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试论早期中国报刊评论的成因和走向曾建雄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早有报刊的国家,但是报刊评论却始终没有在中国古代报纸上出现。中国报刊评论最早是伴随着一批外国人办的近代中文报刊(以下简称“外报”),首先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从19世纪初叶第一份近代中文报...  相似文献   

2.
香港地处华南边陲,连九龙新界在内,方圆不过一千多平方公里,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各省相比,不过是弹丸之地,但在中国新闻史上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近代化报刊的孕育、诞生和发展,都和香港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化报刊和最早的一批日报当中,就有不少是在香港创刊的。鸦片战争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以来,香港曾经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报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报刊、抗日救亡报刊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报刊活动的重要基地,是这些报刊和形形色色敌对政治力量报刊进行较量的战场。这里曾经涌现过一大批有影响的报刊,涌现过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最早的报纸和期刊都是由外国人创办的外文报刊,起源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中国是满族统治下的封建大帝国,二千多年沿袭下来的封建制度和强权政治需要,以极其顽固的闭关锁国思想,拒绝与世界交流。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用鸦片贸易和军舰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早期的外文报刊就是侵略军、外交官、传教士和鸦片商人进驻中国,并随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而产生的。第一批外文报刊诞生于澳门、广州、香港、上海、福州、厦门这些近代第一批开放的地区和城市。澳门中国第一份外文报纸诞生于澳门,是1822年创刊的葡萄牙文的《蜜蜂华报》(…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人民的新闻事业,是在革命战争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新闻事业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人民的新闻事业空前发展的局面。报纸 1950年,全国共有各类报纸205种,全年累计印数4亿多一点,当时全国人口5亿多,人均一年还读不到一份报纸。目前,全国共有报纸1500多种,全年累计印数达200多亿份,全国人口11亿,人均年占有报纸近20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各种专业报刊蓬勃兴起,平均每两天就有一份新的报纸出版。历史  相似文献   

