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兵 《体育世界》2014,(6):120-121
目前我国的教育领域急需从原始的“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而转变,这种变革是顺应世界教育的主流而转变,即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身心潜能,高扬人作为主体的性质,进而追求身心智能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育改革的道路上,面对着封建式的“重文轻武”观念,所以,对于未来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应该以开放式的体育教学为方向,转变其固守的“体育课就是散步遛弯”的教育观念,设计出适合学生且学生喜爱的课堂教育方式并深刻改革体育教学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体育课堂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红 《体育与科学》1989,(4):47-47,45
关于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近几年来引起了国内许多学者的高度重视,他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设想、实验和主张,诸如“体质教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竞技体育”、“技能教育”、“全面教育”等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这些都为体育  相似文献   

3.
超前教学思想与高师体育专业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超前教学思想, 立足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对目前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必须修改现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重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相似文献   

4.
“十四五”时期,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使人类正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这一时代的到来为学校体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空间。本文站在多元融合背景下,分析并探索新科技如何赋能学校体育教学,以期为推动新时期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5.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实施体育教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体育教学创新内涵的具体分析,提出了“把学生的健康(心理、生理、社会适应能力)作为首要位置”作为体育教学创新的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作为体育教学创新的主要内容;“把良好的教风、学风和宽松融洽民主的教学氛围”作为体育教学创新的教学环境,以及围绕体育教学创新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等。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的逻辑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探讨了“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的科学性。认为:“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区分开来;从逻辑学角度分析了目前“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存在的缺陷,并对“学校体”与“体育教学”两个概念进行了再定义。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信息化对体育教学的作用,为进一步落实北京市东城区信息化体育教学工作,由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6所学校建设智慧信息化体育教学共同体。经过一年的工作研究,东城区搭建智慧操场可视化平台,运用“日运动负荷”数据促进学生有效锻炼和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实现共同体信息共建共享,构建体育教学智能指导应用系统,推动共同体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学改革的宗旨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智能,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智能的培养,对人们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意义,普及体育活动和提高体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加强理论教学,澄清糊涂认识在社会上,有一种轻视体育的思想意识存在,认为“玩”就是体育,体育也就是“玩”,体育这一行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干的。广大青少年儿童深受其害。针对这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9.
集数据论、工具论和方法论于一体的大数据与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重塑了师生的“教”与“学”,促使体育教学范式从“基于经验”向“数据驱动”转型。通过文献梳理、逻辑推理、辩证分析等方法,对数据驱动学校体育精准教学的理论内涵、运行机制和推行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1)数据驱动体育精准教学是教学主体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以满足学生主体需求、促进有效教学的新范式,具有追求立体化智控、注重精准化实施、突出个性化调控的鲜明特征;2)数据驱动体育精准教学的运行机制是以精准性与科学性的增进学生体质健康为主要目的,教师和学生二元主体围绕教学各个环节生成与运行的数据所进行的多边互动,共同构成了一个积极的、智能的反馈循环系统;3)数据驱动体育精准教学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应构建“服务性”数据平台、养成“整全性”数据素养、坚守“教育性”数据本真,架构“专业性”数据共同体,以促进数据驱动体育精准教学高质量、最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科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法等课程已有六十年历史。解放前,我国的体育系科都开设了“体育教学法”或“体育教材教法”。新中国建立之初,体育系科仍然设有这门课程。一九五六年苏联体育理论专家凯里舍夫来华讲学,自此,我国以“体育理论”课程取代了以前的“体育原理”、“体育教学法”,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1.
小学“快乐体育” 的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斌 《体育学刊》2002,9(3):89-91
通过引入“快乐体育”教学思想,采取创建快乐体育园地、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家庭体育活动等策略,全面改革现行的学校体育教学。经实践后认为“快乐体育”教学是当前农村小学开展体育工作的一种有益模式,能极大地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华北工学院88届至94届部分大学毕业生体育活动现状、影响因素及对高校体育设置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力图探索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方向,使体育教学改革更贴近未来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德育渗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体育教学的新途径。分析德育与体育的关系,探讨学校体育德育的内容,阐述学校体育德育的功能。基于“乐练赛”体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探索德育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其主要体现在:从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意志力,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规范学生“健康行为”;从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塑造学生体育品格,促进其“体育品德”的形成。“乐练赛”体育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切身体会,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兼顾技能、体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引导--探究"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导——探究学习”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研究、主动探索,共同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引导——探究”体育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健康中国的理念一方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也反映着我国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在大学的体育课程中将此理念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可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培养我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该文从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健康中国”概念为体育教学活动提出新的策略,加快完善大学体育教学体系,同时通过体育教学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终身体育被视为新世纪的体育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它是整体而长远的体育思想,体现出以人为出发点的哲学思考。学校体育阶段在实现终身体育目标中有着重要作用,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必须走与终身体育(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学校后体育)相结合的道路;必须在终身体育总目标下,开拓人们对体育问题的思路,才能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同终身体育目标的统一。未来学校体育的结构、内容、教法、管理、师资培养、远景规划等一系列问题都收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进行革新和实验。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体育课程教学相关文件和实践中,关于特定运动强度(平均心率)的“建议”或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健康(体质、体能)的假定和效应。围绕学校体育健康追求与特定运动强度关联的问题和困境,通过文献考证、逻辑思辨和价值分析,厘清特定运动强度与健康追求、体育教学的不同逻辑和取向,为学校体育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及深化改革提供理论资源。认为:①特定运动强度与学校体育健康追求难以切合。将健身或体力活动强度不当引入学校体育(主要为体育课程教学)是健康取向的错位与片面化;平均心率强度要求存在理论偏差,其低、高强度可能违背中?高强度的“健康”假定;心率强度与体能(与体质健康相关)提升无直接、必然联系,其更多被作为耐力发展的参考指标。②特定运动强度与体育教学的内在实质和规定难以兼容。平均(中?高)强度规定下,高强度对低强度的补偿有限且不合理,这使得体育教学中的低强度教学过程和具体情境、单元时段的低强度项目,以及德育的展开受到排斥或忽略。提出:在相关文件和实践中关于特定运动强度的“建议”或要求是对健身或体力活动中?高强度理论的误读与错用,且其并非发展体能、技能、体育品德等所必需,不宜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统一规定。体育课程教学中运动强度的适用应超越健康的假定和限制,并对“健康第一”内涵予以重新审视和定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认识“扬长教育”的重要性,思考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从转变教育观念出发,重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以“扬长”为切入点,为成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文献资料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为基础,对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表达”能力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研究发现:“读思达”是一种普遍适合于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法,它一定程度上为体育教学打开了新思路,让体育教学不再是纯粹的技能学习,而是一种融技能、知识、思想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20.
论“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丹 《体育与科学》2011,32(3):1-10
本文首先从体育概念的语源、本义,说明体育不是斯泡特(sport),而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并引三个国际文件为据。接着分别论述了体育的属性、对象、目的或目标、手段、体育课、体育教师和体育的形成史。最后,论述了我国当代体育发展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