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祎佳 《报刊之友》2014,(4):133-134
在当前的新闻传播中,大量“公民记者”的出现,打破了新闻传播主体由传统媒体专业记者独家垄断的局面,专业记者的职业优势正在逐渐失去。本文通过从“‘公民记者’群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异军突起”、“‘公民记者’与媒体专业记者的现实区别”、“‘公民记者’与媒体专业记者的角色互补”三个层面的论述,提出了传统媒体专业记者必须在正确引导舆论中扮演权威角色、实行有效公共传播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新闻的困惑与慌乱时统宇本文对闹哄哄的中国社会新闻传播的现状,充满厂难以抑制的悲哀与忧愁。本文认为中国当前社会新闻的困惑与慌乱,是整个中间新闻界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显现出的困惑与慌乱的缩影。尽管“社会广角”、‘”社会1司刊”、‘4;会特写”等等...  相似文献   

3.
平楚良 《新闻实践》2014,(11):77-78
"金秋十月是丰收时节,‘掌上余杭'现今也在全国县市报移动新媒体行业卓具声名!"日前,中国地市新闻网联盟秘书长朱浩仁发出如上感慨。在众多地方媒体出现新闻客户端推广难、经营创收难、人才招聘难、新闻采编难的时候,大运河南端这个90后的三人团队,却在不经意间创造了奇迹。"‘掌上余杭'新闻客户端下载量超过30000,商家入住3000多个。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新闻界而言,“建设性”这个词汇并不陌生,但“建设性”+“新闻”这个词汇组合,还是让新闻学术界眼前一亮,在这两年成为不少学者聚焦的“亮点”.很大程度上,建设性新闻被赋予更为重要的功能和更为前瞻的期待:“作为一种强调问题解决导向、弘扬正向价值的新闻理论,为‘后真相’时代全球新闻业的角色重塑和价值重构绘制了新的路线图.”①然而,就像“建设性”这个词汇有一定的争议性一样,成为“亮点”的建设性新闻也存在相当的争议,至少没有像学界想象或期待的那样乐观.这就需要基于建设性新闻的基本问题,通过不同的维度进行相对明晰的剖析.  相似文献   

5.
美国历来喜欢扮演“新闻自由国际卫士”的角色,然而,今年春夏之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进行狂轰滥炸的同时,还违背有关国际公约,肆意践踏新闻自由的原则,一方面袭击南联盟电视台、电台和其他新闻机构,残酷杀害新闻记者,剥夺别人自由报道事实真相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自己却大肆歪曲、隐瞒事实真相,甚至编造谎言,欺蒙世人,肆无忌惮地滥用新闻自由,推行“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新闻霸权主义。对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拙劣表演,我国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学术界,在表示愤慨、谴责的同时,有些同志则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6.
民生新闻的界定与实践:民生新闻的界定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当下的新闻传播领域,民生新闻正变得炙手可热。但民生新闻的许多问题迄今为止并未达成共识。其中,民生新闻与传统新闻分类学上的社会新闻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似乎一直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笔以为,这个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民生新闻究竟能否构成一个‘严谨的科学命题'”这类核心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民生新闻实践的走向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慈溪日报“综合新闻”(去年8月改为“桥城新闻”)一直在尝试从民生视角做活做透地方重大主题报道的探索。仅去年以来,围绕涉及民生的地方要闻,就先后推出了“探究‘用工荒’、节后‘问市场'”、“‘错时’上下班”、“走读世博展馆”、“夏令节电话题”等报道。今年三四月份,围绕“森林慈溪”和“全民健身”这两个主题,我们又相继推出了“你捐我种,绿满家园”和“设立栲栳山古道全民健身步道”两组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8.
李萌  李新爽 《今传媒》2016,(8):63-64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媒体环境,记者不再作为一种“神圣的职业”而存在,反而更多地回归到它原本的职能。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与时代的变迁,记者——这一作为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性角色,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发生的变化,以及在新媒体带来的一系列的变革中,面临的迷茫和困惑,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加以关注。本文主要以时代的发展为依托,从不同时期的不同角度入手,对记者角色认知的变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声音     
《网络传播》2007,(10):65-65
“面对与互联网时代共生的资讯泛滥。‘网络暴力’问题,大家认为,媒体从业者应该充当新闻‘把关人’的角色,做好新闻信息的‘守门员’,坚持社会责任。”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赵阳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案头,放着一封读黄来信,上面写道:“‘编辑同志,不少老师给我们上新闻课时,都讲到写消息要采用‘倒金字塔’结构,认为这是消息写作的‘金科玉律’.但我们平时写消息时,‘倒金字塔’结构却采用得很少,为此我感到很困惑,是‘倒金字塔’结构不适合军报的新闻文体呢,还是消息写作有更好的结构斤式?希望您能给予回答。”’接到这封读者来信后,我也困惑了一段时间。不可否认,‘“倒金字塔”结构确实是消息写作的一种很好的结构方式,它把最重要、最新鲜、最生动、最有趣的事实放在最前面,能紧紧抓住读者,吸引读者把文章看下…  相似文献   