5.
郭万盛 《青年记者》2006,(18):46-47
中西新闻传播不同的价值取向严格意义上讲,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是近代“西风东渐”的结果。中国近代报刊从编辑、经营到发行都几乎全面模仿西方。但是中国的媒介功用与西方却并未协同一致,中国媒介追求价值观念的传输,在西方媒介则主要追求新闻信息的传播。中国近代报纸从诞生之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新闻事业也是由56个民族的新闻事业共同组成的,55个少数民族的新闻事业,和整个中国的新闻事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整个中华民族新闻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新闻史上,少数民族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世纪初以来,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字报刊相继问世。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少数民族文字报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少数民族文字报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民族新闻事业空前繁荣,迎来了少数民族文字报刊的春天。到1994年,全国已有17种少数民族文字的91家报纸和用11种民族文字出版的150多家期刊,出版发行地点遍及我国各个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7.
《清史·报刊表》中有关古代报纸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清朝“古代报刊”在史料史实及体制、形式、内容的认知上尚存在的一些歧义,本文围绕邸报为什么会有许多异称、邸报中刊有发报人自采的社会新闻吗、清朝民间报房出现于何时、提塘和报房之间是何关系等几方面,作了尽可能的考订。“古代报纸”最终为近代化报刊所取代,但弄清楚这一段报纸历史的发展过程,探索其轨迹,寻绎其规律,对了解整个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今天能够参加(新加坡)《卓南生日本时论文集》出版座谈会,我感到很荣幸。我跟卓南生先生相识将近20年,主要是在中国新闻史研究这个领域进行交流和切磋。卓先生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报刊政论作者。作为一个学者,他有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有中国新闻史方面的研究成果。他在中国新闻史学界的影响和知名度,不下于他作为一个国际关系学者的影响和知名度。报史领域填补空白作为一个中国新闻史学者,他有一本专著叫做《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是专门研究中国近代化报纸开始诞生那个阶段,也就是十九世纪一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这一段新闻事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论并不是与新闻事业同步产生的,而是新闻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产生的背景就在于新闻事业的主导者需要表达自己的声音,阐明一定的主张。当这种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评论就应运而生了。新闻评论最早是出现在报刊上的。因为报刊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新闻载体。它一出现就呈现出态度的鲜明、主张的明确、现实的针对性强等特点。在早期政论报纸时期,新闻评论成为报刊最主要的文章,也是办报人最重视的文章。在上世纪30年代初,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轫时期,外国人在华创办的《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在创刊号上直言,“在像广州这么小的社会再办…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瑚 《新闻大学》2007,4(1):44-50
本文以新闻事业发展的自身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诉求相结合为研究视角,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过程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近代报刊的诞生与初步发展阶段(1815年至1895年),第二阶段为以民办报刊为主体的民族报业的日趋兴旺与新闻事业的全面发展阶段(1895年至1927年),第三阶段为两极新闻事业的出现与发展阶段(1927年至1949年),第四阶段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与发展阶段(1949年至今);并对前三个历史阶段即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作了探讨与阐释。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历史上最激变的一百年中,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并存,资本主义经济与自然经济并存,各种政治思想不断更替,社会结构不断变化,整个中国陵谷沧桑,社会变迁跌宕起伏。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中国的新闻事业开始产生并发展,完成了从近代报刊向现代报刊的过渡。本文选取三个最具代表性的时期对我国近代报业的发展做一个梳理,旨在分析近代社会变迁语境下报纸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耳目喉舌"说的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目喉舌”这一词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但它作为报刊的一种功能的提出却要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一批维新派。在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史中“,喉舌论”是规定报刊性质的重要内容。然而这两种“耳目喉舌”说有着各自的诞生背景和不同的内涵。研究“耳目喉舌”说的内涵在中国的发展演变,相信对于理解其在中国新闻理论中的地位以及未来定位都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由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进入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在社会发展史上走了一段弯路。作为意识形态的反映的报纸也依附于近代中国的这种社会状态。在旧中国 ,租界是中国作为半殖民地国家的突出特征之一。这个特征也不可避免地体现在旧中国的新闻事业上。旧中国的租界与报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鸦片战争前 ,中国还没有自己的新闻事业 ,也没有租界。鸦片战争后 ,中国的一些通商城市开始出现租界 ,而近代中国的新闻事业也在此后的一个世纪中与租界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朱铁志 《传媒》2003,(1):56-57
意大利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同时也是现代新闻事业的发源地。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在当时意大利四个海上共和国之一的威尼斯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批手抄报纸,同时还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新闻采编业者行业协会。当今意大利最有影响的报纸差不多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像在米兰出版的《晚邮报》创办于1876年,在都灵出版的《新闻报》创办于1867年,在罗马出版的《信使报》创办于1879年,在佛罗伦萨出版的《晨报》创办于1892年。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以下简称《察世俗》)看作是中国近代报刊的开端。戈公振先生的《中国报学史》中说:“若在我国而寻求所谓现代的报纸,则自以马六甲所出之《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最早,时民国前97年(嘉庆二十年)西历1815年8月5日也。”后来人们沿袭了这一说法,如,有的著作把《察世俗》列为“第一批近代化的中文报刊”,把创办这一刊物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作为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有的著作更明确指  相似文献   

16.
郑保卫 《青年记者》2023,(23):50-58
本文系统梳理了毛泽东一生报刊活动的主要经历,指出毛泽东的报刊活动为成就其革命一生的宏伟事业、奠定其新闻思想的实践基础、培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历史传统、推动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中国化发展,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在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和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史上都有着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1927年11月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出版了。这被公认为是我国新闻史系统研究的开端,标志着我国新闻史研究由零碎的探索阶段走上了系统化研究的道路,成为在很长时间里无人超越的高峰。直到半个多世纪之后,方汉奇的《中国近代报刊史》问世;稍后,由他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出版,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研究攀上了新的高峰。两座学术高峰的耸立,熔铸着几代学人特别是戈公振和方汉奇两位巨擘的智慧和艰辛。 一、中国新闻史系统研究的开端 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几乎是与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同步起始的。最早的文章应是英国传教士马…  相似文献   

18.
△最初在我国国内出版的近代报刊是一八三三年在广州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我国最早的铅印杂志是一八四三年在上海出版的《六合丛谈》(月刊)。△我国最早的日报是一八七二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这是我国近代报刊史上历史最长,影响较广的报纸。  相似文献   

19.
书讯     
《世界新闻史纲》陈力丹著的《世界新闻史纲》,7月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建国以来我国大陆研究者出版的第一本世界新闻史专著,它包括世界新闻史概述和16个主要国家报纸、期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的历史及国际共运新闻事业史。书后附有近百个国家最早的报刊一览表和供自学者参考的复习题。定价2.40元。欲购者请与福建人民出版社孙崇雄联系。(耳束)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大众传播媒介面面观(上)唐绪军意大利是西方文明的摇蓝,同时也是现代新闻事业的发源地。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在当时意大利四个海上共和国之一的威尼斯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批手抄报纸,同时还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新闻采编业者的行业协会。意大利的新闻事业可谓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