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喂养     
杨子明 《课外阅读》2009,(15):62-62
喂猴。猴子吃东西,不会像人那样吃完,趸不可能去珍惜。比如猴子抓苹果吃,抓到爽甜的,吃上几口,就忙着抓下一个。抓到不爽甜的,吃一口后,就丢了,回头再抓。等到没吃的了,才又捡回刚才丢掉的来吃。  相似文献   

2.
盆里的爱情     
男人的胃口没个准,有时候吃一碗,有时候吃两碗。女人便留了个心眼,每次饭做好了,都让男人先吃。男人说,怎么不一块吃?女人说,我吃半晌零食了,还不饿,等会再吃。男人便笑女人是馋猫,径自敞开肚皮吃个饱。  相似文献   

3.
让孩子自己决定吃多少、吃什么孩子六岁了,还非常挑食,正餐吃得也不多,却成天缠着要零食吃,长得象根“豆芽菜”。每一餐饭都是连哄带强迫地让他多吃下几口饭,吃一点他不爱吃的菜。因此每一次都耗去近一个小时,效果还不佳。后来总结教训,我们想,每每劝孩子多吃,孩...  相似文献   

4.
我的中国胃     
有人说,世界上最完美的人生是这样的:拿美国工资,住英国房子,吃中国饭菜,再娶个日本老婆。的确,中国的吃世界闻名。中国人好吃,找个名堂就要吃。中国人敢吃,天上飞的除了飞机,水里游的除了潜艇,地上四条腿的除了桌子,什么都吃。中国人更会吃,别说那具有代表性的烹征流派就有八大菜系,单说这各地的特色小吃,  相似文献   

5.
学校门口卖冰淇淋的大凉伞下,小茶给我们派冰淇淋,她是宿舍第一个有男朋友的,所以请客。老大吃香草味的,老二吃草莓味的,老三吃香芋味的。我想吃朱古力味的,可小茶却喊:老四吃柳橙味的,谁让她叫马程程呢?  相似文献   

6.
作文艺术并不是一门独立术,它与生活艺术密切相可以说不懂得生活艺术就写不术性强的作文来。在《妈妈爱吃鱼骨头》续尾的作文练习中,两个同学的就说明了这一点。《妈妈爱吃头》原文情节是这样的:吃鱼时妈总挑鱼头和鱼骨头吃,我问为什么这么爱吃鱼骨头,妈妈不回答我。一次我和妈妈到外做客,从外婆的口中,我终于弄其中的原因。其实妈妈也不是欢吃鱼骨头,只是想把鱼肉留吃,才这样做的。一位同学续写道:“再吃鱼时,我要让妈妈吃鱼要是妈妈再吃头,我就不吃饭另一位同学续尾道:“又吃鱼我先占了个鱼吃。妈妈不解地‘你怎么吃起头?’…  相似文献   

7.
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有位教师在讲“加法交换律”时,先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了一个“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听完后,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说:“上午吃三只、下午吃四只与上午吃四只、下午吃三只,只不过是交换了上午和下午吃的数量,每只猴子一天吃的桃子的总数...  相似文献   

8.
“植物吃动物”的主题是大家都感兴趣的,因为历来人们只看到牛吃草,兔子吃青菜,从来没有看见倒过来的情景。这里要向你介绍的并不是草吃牛或者是青菜吃兔子,而是一种很小的草,吃更小的动物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打开网页,你一定知道窗口可以最大化,打开心情,你不一定知道快乐也可以最大化。 哦! 小时候,我把冰糕当饭吃,每天要吃七八支,我很快乐。后来,妈妈为了控制我吃冰糕的数量,改为每周给我10元钱买冰糕。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仅用两天时间就把10元钱吃光了。后五天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吃,后来,我改成每天只吃一支或吃便宜点儿的冰糕。...  相似文献   

