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播学批判学派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传播学界出现的与经验学派相对立的学科流派,该流派从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文化帝国主义等多种角度对传播活动、传播媒介进行批判研究。本文即运用批判学派的一些观点对电视这种当代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加以评价,给我们以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意识形态研究的侧重点出发,意识形态批判可以概括为三种维度。意识形态批判的认识论维度主要是揭示虚假观念和其背后隐藏的权力之间的关系,意识形态批判的文化维度力图揭示工具理性所带来的社会的总体异化,意识形态批判的政治经济学维度则主要揭示虚假意识和工具理性产生的原因,挖掘意识形态批判的认识论维度和文化维度的经济根源。意识形态批判的认识论维度和文化维度不能脱离意识形态批判的政治经济学维度,只有从意识形态批判的政治经济学维度出发,我们才能深化对意识形态概念及克服意识形态的现实道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赵虹女士的著作《蛮野文化的追捕手——古汉字品格说》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全国青年古汉语语法研讨会后不久,我在语言学界提出了建立中国文化语言学的构想。由于这一构想批判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科学主义宗旨,提出了汉语的人文精神和汉语研究的人文主义范型,并在具体实践上以《左传》为材料做了一个汉语句型系统的研究实例(博士论文),因而在全国语言学界乃至海外汉语文学界引起了震动。文化语言学被视为语言学的一场科学革命,在对文化语言学的各种争鸣意见中,赵虹是这一新思维的热情支持者,她不仅撰写了一系列才思敏捷、新意盎然的论文来讨论汉语的文化性征,而且在汉字结构与汉文化心理结构的相关性这个前人很少涉及的课题上安营扎寨,认真研究起来。  相似文献   

4.
范畴化是语言学界,乃至哲学界和心理学界一直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范畴化理论的不断更新也对语言研究的范式产生了诸多影响。国外的范畴化理论较多,而国内相关研究较少;让更多语言研究者了解各种范畴化理论,并为汉语研究服务,这是本文翻译的初衷。总的说来,范畴化研究经历了传统观点、传统观点批判、梯度结构批判和范畴理论等4个阶段。随着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的发展,以事件为基础的新范畴化阶段已经出现。文章逐一介绍了不同的范畴化理论的核心观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批判,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货币对于现代生活世界产生的巨大效应引起了众多思想家的关注。赫斯、马克思与西美尔对货币化生活世界采取了不同的批判路径。赫斯提出了类哲学的货币批判;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对货币提出政治经济学批判;西美尔将马克思对货币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扩展到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着重研究货币的社会文化效应。他们的货币批判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是从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入手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他的一切政治经济学论著都包含着批判的内容和精神,不少论著名称都带有“批判”的字样。他的《资本论》的科学体系,正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展开的。他的宏伟的政治经济学大厦的建造过程,就是一个彻底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过程。我们必须学习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经典分析和批判,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评论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和其他外国经济学说。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是对现代文化精神及实践的最深刻、凝练的概括。马克思将现代性理解为现代人的整体生存方式或文化模式。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构成技术置身其中的整体文化背景;技术构成现代性的基础和重要标志,由外而内地影响现代人的生活。立足于现代人的生存实践,马克思展开对技术的批判。马克思立足现代性批判的技术批判,因具有总体性特征而超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表现为一种更为深切的文化批判,其实质是对现代人技术化生存困境的反思、批判与诊疗。  相似文献   

