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特凡·茨威格生活于1881年至1942年间,那是欧洲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和急剧动荡的时代。他在上中学的时候,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为这次重大社会转折作先导的文化思潮和文学艺术流派层山不究,都汇聚到了维也纳来。茨威格如饥似渴地阅读一切弄到手的新山书刊,从中选择自己的学习榜样。他喜爱读惠特曼、波德莱尔、维尔哈仑、里尔克等人的作品。他特别景仰列甫·托尔斯泰、陀思妥也夫斯基和高尔基等,而对他思想和艺术影响最为深刻的。莫过于他到晚年还推崇备至的罗曼·罗兰了。这时他在艺术上的认真选择。  相似文献   

2.
论奥斯卡·王尔德《认真的重要》中的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剧作家,与莎士比亚、本·琼森、谢里丹并称为英国戏剧史上的四座高峰。在他的喜剧中,最能代表他的艺术风格和喜剧才能的作品就是TheImportanceofBeingEarnest(《认真的重要性》)。从他诙谐幽默的语言入手,运用文体分析理论中语言形式及其功能的关系来认识该作品中体现的双重性,从而见证这部历演不衰、百看不厌的喜剧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在英国现代文学史上,D·H·劳伦斯是一位最富有独创性而又引起了争论的作家。他的作品是一个社会批判和心理探索的统一体,他以超人的勇气浓墨重彩地描写性爱,抨击资本主义工业化对人的自然本性和人的价值的摧残,因此而惊世骇俗,轰动了整个英国社会和文坛。在劳伦斯的作品里,处处闪烁着象征艺术的火花,象征艺术在作家劳伦斯的笔下已达到了炉火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英国著名的现代派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非个人化"艺术理论及其在作品<海浪>中的具体应用,论证了伍尔夫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探索小说形式的革新,探索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狄更斯生活写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和创始人.他的作品是英国19世纪的史诗,又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一生的三个时期的作品反映了他在不同时期对英国社会的认识和深入.他的作品无论是在反映历史还是在文学风格上都是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旅行·探索·分隔——爱·摩·福斯特小说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英国“布卢姆斯伯里派”领导成员之一的爱·摩·福斯特在英国文学界享有盛誉。评论界普遍认为他是本世纪最重要的英国小说家之一。6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注重于研究他的现代主义倾向。福斯特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为他的作品耐人寻味,在其深处有一种叫人捉摸不透的东西。评论家艾·阿·理查兹认为福斯特是“当代英国文坛最令人费解的人  相似文献   

7.
沃尔特·德拉·梅尔(Walter De la Mare,1873—1956)是英国著名诗人和小说家.他出生于英格兰肯特郡,早在圣保罗唱诗班学校求学时,就创办和编辑了《唱诗班歌手杂志》。十七岁起在一家国际石油公司当办事员,终日奔忙于繁杂事务之中,一干就是十九年.1902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童年之歌》出版.由于他在这部诗集中表现出的非凡独特的艺术才华,以及散文集幻想作品《亨利·布罗肯》(1904)和《诗集》(1906)得到众人赏识,1908年他获得了一笔津贴,得以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德拉·梅尔是一位多产抒情诗人和小说家。他才思敏捷,精力旺盛,直到晚年还源源不断发表新作,在他七十三岁高龄时,还出版了探索人生之路的长诗《旅行者》(1946),深获胜誉.德拉·梅尔之所以能在当代英国诗坛上独树一帜,完全归功于他那不可多得的、非凡超群的艺术才华。权威性的《朗曼英国文学指南》①说他的诗“韵律和遣词之优美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诗歌精品的典范。而在表达飘渺忽逝的神秘感受所处的幽静气氛塑造上独具匠心”。《聆听者》(TheListeners,1912)是诗人一举成名的佳篇,历来为西方诗歌选家收集。作为诗人德拉·梅尔的代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假如你将世界一般文学予以筛选,狄更斯的作品将被保留;而筛选狄更斯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将被存传。”在其五十余年来的日记与札记中,记载着他对狄更斯小说类似的褒誉。什么是艺术?他以为,《大卫·科波菲尔》才是艺术。在对他影响最大的诸如《圣经》及果戈理、卢梭等人的作品中,他显然认为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是其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尤其是一幅经典的绘画作品,我们怎样才能看出画中的含义并从中得到美的感受呢?通常的方法是:感受—理解—再感受,这同人的认知过程是相一致的。下面,我以凡·高的油画作品《向日葵》为例,说明怎样读懂一幅画。凡·高是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他的作品《向日葵》作于1888年,这幅当年只能卖到400法郎的作品,1987年在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却以创纪录的价格3990万美元被日本的一家企业买走,引起了世界的轰动。既然世界都在推崇凡·高的作品,说明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欣常这样的作品,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现在我…  相似文献   

