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在体操动作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和练习动作时,只注重动作技术和肌肉用力,忽视了呼吸方法的配合运用,往往会影响动作的顺利完成。因此,对于体操动作教学来说,在进行正常技术教学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运用正确合理的呼吸配合完成动作。 不同的呼吸方法,可以使肌肉和人体产生不同的效应。例如屏息  相似文献   

2.
依据太极拳动作学习的特点,将太极拳动作学习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根据动作学习不同阶段所接受的深度和难度,对学生动作学习不同阶段所需要的反馈方式进行选择和应用,以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该文以多元反馈教学法在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得出动作学习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反馈方式,更有利于满足学生的需要,实现教学目标。建议教师应明确动作学习不同阶段的划分,勇于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浅谈健美操创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根据不同的目的任务 不同的目的任务有不同的编排意识,在进行教学组合动作和成套动作编排时,主要目的是提高和巩固教学大纲的单个动作和联合动作的技术,所以可以此为核心用不同的排列和连接方法进行单一动作组合的编排或综合性成套动作的编排,从而提高学生的编排动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协调性,节  相似文献   

4.
相似技术教学法是指运用动作技能的迁移规律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一些动作结构和用力环节基本相同或相似的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从中找出共同的规律并加以科学引导和合理安排教学的方法。排球运动同其他运动项目之间以及排球项目的不同技术之间,有许多技术动作结构和用力环节基本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动作,因此根据动作技能迁移规律,在教学中深入研究这些相似技术之间的共同或相似之处,加以科学引导和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就可以快速、有效地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排球各项技术动作,加快教学进程,提高教学质量。一、排球项目不同技术相似环节分析及运用1.无球技…  相似文献   

5.
健美操教学不同于其它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文章通过对健美操动作技能形成的特点进行分析,揭示体育技术教学原理,提出在健美操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采用各自不同的教法,加速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实现健美操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相似文献   

6.
体操运动,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有它的特殊性。在不同性能的器械上做的不同类型的难度动作,大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常用到,不常遇到的动作。很多动作离人体正常的运动距离甚大。体操教学中,违背运动规律,不能熟练掌握动作要求的触碰器械、跌倒、脱手、摔落等伤害事故就在其中。没有帮助与保护就谈不上体操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帮助与保护是体操教学的生命线。体育课正常的教学工作,在学习新动作、新教材、新技术之前,体育教师通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速滑课的教学实验,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摆臂动作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得出的不同教学效果,表明了摆臂动作对学生掌握速滑基本技术的作用,仅供高教教学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组合动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不停顿地连续完成的运动形式。以组合动作为主线的单元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趣合理的组合练习实现运动技能的习得与体能素质的同步发展,达成学以致用并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一、组合动作单元设计的价值单元教学是着眼于一个单元,根据单元中不同核心知识点的教学需要,整体构建、统筹安排、有效衔接的一种教学形态。体育与健康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是根据不同类别的运动项目的技能属性,进行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教学步骤、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9.
<正>一、保护帮助时站位要得当在体育教学中,保护与帮助者应根据不同动作的结构特点,选择最适宜的位置。技巧动作按照技术结构可分为动力性动作;静止姿势和用力性动作两大类。动力性动作包括各种滚  相似文献   

10.
在体育教学中,直观演示法是一种常用而行之有效的教法。其作用是: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感知动作的形象,加深对动作的印象,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让学生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要领、方法,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建立理论知识与动作间的联系,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动作的兴趣爱好,集中注意力和心理指向,促进对动作技术、技能的学习、掌握和巩固提高。根据个人近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直观演示法,应该做到: 一、注意达到四项要求: 1.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完成什么任务,解决什么问题,预先要考虑好,否则,盲目地进行直观演示,反而会分散注意力。对不同的动作运用不同的直观演示,将产生不同的效果,对效果明显的直观演示法如动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专业四种典型类型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卡特尔16PF量表为测试工具,以高校224名体育专业学生为对象,探讨体育专业不同学习类型学生的人格特征。结果显示,不同学习类型的体育专业学生在人格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理论成绩和术科成绩都较优秀的体育专业学生突出的人格品质有乐群性、聪慧性、有恒性、敢为性和自律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学段的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并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等特点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要彻底打破“后一学段是前一学殿体育教学的继续”的错误观念,真正意义上做到各不同学殿的体育教学既是独立的。首层次的、有区别的,又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协调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校体育不同教学对象在学习与练习过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而影响教学效果这一因素,在分析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学需求和课堂表现基础上,运用心理学注意规律,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目的性和纪律性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习热情和意志保持良好的注意指向,对于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1987-2001年我国体育院系排球教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纵向和横向对我国1987—2001年问不同版本、具有代表性的排球教材进行研究。随着人们对排球运动认识的不断深入,排球教材的编写也逐步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不同版本的教材体现了各自的特点,但一些教材的内容上存在不足。建议统一各类教材对排球基本概念的定义,明确分类标准,进行科学分类,提高教材的校对和印刷质量等。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8城市居民体育消费需求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查阅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山东省8城市30~45岁居民1671人的体育消费目的、形式、货币支付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这类人群在体育消费需求上因其所处的特殊角色位置表现为生存型、享受型、追求未来效应型、美化形体型等多元化特征,其消费形式也表现为多样性;说明山东省城市居民在体育实物、信息、劳务消费上都具有很大潜力;并建议体育产业部门的开发要根据消费需求的不同而更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16.
袁存柱  王颖 《体育科技》2005,26(1):70-73
通过自制问卷对海南省大学生体育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海南省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能力的评分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也是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不同性别、来源、年级、专业的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有较大的差异,且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能力的关系密切;从学生喜爱的体育课和锻炼项目来看,海南省高校体育师资的专项设置基本合理;学生对体育课的建设也提出了一些发展性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海南省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堂教学情绪调控与师生心理相容适应性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对“教”与“学”双方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相容现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如何进行不同类型的心理调控与对所产生的心理障碍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广宁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5):544-545,552
通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网络浏览等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对体育评价的某些心理、情感方面的反应及体育评价对他们心理、行为的影响的分析,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在不同的体育评价方法面前,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活动,并且因此而影响他们的课堂学习和锻炼行为,进而在他们的学习与锻炼效果上产生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程目标是体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前提,它集中反映了时代对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体育教师培养摇篮的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必须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将不同教育体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发达程度国家的体育课程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指导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高职高专学生体育态度与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远航 《安徽体育科技》2006,27(5):66-69,81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就高职高专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场所、频度、形式和项目等体育行为,对泉州地区7所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进行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泉州市高职高专有近1/3的男生和近一半的女生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的态度较为一般,男女学生呈显著性的差异;体育健身、放松身心和休闲娱乐是高职高专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