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第5节"光合作用",需要做"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需要水、"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等一系列实验,在实  相似文献   

2.
<正>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是能量之源。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A0):129-130
将七年级上册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中"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与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探究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了什么气体",三个实验组合在一起,对实验材料和实验装置进行重组与改装,通过PPT演示出来,实现复杂实验简单化。  相似文献   

4.
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对苏教版生物学教材初中七年级上册中提供的讨论“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利用自封袋、注射器等材料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消耗使学生获得“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感性认识,化解疑问,培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的过程。从概念中可看出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必须有光照,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设计实验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一般都必须对实验植物先进行“饥饿处理”。  相似文献   

6.
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初中阶段重点实验之一,但由于其材料多、耗时长等问题,往往完成率较低。改进实验材料、方法,可实现利用一套装置在一节课内同时完成“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两个探究实验的教学目标。改进后的实验材料简易、操作便捷,不仅有助于提高这两个实验的开设率,还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并发展其实验探究素养。  相似文献   

7.
李宝霞 《中学生物学》2012,28(10):45-46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科书的第四节"光合作用"中"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采用改变二氧化碳浓度、光质、光强度、温度、酸碱度等条件探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情况。由于实验组别较多,操作起来过于繁琐,实验结果不易常规检测,使得实验的实施和实验效果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实验课既要培养学生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要了解如何应用新教材,首先要了解新教材的理念,也就是新教材"新"在哪些地方,了解新教材的走向,这是合理并有效利用新教材的基础。一、新教材的走向1.从书本走向生活。新教材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课题,编入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联系密切的内容。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时,由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循环、学生日常了解的光合作用入手;在讲解  相似文献   

9.
面对日趋紧张的能源供应状况,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想办法研制新能源。几十年来,制造"人造树叶"一直是科学家们追求的目标。我们知道,树叶可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因此,科学家一直希望制造出能模拟光合作用的人造树叶,这样,只需利用阳光和水就能产生氧气和氢气,将这些气体储存起来便可用于燃烧发电。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教学》2016,(24):56-57
分析和再现"海尔蒙特的实验"和"普利斯特里的实验",整合教材素材后,提出"二氧化碳是不是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并成为光合作用的原料"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在一组实验中完成"气孔"和"二氧化碳"两个探究因素的实验设计,以此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及实验操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1设计背景利用透明的废塑料设计课外生物学实验,具有取材方便、形象直观、效果明显等优点,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节俭、低碳和环保的好习惯。2设计案例2.1案例一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本实验是对人教版第三单元第五章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的改进设计。2.1.1实验用品①材料:水绵、2%~3%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水;②用具:软饮料瓶、输液管、橡皮塞、卫生香、火柴。2.1.2实验装置见图1。  相似文献   

12.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水、二氧化碳以及太阳光的能量制造氧气和养料的过程。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很简单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小实验。取一个无色透明的空雪碧瓶,瓶里盛满清水,在水中溶人0.2克  相似文献   

13.
在势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全程参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三个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让学生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包括"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光合作用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技能训练"。考虑到知识点的连贯性、紧密性,特别是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表达式,都安排在教材的最后,多数重点的练习题围绕它展开,所以计划新授用一课时。  相似文献   

15.
化学与生物等学科联系紧密 ,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 ,主要集中在植物的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等方面知识 .以此命题 ,成为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又一亮点 .解题时 ,不仅要求学生有驾驭化学知识与技能的本领 ,还需具备联系、迁移、应用生物等学科知识和能力 .熟练掌握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 ,弄清生物学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异同 ,是解这类综合题的关键 .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知道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 ,利用光能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 ,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  相似文献   

16.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可见光(白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产生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反应方程式如下:  相似文献   

17.
设疑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设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而设疑是否能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关键在于设疑的质量。怎样设疑呢?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提出问题如光合作用的教学,学生虽然知道水、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生的是淀粉、氧气,但是学生不了解淀粉和氧气是如何产生的,光能是如何变化的。此时,教师可提问: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源于水还是二氧化碳?葡萄糖呢?(引起思维)然后在学生急于了解光合作用过程的心态下,结合教材,把光合作用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小知识点,逐步解决问题,可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非常普遍而又非常特殊的生命活动现象,是地球上唯一利用太阳光能从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并释放氧的过程.所以,光合作用是整个生物界(包括人类)的食物和动力的来源,又是生物和人类获得氧气的来源.因此,光合作用是当前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问题.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相似文献   

19.
这一章主要是討論植物及微生物的新陈代謝。它們的代謝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为了使中学生得到清晰的概念,教师講述方便,因此高中生物学教本根据植物对碳素营养的不同方式把植物新陈代謝分为綠色植物的新代謝及非綠色植物的新陈代謝兩部分来討論。綠色植物屬于自养生物,能利用日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成为有机碳化合物,这一过程即称为光合作用;此外象綠色硫细菌及紫色硫細菌,也能利用光能同化二氧化碳,这种光合作用叫做細菌光合作用。至于非綠色植物,如无色硫細菌虽然也是屬于自养性的植物,但它不能利用光能,祇能利用氧化硫化氢时放出的化学能来同化二氧化碳这种过程則叫做化能合  相似文献   

20.
我们每天都要呼吸氧气,氧气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为地球上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我们知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叶绿体就像一个微小而又极为复杂的化工厂,当光照在植物上时,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太阳能,并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葡萄糖和氧气。高等植物每个叶肉细胞中含有20~200个叶绿体。叶绿体一般呈椭圆形,大小为几个微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