(24):47-47
初中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似乎成了共识。虽然是这样,但是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中学生初学写作,大多有些"怕"。他们怕写作文,也很难写好作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