10.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是现代派作家之一。他的思想虽受过佛洛伊德的影响,但对于性爱的本质和功能,他与佛洛伊德的意见相异。劳伦斯认为,性之真正意义,是美感。性和美是一回事,尤如火和火焰是同一回事。憎恨性,就是憎恨美。想让爱具有生命之美,就必须尊重爱。劳伦斯认为,性爱的功能是快乐,而不是生育。人类的本能是积极的创造。劳伦斯的大部分性爱观点在其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均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1.
十八世纪下半叶,有人把本杰明·韦斯特在英国画坛的行走,称为艺术奇才的“横空出世”。这位英国皇家学院的院长,一生的作品除以宗教、神话为题材外,绝大多数是描绘英国在殖民北美洲时期的一些历史题材,被英王乔治三世奉为上宾,雷诺兹爵士称他为“最值得尊敬的怪物”。本杰明·韦斯特1738年10月出生于美国,20岁前就已是纽约市颇有名气的肖像画家。关于自己的成功,他宣称是母亲的一个吻才使他有了今天的成就。本杰明·韦斯特的母亲年轻时叫萨拉·皮尔森,是一个贵格会信徒的女儿,后来她嫁给了一个贵格会信徒韦斯特,定居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印第安…  相似文献   

12.
欧·亨利(1862—1910)是美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的小说构思巧妙,语言幽默,别具一格,脍炙人口,结尾有如电光一闪,瞬间就把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在惊愕之余还久久沉浸在对作品的回味之中。其艺术技巧被誉为“欧·亨利手法”而风靡世界文坛。毛姆(1874—1965)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比欧·亨利迟生十二年。这两位文学大师。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经历和阅历,但其作品在奇特构思、巧设悬念、含蓄幽默等方面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就谈谈毛姆的《全懂先生》和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这两篇短篇小说在艺术上的相似点。  相似文献   

13.
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自画像是梵·高绘画作品的一大特色,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梵·高留下了大量震撼人心的自画像杰作,是他对自己的生活与创作、人生与艺术旅程的真实记录. 梵·高的自画像若以实间来分,大致如下: 1.安特卫普时期 1885年,梵·高决定去安特卫普,他在那里研究鲁本斯和日本浮世绘的绘画,努力学习并沉醉其中.梵·高那时期的作品延续了纽南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笔触.  相似文献   

14.
奇弘的系列油画表现了他对现实环境的自我体验,他的有关羌山的作品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他在艺术上追求东方特质的"中国式油画",尝试用中国传统美学的理念来表现油画这一本属于于西方的画种,实现了印象到意象转变,这是用西方的油画方式来表现中国的审美旨趣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浅析威廉·布莱克的"想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威廉·布莱克十分推崇诗人想象力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他认为"一种力量足以造就一个诗人想象."文章引用了其诗歌原文,试图从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探索他神奇瑰丽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6.
尼奥·劳赫(Neo Rauch)1960年出生于德国莱比锡,毕业于莱比锡版画及书籍装帧艺术大学,是新莱比锡画派最重要的代表,同时也是近年来在当代艺术市场当红的架上绘画艺术家,其油画作品深受美国和欧洲藏家们的青睐.拟从尼奥·劳赫作品的内容图式、绘画语言与超现实主义传统三个方面来分析劳赫作品的艺术特点及其独特的绘画魅力.  相似文献   

17.
从《万古相依》油画作品中解读苏天赐先生的文化传承、艺术追求。苏天赐先生早年在林凤眠先生引导和启发下,开始东西方艺术融合之路的探索,他将东方的精神,融入到油画作品中去,使外来的油画充满了东方神韵。  相似文献   

18.
<正> 乔治·拜伦(1788—1824)、波西·雪莱(1792—1822)、约翰·济慈(1795—1821)是英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三位浪漫主义的年青诗人,也是英国第一流的诗人,可惜他们都早逝。拜伦死于三十六岁,雪莱死于二十九岁,济慈死于二十六岁。但他们在天才的火花熄灭之前,都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三位诗人,由于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的政治态度也有区别,因而他们的作品在思想上和艺术特色上也显示出一定的差异。本文根据这三位诗人留下的部分作品,对他们各人的生活、思想和艺术特色,分别作一些肤浅的阐述,并进行一些简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艺术欣赏     
约翰·艾瓦瑞特·米雷斯(1829-1896)约翰·艾瓦瑞特·米雷斯从小就是艺术神童,11岁进入皇家艺术学院,17岁在那里展出作品,他在皇家艺术学院结识了亨特和罗塞蒂,和他们共同发起了拉斐尔前派运动。  相似文献   

20.
论劳伦斯笔下的人性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H·劳伦斯是一位处于批判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交汇点上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英国工业社会人性异化这一主题:劳动对人的异化以及现代文明压抑下的多种病症,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和人的心灵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