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咏春拳是一种攻中有防、防中带攻、连消带打、攻防一体的拳术。特点是攻防转换极快,可令敌在我方快速的招式变化中难以适应,从而始终处于被动。下面举例示范咏春拳连消带打技法在实战中的具体应用。一、敌我双方对峙(图1),对方以右手直拳向我方头部打来,我方以  相似文献   

2.
粱焕枝 《武当》2004,(11):35-36
咏春王梁赞传下来的咏春拳有佛山咏春和古劳咏春。佛山咏春实作训练正如黄淳梁先生所讲:“是两只手练不是两只手用”。其意应是在实作训练中,双手攻防变化,始终是两只手一起用,而在实战攻防中亦始终是一只手防一只手攻:这种攻防兼备的打法,本门古劳咏春称之为“一出一入”打法。是符合咏春拳近体搏击实打原理的。佛山咏春拳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实践教学的研究方法,对高校公体咏春拳实战技能教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公体咏春拳实战技能教学受到的影响因素有大学生咏春拳学习动机各异、大学生体质差异较大、咏春拳教学软硬件匮乏。为提升大学生咏春拳实战技能,提出端正学生学习动机,针对性发展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加强咏春拳课程软硬件建设,培养...  相似文献   

4.
佛山咏春拳作为南派传统武术的著名拳种之一,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动、短桥窄马、擅发寸劲等特点。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三套拳及木人桩,对抗训练为黐手。 黐手是咏春拳特有的双人攻防对抗训练,由两人面对面互搭双手,以咏春拳的耕拦摊膀、推托拉按、缠撞挂漏等手法互为攻防。熟练有成者可以双双用布条蒙住双眼,在八仙桌上黐手攻防,把对手打落下桌为胜,称为"蒙眼黐手"。所以咏春黐手要求练习者的双手练就极好的知觉。 我跟招源、陆柏衡、谢国钲三位佛山的师傅学习咏春拳多年,已将"蒙眼黐手"运用自如,与武林界的朋友曾多次友好切磋,  相似文献   

5.
李万斌 《武当》2003,(4):32-33
咏春拳是一种以追求攻防实战为目的,科学而完整的搏击拳术。它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说它简单,是因为全部内容仅有小念头、寻桥、摽指和木人桩,并且所有的技术动作都含在小念头一个简短的套路内,而且这个小念头也不过25手,5分钟便可做完。用黄淳樑先生的话讲,这就像英文的26  相似文献   

6.
宋浩 《拳击与格斗》2020,(5):124-124
作为一项新的体育项目,咏春拳在大学中的实施是可行的。而对于如何提高咏春拳的教学效率,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文章将主要针对咏春拳的实战问题进行分析,从问题、现状、可行性等几个角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咏春拳作为南拳中一种技击性较强的拳种,是依照身体解剖学结构及流体力学原理进行研究改进,完全脱离了传统的五行八卦、非科学逻辑性的传统哲学解释.它在实战过程中有简单实用的特点.简单是说咏春拳的套路动作和进攻防守动作简单,实用是说在实战过程中的打击效果明显而不需做太多多余的动作.咏春拳讲究双手同时使用,一手攻则另一手守,形成多方位近体搏斗的优势,同时成倍地提高打击效果和防守之势.  相似文献   

8.
四角防卫术是截拳道中基本的一种防卫技术,用于对付街头的袭击。四角防卫术是一套针对人体上部四个身体反应区的攻防反应而采用的针对性的防卫技术。虽然咏春拳和截拳道中都有这样的防卫技术,但是各具特色。而且咏春拳中强调的是阻挡和反击同时进行,而截拳道提倡的是阻截对手的进攻。  相似文献   