11.
李松晓 《今传媒》2016,(6):35-36
著名的照片“饥饿的苏丹”曾引起社会关于记者新闻道德的大讨论,而其背后所反映的记者的职业责任和记者作为“社会人”的社会道德之间的矛盾也在各种新闻事件中屡见不鲜。对待这种由于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和角色与角色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的不一致带来的伦理困境,有必要寻求一个两者平衡的“度”。而自媒体发展后出现的“全民记者”现象也使得这种新闻专业领域的矛盾开始随之出现普遍化和“去专业化”趋势,新形势下,处理“拍照还是救援”的矛盾的方法,在拍摄技术日新月异、拍摄过程日益便捷的当下,有着重要的社会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始终带有务实和实务取向。2020年,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记协的直接指导下,作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创新之举和重要抓手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正式发起建设并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2023年是“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推进开展十周年,本文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135位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话语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元新闻话语与社会角色理论,探索面向高等新闻教育的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建构。研究发现,职业话语叙事阐释了典范传统与时代语境下当代新闻人承载的角色期望。同时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在组织、公民、家庭多重角色扮演中,呈现了理想化与现实性并存的认知张力。基于角色期望和角色认知的现实,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致力于开展对新闻边界和新闻权威的共同维护。多维的角色建构剖析有利于破除新闻实践与学术知识系统间的认知壁垒,将新闻理想注入青年一代的认知系统中,同时为辅助理解新闻教育实践提供了思考的新视角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央厨房”建设是我国传统媒体融合与转型的重要举措,正在引发新闻传播业务的巨大变革.“中央厨房”的成败不仅取决于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和媒介组织的宏观规划,还取决于传媒组织内部成员的思维转型和能力提升.文章以《人民日报》为例,探讨“中央厨房”建设所带来的新闻编辑的角色变化,以及对新闻编辑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闻反转事件频频发生,新闻学界对“反转”现象的研究也愈来愈热.研究文献发现,学者对“新闻反转”和“舆论反转”界定和分析时存在将两者混淆的现象.如:“所谓‘反转新闻’不过是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即媒体开始报道出事件一方的声音,过一段时间又报出了另一方截然不同的说辞与解释,导致舆论逆转.”①“我们还应看到,很多时候,所谓的‘反转新闻’,其实是舆论场上多方力量博弈,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现象.”②类似的例子不一而足,那么什么是新闻反转?什么是舆论反转?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龙强 《东南传播》2014,(1):20-23
舆论监督是对社会不良行为和权势人物的监督,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是舆论监督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舆论监督报道过程中,弱势群体的角色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常常作为“道德高地”,在与强势群体的二元矛盾中处于“天然正确”的一方,或作为“被揭黑者”,变成舆论监督对象、又或是作为“被消费者”,在监督强势的报道中充当“卖点”角色.因而在这类报道中,记者必须坚守专业主义和客观精神,将弱势群体“去天然正义化”;坚持舆论监督的人民性,强化弱势群体的主体角色;坚守新闻工作的人文情怀,强化弱势群体的受保护角色.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舆论监督报道更好地对弱势群体的利益进行维护.  相似文献   

16.
《扬子晚报户繁星”副刊最近刊出了关于“新闻”词源考证的两篇文章。作者都是“南京高国藩”。第一篇文章.作者说“在古书中遍考“新闻’这两个字的来源,查来查去.‘新闻’二字竟在《红楼梦冲”.并由此断定:“‘新闻’一词是在清代初期时才出现的”,“《红楼梦》记载‘新闻’~词在中国典籍中为最早见。”第二篇文章中.作者推翻旧说.又立新论.称“新闻”一同最早见于晚唐李成用的诗句“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和“旧业久地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中。(笔者注:见1997年10月6日、Ic月20日《扬子晚报》)为此,笔者特意查阅了…  相似文献   

17.
卷首论语年关难关谈胆识薛养玉2·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姚文华3·为新辟专栏《总编辑角色谈》告读者,.﹃1几,占,几︸L‘.11几实践呼唤着理论坚持舆论引导的客观性报纸不可无主音新闻工作者要有正确的没有抽象的新闻自由本刊编辑部4 冬桐5“导l句”意识坚持新闻工作的政治方向把提高政治素质摆在新闻教育的首位 卢惠民徐乘 新年笔会说长道短话改革要注意读者的逆反心理紧紧把握新闻改革的主动权对“遵命本报讯”的沉思 新闻教育谈改革新闻教育三个主要环节的探索在夹缝中求生存 —新闻专业学生的选择 总编辑角色谈浅谈总编辑角色心、编辑的…  相似文献   

18.
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禁止“有偿新闻”的联合通知发出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在首都新闻界座谈会上指出:“‘有偿新闻’的出现,是拜金主义在新闻工作中的表现,是当前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新闻队伍中的反映。”他要求新闻工作者要以对党对人民和对新闻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坚决刹住有偿新闻这股不正之风。这个讲话表达了中央对有偿新闻问题的重视和对新闻工作者的期望。这是当前新闻战线的重大改革行动,作为一个老新闻工作者,我衷心希望《通知》精神能切实得  相似文献   

19.
学艺札记     
听到几位新闻界的前辈说“新闻”。“新”和“闻”一位新闻界的前辈说:“‘新闻’一词,取得很好。”他说:“新闻,新闻,一要‘新’,二要‘闻’。“所谓‘新’,是说新闻必须有新东西:新闻要反映新事物、新人物、新气象、新风尚。“所谓‘闻’,是说记者要‘多闻’,要‘耳闻八方’  相似文献   

20.
在全媒体时代,“四力”是专业新闻工作者的“生命力”,也是必修课。从“‘脚力’是淬炼新闻精品的前提”“‘眼力’是发掘新闻的基本功”“‘脑力’贯穿新闻工作始终”“‘笔力’是‘四力’落地的最终反映”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论证增强“四力”将进一步巩固专业新闻工作者的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