8.
汉语作为承载几千年中华丈明的载体,在增强我国文化影响力、向世界传播中华丈化和东方丈明的进程中日益受到全球关注.本丈试运用传播学理论审视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从传播学的视角开展汉语推广对策研究,旨在推进汉语的跨丈化传播,实现汉语推广途径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英国语言学家Leech以英语文化为基础提出礼貌原则后,引起了学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兴趣和热情.中国学者也根据汉语的文化特征提出了汉语礼貌原则.本文介绍了汉语礼貌原则的研究进程.阐述了汉语礼貌原则对汉语交际实践的指导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起源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传播学研究,以70年代为界线,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70年代以前,是传播学传统学派独占螯头的时期;70年代以后,批判学派异军突起.由与传统学派分庭抗礼而逐渐在八九十年代占据了传播学研究的主导地位。传播学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在理论基础、传播观念,方法论,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11.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篇之作,它首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提出了一系列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首创意义的观点,对马克思后来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这篇文章,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罗雯 《文教资料》2006,(28):47-48
美国特殊的历史、政治和文化孕育了跨文化传播学,本文从国际政治关系、文化帝国主义、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和跨文化伦理层面分别审视了美国跨文化传播学当前的研究并进行了评论。美国的一些跨文化传播学学者近期不断对本学科进行着反思,对西方自身的文化进行着反思和批判,但它是西方学术思想和文化发展内部的一种内省、扩张和战略。本文作者认为,跨文化传播的道德伦理问题,公平问题是处于文化交流弱势的国家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传播学批判学派及其学术思想进行解读,旨在借鉴不同流派的长处,从教育传播技术、教育传播研究方法以及教育传播效果等方面揭示了批判学派学术思想对教育传播的启示与指导意义,以促进教育传播学的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随着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勃兴,“人文性”这一本是哲学思潮内的用语,在汉语学界得到普遍使用。其神秘诱人的品质已得到各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究源,当初汉语学界使用它,是因为它富有能给汉语研究注入实用价值、使之走出困境,迎来新世纪的曙光等极富感召性的魅力。有了这一点,再加上振兴汉语学、开拓新领域的热情及文化语言学内大片处女地的豁然洞开而又急待开垦等原因,使得青年探索者们还顾不及对它进行术语内涵方面的精细限定。现在,我  相似文献   

15.
目前利用传播学研究民族文化的传承,无论在文化内容方面,还是技术方面,传播学都对民族文化传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些现象表明传播学为民族文化传承开辟新的途径。本文试图利用传播学的手段对民族文化传承进行细致研究及传播学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方早期的文化传播研究,是一道文化人类学的命题。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我国文化传播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应该成为我们研究文化传播学的出发点,而文化传播学这门年轻的学科,应该是一个立足于传播学的分支学科。由此出发,我们可以界定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即主要研究的是人文知识、文学、艺术、新闻、娱乐等内容,重点关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演出、图书馆、博物馆、文物考古等领域的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文艺学研究向文化研究方向的转移,是学界面对大众文化的兴盛现实所作出的合理回应,但其中也包含着不少有待进一步辩证讨论的问题。文化研究同对“文化”的理解及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批判意识相关,与英国伯明翰学派等对工人阶级的关注不同,国内的文化研究是从提倡“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开始的,缺乏应有的批判意识。而国内的文化研究转向以学界对文艺社会学的接受、文艺在一定程度上的先锋性,以及人文学者的现实关怀为基础铺垫才得以成型。基于这些情况与既存问题,需重新审视并反思国内文化研究的缘起及其影响下的研究导向,同时重新厘清文艺学的研究边界与其所能实现的文化研究可能性,继而讨论文化研究的应有理念与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后,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进一步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首次正面批判了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同时对过去的政治经济学,特别是蒲鲁东的形而上学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实质是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抽象运用,是一种“庸俗辩证法”。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实现了历史辩证法对蒲鲁东“庸俗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基于此,对《哲学的贫困》中历史辩证法对“庸俗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军事汉语教学在外军留学生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但学界对军事汉语的研究才刚起步。本文在ESP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军事汉语研究的对象、内容及宗旨,阐述了军事汉语定义的内涵及外延,认为军事汉语的内容是"军事""汉语"和"文化"的统一体,并从三个方面概括了军事汉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文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间的深刻对立是建立在对政治经济学极深的误解之上的 ,只有在文化研究与政治经济学的桥梁重建之后 ,文化研究的事业才能成功推进。在文化研究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上 ,文化研究的首要问题就是 :它拒绝通过它自己的主张———统治方式及其伴随的文化实践 (文化研究对于此给予分析的优先性 )是建立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含义进行思考。一个惊人的结果就是 :是文化消费而不是文化生产 ,是休闲的文化实践而不是工作的文化实践 ,成为 (文化研究 )压倒一切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