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作者在豆瓣网站以每周一篇的速度,坚持半年有余,洋洋几万余字,娓娓地道出《西游记》中众人物的性格命运.加之作者常年居住在北美,身处西方文化圈,这些特点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八卦西游记》中:从东海龙王逆子小鼍龙说到西方校园枪击案中的叛逆青年;从中国性别比例失调联想到《西游记》中师徒4人在女儿国的奇遇。本书用了十几篇的篇幅把《西游记》的人物剖析得新颖独特.更是激发了众多不同年龄的读者重新找来《西游记》拜读。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豆瓣网站以每周一篇的速度,坚持半年有余,洋洋几万余字,娓娓地道出《西游记》中众人物的性格命运.加之作者常年居住在北美,身处西方文化圈,这些特点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八卦西游记》中:从东海龙王逆子小鼍龙说到西方校园枪击案中的叛逆青年;从中国性别比例失调联想到《西游记》中师徒4人在女儿国的奇遇。本书用了十几篇的篇幅把《西游记》的人物剖析得新颖独特.更是激发了众多不同年龄的读者重新找来《西游记》拜读。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其真正的创作意图是什么?从明未到今天,始终存在着争议。吴承恩作为《西游记》的作者被写进文学史,而今天学者们相继提出的质疑,也足以引起学术界的思考。《西游记》作者是谁,古来有三说:一日邱处机,二日吴承恩.三日无名氏。前两者是问题争论的焦点,本文就以前二者为论。《西游记》的创作意图,古来说法有三:一日神怪小说,二日劝善之作,三日金丹证道。本文以后说为是,并详释其真。一、《西游记》作者不是吴承恩说吴承恩者.始于清初学者吴玉措.以后有阮葵生、丁晏、陆以祖等,到了近代亦有一批文人学者…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关于《西游记》著作权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笔者在回顾《西游记》作者研究的历史进程后,认为《西游记》的作者应该是由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许多人组成的一个群体,因而不存在某个具体作者的著作权问题,题署为“无名氏”著同样没有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5.
在《西游记》研究史上,丘处机《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的存在主要与《西游记》作者的探讨联系在一起,人们几乎忽略了二书相似的命名.不过,由于丘处机的西游使道教地位遽升,从而激化了佛道二教的矛盾,导致了数次佛道大辩论,并以道教的失败告终,引起当时对《道藏》的大规模禁毁,于是,《长春真人西游记》长期未为人所知,所以虽然二名相近,但似并无因袭关系.梳理唐僧西天取经故事的源流,第一次以“西游记”为名的是元人吴昌龄的《西游记》杂剧,此剧孙楷第先生曾指为杨景贤之作,实不可信,仍以吴氏为当.从《西游记》杂剧现存孤本中可以看到将此剧与《西厢记》联系在一起的文献记录,可以推测,《西游记》一名实为吴昌龄仿拟《西厢记》而成,然后,取经故事也被纳入到这个命名之中,直到最后《西游记》小说使这一命名成为取经故事的总名.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对佛教持抨击的态度是十分明显的。从《西游记》产生的时代和环境看,作品对佛教是贬抑的;从《西游记》的人物性格塑造,可以窥见作品对佛教的否定;从《西游记》所叙述的故事情节可以看出作者对佛教的厌恶;从《西游记》对神佛的形象刻画,可以看出作品对佛教是讨厌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年来学术界否定吴承恩力主丘处机麾下全真道徒为百回本《西游记》最早作者的观点,作者从道教与《西游记》、茅山与《西游记》、虞集序真伪与《西游记》等关系正本清源,驳斥胡义成等立论暨论据的错误,指出百回本《西游记》最早作者绝不是丘处机麾下的全真道徒。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向人们展示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在《西游记》虚幻的神奇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某些投影。  相似文献   

9.
读了《许昌师专学报》一九八五年第三期发表的靳今同志的《吴承思曾当过河阴知县——河南荥阳县发现吴承恩撰写的碑文》,心中确实欣喜了一阵。这块立于嘉靖二十八年、署名“吴承恩撰”的《重修卢医庙记》,容易令人联想到《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靳今同志还进一步找出碑文作者吴承恩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之间,存在着“姓名一致”、“活动  相似文献   

