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公民利益意识的觉醒、新利益群体的出现、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然而,政治参与制度不够完善,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对政治参与的错误认识,也制约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政治参与制度、政治文化建设,重视政治参与实践教育,不断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炜 《华章》2010,(33)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政治文明为政治参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保证,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和推动力.文章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出对政治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呼吁要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是现代国家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必须加强政治体制改革外,还必须努力加强公民的政治观教育,以提高公民参与政治文明建设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政治参与意识也相应地在增强。通过对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的分析,探讨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途径,以及公民的政治参与对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和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尺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提高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是实现政治文明的关键,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历史、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原因,也存在诸多问题.为建设一个政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完善我国现有的公民政治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7.
政治意识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体系的建设。近现代国际国内政治的演进决定了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民族复兴,因而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就要面对儒家传统和社会主义传统及其关系,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面对近现代政治发展的特殊性,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境遇,发展的新挑战,如何选择自己的政治文化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文明,是一个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正处在价值多元化的大环境,各种社会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挑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和克服的困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引领社会思潮必须具备解释力、实效性、先进性、超越性和包容力等理论品格。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目标应该是塑造一批超越功利、具有合作能力和真正主体性的成熟公民,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培养具有世界视野的、高素质的中国人,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追寻传统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明视野中的公民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目标模式和制度框架日益明晰.公民政治参与的价值取向与模式选择必须依据国家与社会的实际不断更新.就当前来看,参与模式的选择不能脱离开现代化进程中"超大规模社会"的既定背景,这不仅影响着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水平,也影响了我国政治参与的性质.公民政治参与的自身发展有其规律性和相对独立性,在充分肯定党内民主发展对公民参与示范作用的同时,也要从公民参与发展内在规律性的角度思考提高公民参与有效性的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转型期政治文明主体建设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巨大的社会转型,中国政治文明主体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观上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传统文化中的"臣民文化"思想根深蒂固;政治文明主体政治参与渠道比较狭窄单一;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贫富不均,分配不公的现象普遍存在并制约着政治文明主体的成长和发展等.新时期政治文明主体建设应沿着如下路径发展:1.积极培育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加强公民教育,特别是公民主体意识、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教育;2.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把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方式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建立健全大众传播媒介的组织机构,为公民参与政治提供更多机会;健全和完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专业性群众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积极开展政治参与的社会引导;3.建构公民社会,包括建立完善的现代产权制度,以法治精神构筑公民社会的理性规则秩序,促进传统"第三领域"的制度性变迁,完善公民身份与地位的自由转换机制;4.继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深化改革,为政治文明主体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  相似文献   

11.
政治社会化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并保持政治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带来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问题。政治社会化对于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政治社会化,才能使我国公民形成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使社会个体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只有提高政治社会化的水平,才能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内容的主流政治化深入人心,有效抵制非主流政治化对政治稳定的消极影响;通过政治社会化,不断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公民掌握参与政治的实实在在的知识技能,从而有效促进权力运行和公民政治参与的规范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12.
论构建现代政治认同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认同是保障政治稳定的基础和推进政治发展的动力,是现代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引起重视和着力解决的政治命题。学界对此问题也做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然而,研究角度过于狭窄。本文从政治认同的客体构成要素来展开论述,认为合理正义的政治体系、合法有效的政治行为和灵活普惠的政治价值是构建现代政治认同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3.
广泛有序的公民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文章就政治参与与政治文明的关系问题、政治参与在政治文明进程中遇到的一些挑战问题和实现政治参与的路径问题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政治形而上学是政治哲学的主要形态,它是对政治理论的立论根据、方法与评价原则的理性反思,是一种“二阶”理论,它从反思政治理论之后的本体根据、基础出发来抽绎政治理念,构建理论体系,是政治本体论、政治认识论、政治方法论及政治价值观的统一。政治形而上学的视域从传统到当代经历了几次转换:古代客体或实体本体论、神学本体论、现代人本本体论、实践生存论、后现代政治观,而最后合乎逻辑地指向交往实践观。  相似文献   

15.
政治民主与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中的两个重要目标。政治学家们围绕着二者的关系进行着长期的理论探讨。其观点大致可划分为并存理论、冲突理论和调和理论。在对此冷静审视的基础上 ,发展中国家要立足于国情 ,在稳定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政治知识在新形势下的变化,初步阐述了政治责任的涵义。二者之间有一种内在的互动关系:拥有一定的政治知识是政治主体完成政治责任对其要求的载体和物质基础,政治责任感的增强有助于内化、提升政治知识,政治知识有待于发展到政治责任。这是“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重要的政治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与特点,构建校园政治文化,建立健全大学生政治参与平台,逐步实现大学生政治参与制度化,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解读政治的现代性——兼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政治的现代性是指政治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本质特征,它是社会现代性的一个方面。现代政治明是在政治现代化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是现代化的结果,是政治现代性的一个具体体现。政治明对于实现整个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结合中国国情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特定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政党为了实现政治目标而对社会成员采取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而政治社会化既是社会个体获取政治知识、形成政治态度、培养政治情感等的过程,又是特定社会培养、训练社会成员政治规范等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并增长其政治参与知识,提高其政治技能,是政治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政治社会化作用。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政治社会化作用时也有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教育对象上要注意突出教育对象的选择性,青年人和社会流动人口需要倍加注意;并且也要注意新的社会环境新生变量如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作用发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联。文章在深入解析政治社会化历史渊源、理论渊源的基础上,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刻诠释。并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的异同分析,对当前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包括:借鉴西方政治社会化理论,理论研究与实际研究相结合,深化公民教育内容,充分运用政治学基础理论的相关知识,以此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坚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大众传媒、互联网等的优势,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采用直接性灌输与明示诱导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引入情感教育等方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好地推进人民大众向"政治人"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