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会主义是继承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并高于资本主义的一种社会型态,二者是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社会型态。社会主义只能发生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顶点上,社会主义所能确立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现实基础,只能是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马克思当年曾反复强调落后国家在世界革命胜利之后,必须和平利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就”,而列宁在领导苏俄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时,同样认为应该全面分析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不能简单  相似文献   

2.
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经济封锁,苏维埃俄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在经济上濒临崩溃。为了捍卫新生的革命政权,苏俄人民在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的同时,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在外交斗争中苏俄政府以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作为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通过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贸易联系,终于冲破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反苏联合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在列宁领导下.结合本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对外开放思想并付诸实践,取得了辉煌成就。苏俄对外开放的成功实践,给经济技术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十月革命胜利后至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协约国的武装干涉,挫败了帝国主义国家用军事手段扼杀苏俄的企图。此后,社会主义苏俄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开始从军事冲突阶段过渡到和平共处、相互交往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刘飞 《历史学习》2006,(12):4-7
【单元导读】本单元包括两大历史时期: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到20世纪20年代,涉及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等历史事件,反映了一战后初期东西方世界的概况。二、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到1945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涉及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其间,世界的主要矛盾是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列宁找到了无产阶级国家与千百万小农之间联系的纽带;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商品货币关系,把商业作为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列宁高度重视国家资本主义的作用,认为国家资本主义可以作为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桥梁。总之,列宁探索到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国家资本主义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列宁根据当时苏俄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经多方探索,找到了国家资本主义这条适合于当时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行之有效的道路.列宁这一理论和实践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对于我们今天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经济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政策时期 ,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思想 ,并付诸苏维埃俄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实践。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俄国国情 ,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 ;由于垄断资本对高额利润的贪欲和帝国主义各国各集团之间存在着矛盾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是完全可能的 ;在此基础上 ,列宁提出了以租让制为核心、对外贸易为桥梁的多种开放形式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了世界各国历史过程之后,曾经提出某些落后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他们提出的这一设想没有变成现实。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首先在俄国成功地解决了落后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并在总结俄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落后民族和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问题。列宁的“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跨越”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仅提出落后民族和国家“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而且全面、具体地提出了如何实现“非资本主义发展”的方法和步骤问题,从而把“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变成了指导落后国家进行革命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列宁的“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单元导读】本单元包括两大历史时期: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到20世纪20年代,涉及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等历史事件,反映了一战后初期东西方世界的概况。二、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到1945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涉及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其间,世界的主要矛盾是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is more than economic: it is a knowledge and power gap.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sent information revolution on education in the West, unprecedented in its rate and scope of expansion, is increasing the information gap at an alarming rate. Should Third World countries use new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 (NET) as a tool for development? Can they afford it? Will borrowing NET perpetuate the present dependency of the Third World?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ird World countries will continue to be technologically dependent becaus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West. The solution lies in the balance of power theory — selective transfer of NET appropriate for their level of development, to strengthen their bargaining position. Mass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igenous technological capacity are implied. Bargaining capacity would reduce dependency, create greater interdependence and change the equation of power.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的中国和俄国都经历了一次伟大的革命,而革命后建立的两个政府却迟迟没有建交。其原因一是两国革命的性质不同,一个是社会主义革命,被资本主义国家孤立,一个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投入资本主义国家的怀抱;二是中国由于协约国成员的身份,只得追从西方列强;三是北洋政府在外交上一反忍辱退让的常态,对苏态度强硬;还有如西方列强对中苏关系的严重干涉以及苏俄对中国革命的支持等。尽管1924年中苏签订条约建立了外交关系,然而由于北洋政府对西方列强的依附,最后还是被英美日拉入了反苏俄同盟。  相似文献   

13.
From kindergarten to college, as today's students learn to see the world as a global village, they can also learn that aging is part of the human condition, that older people do exist, and that the increasing numbers of older people is both a national resource and a national problem. Students can develop an awareness of the interdependence not only of cultures and countries but also of generations. Still scarce, though increasingly available, are curricular materials and programs that help young people explore how we and other cultures deal with aging and the elderly.  相似文献   

14.
由于物质生产的落后,革命后的东方落后国家实际上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面临着向成熟的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过渡需要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从未离开社会生产力来构想社会主义.他们曾设想依靠西欧先进国家的生产力支援来拥有物质基础,但在没有外部支援的情况下,东方落后国家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并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最终实现向成熟的社会主义的过渡.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纺织品配额的取消,“绿色贸易壁垒”这一非关税壁垒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置的主要贸易障碍.从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出发,一场绿色革命的浪潮正在全球兴起,企业须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尽可能解决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我国纺织业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资源消耗大,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实施绿色纺织生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黄遵宪的诗人地位是人所周知的,但他的诗界革命的综合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诗界",然而,这一点却又往往是被人们所忽略.黄遵宪的大使参赞工作便于他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进行深入的研究.借鉴别国变法成功之经验,唤起民众变革现实的欲望,以"诗界革命"为突破口进行思想革命成为黄遵宪人生的主要内容.从本质上说,黄遵宪既是一位觉悟很早,自觉程度很高的启蒙思想家,也是一位"师夷长以制夷"积极尝试者,还是一位兴教育、开民智的主动实施者.他的"诗界革命"几乎包涵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有的进步因子,可以看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次预演."诗界革命"以及围绕诗界革命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渠道和措施成为日后五四新文化运动直接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现代社会所普遍认可的范式 ,而人类对于未来文明的走向则缺乏远见卓识。历史地看 ,农业革命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 ,奠定了人类社会的全新基础。工业革命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 80年代以来 ,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转向环保领域 ,不断掀起绿色产品浪潮 ,形成了继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的生态革命。生态革命必将创造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现代文明范式。这一范式之于中国 ,关键就在于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源,资产阶级调整统治策略,调和阶级矛盾,延缓了无产阶级革命,但不能消除革命的根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暂时不会爆发革命,但无产阶级革命迟早会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并取得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19.
斯大林在继承列宁的民族殖民地观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东方和东方革命.他把广大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民族解放运动纳入世界革命运动中,把民族与殖民地的解放运动作为推进世界革命新战略的重心和世界革命运动的重要支援力量.提出了“不要忘记东方”等口号,以此指导了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国际共运实践,帮助和扶持了东方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了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最早提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平相处的思想,使俄国度过了内外交困的艰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1954年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今这一原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赞同,它不仅成了我国处理匿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同时也被当成国际间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准则。而且可以预见今后它还将得到更充分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