10.
吴承恩并非《西游记》作者。宋末和元代关于全真教领袖丘处机(长春真人)撰成《西游记》的三种记载,包括新发现的宋末碑文,是丘麾下陕西全真道士创作《西游记》祖稿即《西游记(平话)》并托名丘撰的确证。  相似文献   

11.
根据《淮安府志》记载,吴承恩只是文章《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根据刘知几《史通》,可知吴承思所著杂剧数种并不是小说;根据吴承恩《禹鼎志序》,可知所他喜爱的只是文言志怪短篇,而不是长篇小说;从方言角度来说,《西游记》所使用的方言并不仅仅限于吴承思的家乡。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成书以来,版本纷繁,其作者扑朔迷离,鲁迅、胡适先生根据淮安府志提供的线索及淮安方言推断《西游记》的作者为淮安人昊承恩.根据这一论断,近二、三十年来发掘了许多与吴承恩有关联的资料,但这些资料仍显不足,疑点仍然很多.文章就方志、石刻、语言、民间传说等方面资料,认为《西游记》的作者应当是生活在云台山区的明代长春庵真人邱楚基,而元代的长春真人邱处机乃属以讹传讹,其主要原因是《西游记》的产生过程属历史事实、民间传说及再加工再创作的糅合,因此,就决定了它的作者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吴承恩并非《西游记》作者。宋元两代关于全真教领袖丘处机 (长春 )撰成《西游记》的三种记载 ,包括新发现的宋末碑文 ,是丘麾下陕西全真道士创作《西游记 (平话 )》并托名丘撰的确证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学术研究爆出新话题: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作者西游记》学术研究最近又有新说法。《山西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刊登的李安纲文章指出,吴承恩并非是这部古典名著的作者。文章说,据有关史料记载可知,吴承恩是一位儒生,郁郁不得志,尽管能诗文,善杂记,...  相似文献   

15.
李安纲是我省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年仅37岁,95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他十载潜心研究《西游记》,成果卓著。本文全面扼要地综述了其成果精萃: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作者;《西游记》不是神魔小说,是东方传统文化的自觉载体;《性命圭旨》是《西游记》的文化原型:《还源篇》81章五言绝句是81难的原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丰富的资料,探究了《西游记》中的二郎神的源与流,认为《西游记》中的二郎神是吴承恩融汇自汉唐以来流传民间及各种文学作品中二郎神传说的结晶,二郎神的传说被吸收,丰富了《西游记》的内容,渲泄了作者胸中“斩邪”“平妖”的块垒之志。  相似文献   

17.
张锦池先生在《西游记考论》中,就《西游记》的创作本旨——即主题思想提出了"人才说"的观点。这种观点似乎不足以概括《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因为单从作者角度推究《西游记》主题似乎不妥,而孙悟空并非"治平"人才,大闹天宫的故事并未反映"英雄在下,小人在上"的人才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西游记》主题的理解,应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作者意图主题;二是作品本文主题;三是读者接受主题。《西游记》作者通过形象化的神话故事,表达了自己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杂剧》作者及时代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来先生批评西游记》(以下简称《西游记杂剧》),是现存时代最早的唯一整剧传世写唐僧取经故事的戏曲,在明代神魔小说百回本《西游记》(以下称《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孙楷第先生推断其作者为明初杨景贤(言),得到不少人赞同。笔者近来重读孙先生《吴昌龄与杂剧西游记》一文,对“杨景言作《西游记杂剧》”的说法还有疑虑,故不揣浅薄,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向前辈和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20.
2000年圣诞节,今何在获榕树下原创文学大赛最佳人气奖,其作品《悟空传》是全国第二届网络大赛获奖作品之一,赢得了广大网民的青睐。《悟空传》是从《西游记》的框架下采用故事新编的方式呈现在大众眼前的,虽取材于《西游记》,但主题却大相径庭。作者站在当代人的立场,写了一出属于当代人的"西游记"。本文从《西游记》与《悟空传》出发,探讨"西游"内涵的变迁以及该变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