10.
只言片语     
《红领巾》2006,(7):76-77
星期六放学回家,外婆给我做了红烧鱼。我们一边吃一边说,突然,外婆吃着吃着,把鱼刺卡在了喉咙里。妈妈连忙给外婆吃饭团、喝醋,可还是没用。最后,还是到了医院才把刺取出来。鱼虽然好吃,但要慢慢吃,不然,鱼刺卡到喉咙里就惨了。  相似文献   

11.
狗狗们     
吴丹 《阅读与鉴赏》2003,(10):57-61
外婆知道我喜欢狗,特意买了一只小狗崽给我。 小狗崽不大,刚满月,小得很。能吃些米饭馒头之类的东西,它也想吃骨头,但大块的吃不进,中等的只能含在嘴里,根本没法吃。  相似文献   

12.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由于孩子不喜欢吃蛋,母亲为了让孩子多吃蛋,就和孩子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母亲起初的规定是:谁输了就要吃一个蛋。于是孩子在这种好玩的气氛中吃下了蛋,对此,她很是得意。后来孩子每一次吃蛋都要和妈妈玩这个游戏,而且吃蛋时时候也不是那么的情愿。有二天,母亲提出还是进行猜拳的游戏,不过这一次,谁输了就没有蛋吃,只有赢的人才能吃到蛋,结果孩子表现非常的积极,  相似文献   

13.
“吃饭”、“吃药”、“吃香”、“吃惊”、“吃力”等词语中都含有“吃”字。这个“吃”字在英语中,不能一概简单地都用eat来表示。“吃”,怎么“吃”,“吃”什么,都需要真正理解它的含义。下列各句中都含有“吃”这个字,若用英语完成这些句子,你觉得“吃力”吗?  相似文献   

14.
亢小峰 《教育》2011,(8):25-26
俗话说“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同样的说法在国外被表述为:早餐吃得像国王、中餐吃得像绅士、晚餐吃得像贫民。这些不同的话语道出了一日三餐中,早餐营养价值的重要性。于此可见,让学生吃好营养早餐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节日的现状:节味越来越淡,内心那种憧憬与期盼已无从捡拾。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传统节日已经蜕变为“吃”的节日,国人记忆中的风俗似乎除了吃饭,鲜有其它。春节吃饺子、吃年糕,十五吃元宵,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似乎只要吃过这些食品,节日就算庆祝过了。但如果春节不守夜,十五不观灯,端午不泛舟,  相似文献   

16.
鱼是非常好的蛋白质来源,很多妈妈都希望孩子多吃些鱼。但我的女儿对吃鱼的兴趣不走,尽管我经常给她讲吃鱼的好处,也经常变换各种做法,有时清蒸,有时红烧。可是每次做好鱼之后,她都是应付差事似地吃几口就不吃了。吃东西不能强迫,否则她可能会更抵触。  相似文献   

17.
说“吃”     
中国传统语言中有着“吃文化”的显著特点,吃有“口腔化”的倾向。这个“吃”字在语言文字中的确俯拾皆见。人们见面打招呼和日常生活用语,以“吃”字起头的话很多。例如,邻居或熟人见了面多是说“吃饭了吗?”家里有未成年的儿女或有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老百姓称为“吃闲饭的人”。民间百姓在家里宴客,入席落座后主人总是客气地说一句“今天没有好吃的,请包涵”。吃,衍化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吃文化”,与社会、文化、经济密不可分。古人“茹毛饮血”,帝王“钟鸣鼎食”,今人“吃讲营养”“吃讲科学”,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不同时代…  相似文献   

18.
谈吃     
饮食文化在我国的文化和习俗中占了重要的位置:客人上门要吃,结婚和吊丧要吃,过年过节要吃,鬼神也要吃。本文从文化习俗、语言习惯各方面阐述了我国在吃的文化方面花样多,范围广,要求高。作者为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  相似文献   

19.
小松鼠天天都吃松果,吃着吃着就觉得腻了,于是它想问问别的小动物,森林里还有什么好吃的果子。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父亲     
很小很小的时候,总觉得父亲对我的爱就是一块糖,吃在嘴里,甜在心里,让人吃了又想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