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进入20世纪80年代,"重写"一词,在国内学术界不绝于耳,"重写"哲学史、"重写"学术史、"重写"文学史……在诸多学科热闹莫名.而在编辑出版学领域,似乎未见有动议者.然而,说和做,有时其实是可以分开的.  相似文献   

2.
读罢高翔先生的新著《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欣喜赞叹之余又感慨联想颇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在《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对话》一书中,就明确提出了重写现代文学史应重视“强烈的地方味”的全新命题;到了20世纪90年代,严家炎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可以说更是将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推向了高潮。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重写文学史的行为,改变了以往现当代文学史格局,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然而,与此同时,对重写行为持不同意见的人也并不在少数,其中,旷新年先生的不满格外引人注目,他认为,所谓重写文学史不过是以资产阶级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来否定以"工农兵文学"和"人民文学"为主的"当代文学",从根本上说不是一种文学行为,而是政治行为.这是他新出文集《文学史视阈的转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4.
岳洪治 《出版史料》2009,(4):105-109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人民文学出版社同时推出了四套丛书,即“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创作选”丛书、“中国现代作家选集”丛书、“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原本选印”丛书,和《新文学史料》丛书。这四套丛书的出版,对于刚刚从“四人帮”造成的书荒年代里走出来的中国读者来说,真如久旱逢甘霖,小草遇春雨;求知若渴的人们,终于得到了一回补充文学知识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5.
王德威先生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总能在看似已是常识的地方,在一些易被忽略的边边角角处,发掘出新意来,让人颇受启发.他的近著《现当代文学新论:义理·伦理·地理》即是一本读来很爽的书,其中的第一篇文章《重写“重写文学史”——十个“关键”时刻》,就正在编写之中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谈论了贯穿其中的一个脉络、一种文学史编写方式,也即十个“关键”时刻,乍看之下,令人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6.
建国57年来,“当代文学史”的教材建设走过了一条坎坷曲折的道路。这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之初至“文革”。17年的实践逐渐梳理出了“中国新文学史-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奠定了“当代文学史”知识体系安身立命的历史坐标;第二阶段,“文革”十年。“当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一样,在浩劫中走过了一段极其相似的心路历程;第三阶段,1966-1985年。“当代文学史”在恢复中发展;第四阶段,1985年至今。1985年“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和1988-1989年“重写文学史”的讨论,较大地影响了“当代文学史”的学科理念,教…  相似文献   

7.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是近年来由著名学者、文学史专家杨义先生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是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重写文学史”讨论之后,又一次意义重大的文学研究和文学史书写的反思和探索,也是中国文学研究界对“中华文化共同体”形成过程的重新梳理和认知,以及有着强烈责任感的文学研究者面对世纪之初“全球化”潮流的沉着、睿  相似文献   

8.
徐志伟 《中国出版》2012,(22):45-48
新时期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带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编纂与出版的繁荣。经由唐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等著作的拨乱反正和钱理群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等著作的深入探索,"20世纪中国文学"已经成为今天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编纂的主导性理念。由此,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也走向了成熟。  相似文献   

9.
就目前的文学史研究状况来说,还有许多黑咕隆咚的陷阱埋伏着,研究者不能完全摸清,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现在连我方对方几个兵几个将都没有弄清楚,怎么能够摆布起八阵图?读者毛荫波写信来问我:“重写文学史”的呼声已经响了整整十年了,但整体性的文学史研究的成果还不多见,到底是什么原因?这问题似乎很难回答,如果毛先生是具体责问我为什么不写出一本20世纪文学史,我可以老老实实地告诉他,我暂时还写不出来,为什么?很简单,因为就目前的文学史研究状况来说,还有许多黑咕隆咚的陷阱埋伏着,研究者不能完全摸清楚,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现…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上世纪90年代社会和思想文化的急剧转型,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问题出现了诸多发现和认识。20世纪中国文学中现代文学的本质是否具有“现代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鲁迅先生不仅以其“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文风著名于世,而且在其发表时所用的笔名,也如他“匕首”般的杂文风格一样,让人叹为观止,堪称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作为学术话语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舆论监督”一词开始比较频繁地见诸报刊。而过去新闻实践话语中的“批评报道”、“负面报道”等。也逐渐为“新闻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报道”所替代。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大。将“舆论监督”写进了大会报告。从那时起。  相似文献   

13.
自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教授林传甲编写的第一部《中国文学史》以来,中国文学史的著作已经卷帙浩繁。"重写中国文学史"的呼吁一直未停,然而让读者和研究者满意的中国文学史依旧乏善可陈。在中国文学史的教学上,也存在与教材相对应的问题,需要对此进行反思和改革:要摆脱绝对主义和中心主义,建立一个经典动态化的接受文学史观;要淡化集体话语和权威色彩,为学生搭建一个对启疑开窦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整体性转换,各种新的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不断被引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使其获得新的研究视野和学术动力。文学史研究空间的拓展,愈发显示出作为其必要组成部分的批评史研究著述中的苍白匮乏及仅作其附属物的尴尬境况。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批现代文学批评研究专  相似文献   

15.
如何来看“现代”和“当代”中国文学的共通性?80年代学人打通“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努力,为何虽卓有成效地通向了“晚清”,却不容易通向迄今已经双倍于“现代”文学时长的“当代”?“当下”“当代”与“现代”文学构成怎样的历史连续线条?能否用比较贯通的专业话语来描述和整合自近代中国以来的文学经验?  相似文献   

16.
随着80年代的到来,话语的暴力代替了身体的暴力。从王朔本人的行为上看,自80年代到现在,有一个从“撒野”到“撒泼”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哈佛俨然已成为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与“哈佛”相联的书与文字已经不少,似乎已呈“审美疲劳”之势。不过,眼前这本《细看哈佛》依然耐看,依然给人种种联想和启迪。  相似文献   

18.
中国思想历程的再清理骆玉明80年代以来,就如何“重写”中国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等等,发生过热烈的讨论,并出现了一些尝试之作。其成就如何且不论,这里无疑体现了一种摆脱旧的意识形态的羁绊、追求全面的学术更新的努力。最近,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葛兆光的新著《...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以来,西方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各种社会、哲学、文学思潮纷纷涌入中国大陆。西方话语很快成为一种“话语霸权”,以致90年代中国文坛发出了“失语”的惊呼。因而,祛除西方现代文学理论的艰涩,系统了解其来龙去脉,如何运用它们对在此话语背景中产生的小说文本进行艺术—技术层面的“细读”,成为中文类本科生、研究生,文学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的热切企望。王又平著《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一书正是对这一企望的成功回应。在50万字的篇幅内,所涉及的话题几乎囊括了新时期小说在“革命现实主义后…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特殊地位、被海明威、福克纳等一批大师级作家奉为集体偶像、“美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舍伍德·安德森生前长篇小说《暗笑》在国内出版了,该书为作者最畅销的长篇小说之一,是继《小城畸人》之后又一经典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