9.
中的忍让     
费华 《桥牌》2011,(12):17-17,16
忍让是桥牌攻防中一项十分常用的技巧,方法虽然简单,可是应用的时机却很有讲究。实战中,由于错误地忍让而使对方获利的牌例比比皆是。对于初中级牌手来说,当你使用忍让打法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高龙 《精武》2012,(1):28-29
散打攻防意识在散打比赛过程中,为了取得胜利而主动的选择相应的对抗技术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需要加强攻防意识的培养。本文分析了攻防意识在散打实战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在散打实战中如何培养攻防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武术在古代社会的发展阶段中,由于自身技击特点的实效性,使得其与军事战争形成了密切的关系。而战争中的兵学思想的发生与发展又对中国武术产生着一定的作用,这使得中国武术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吸收和具备古代兵学思想的元素,逐渐形成了"诡异多变"、"奇正相生"、"重意轻形"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技击思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武术套路的强势发展,技击之技表演性得到增强,技击之击逐渐退化。梳理技击目的的演变,是做好武术技击保护、继承和弘扬工作的基础。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对各个时期技击的文本文献进行研究,阐明技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目的的演变主要经历了杀敌、自卫娱乐、强国强种以及竞赛等四次转变;技击目的的演变过程是不断淡化技击之击、不断重新构建技与击关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现代排球后排防守技术的演变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世文 《体育学刊》2004,11(4):130-131
力量排球再次成为进攻的主宰,势大力沉的扣球使防守,特别是后排防守捉襟见肘,异常被动,攻守出现失衡。这是由于进攻的长足进步和防守理念的陈旧和技术上的滞后所造成的。只有树立以动制动的防守理念,采用前进式的后排防守技术方法,才能使防守富有积极主动性,才能使防守技术简约化、实用化,以适应进攻发展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马行风 《体育科技》2004,25(2):14-16
通过WCBA2 0 0 4赛季江苏、八一两队全部 4场比赛的技术统计 ,对双方的主要攻防技术和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 :八一队具有较强的战术变化能力 ;江苏队在外围得分、快攻等进攻能力、总体防守能力上与八一队差距明显。江苏队须进一步加强防守的攻击性和多变性 ,并提高队员的对抗能力和相关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足球进攻打法与防守打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足球比赛中非攻即守,非守即攻,其打法主要分为进攻和防守两种,全面总结了控制球打法,直接打法,反击打法和全入全守等进入打法以及集体防守打法,半场压迫式打法和压迫式防守等防守打法的主要特点,表现形式及主要的术思想。  相似文献   

16.
峨眉拳初探     
现流传于河南境内的峨眉拳,原称"玉女拳"。其产生的缘由,发展的路径,决定了它利用距离、把握时机、后发制人的技击特点。研究此拳,有助于现代人对古代技击文化有更为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7.
技击是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要义,而它并非一成不变。中国武术技击的发展与转变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转变同步的,不同的历史背景中所呈现的技击形式不尽相同。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历史时期武术技击发展的碎片进行归整,借用中国古典戏曲中素面脸、阴阳脸、心灵化脸等三张脸谱的独特形式加以呈现,梳理了中国武术技击发展的历史脉络,从而把握中国武术技击发展的方向,为现代武术技击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可靠的根基。  相似文献   

18.
技击概念是什么?是了解技击本身和建立技击与现代武术关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明确技击的构成要素,不仅为进一步研究技击演变提供理论支撑,更将为明确现代技击概念奠定基础.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对技击文本文献进行研究.阐明冷兵器时代军事背景下,技击是士兵练就的近距离手持器械的杀敌动作.其具备四要素:一、技击的获取过程是练就的,不是无意间的一个动作就能称为技击;二、技击的使用者是士兵,其彰显了技击的军事特征;三、技击的表现形式是近距离手持器械的动作,排斥了脱手类兵械的使用;四、技击的使用目的--杀敌.最后提出技击脱离军阵束缚以后,其使用者、表现形式和使用目的都出现了多元并存局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进攻和防守是中国武术实战格斗中的两个基本技术既构成要素。进攻与防守的辩证关系是实战格斗中各种因素关系的理论层面的体现。实战格斗各种技术的运用和有效发挥得益于对这种辩证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因此,研究进攻与防守的辩证关系就具有本源的意义。实战格斗技术其实就是进攻与防守的辩证关系理论的实践化,正确的方法理论指导对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是基本行为准则的宏观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