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佐藤春夫是日本来台作家中建立旅行文学的擘建者.1920年6月底至10月中旬,佐藤春夫到台湾旅行.回到日本后,他发表了多部与台湾相关的文学作品,在叙事上表现出了不同的策略和创作态度.从文化、政治以及审美角度三个方面对佐藤春夫旅台文学作品的整体叙事策略进行研究,归纳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佐藤春夫的《西班牙犬之家》诞生于大正五年(1916年),时值他隐居创作著名的《田园的忧郁》之际。因为它创作的偶成性。《西班牙犬之家》往往被看做是《田园的忧郁》的副产物而蔽于其光彩之下。然而这篇偶成的佳作对于佐蒹春夫却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将通过它从现实到非现实世界的过渡描写、文中的幻想世界与佐藤春夫的艺术世界的关系、以及以感觉为视点的表现手法等角度.对这一梦境进行解析,分析《西班牙犬之家》对佐藤春夫以及对日本大正、昭和文坛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佐藤春夫的早期作品《阿娟兄妹》是一部描述日本农村底层妇女凄苦身世的写实小说。该小说的写作风格与其同期作品如《田园的忧郁》、《西班牙犬之家》等均大相径庭,因此被很多人视为佐藤春夫对多种文学体裁的又一次探索。然而,一旦从深层次对其内质进行探寻则会发现,《阿娟兄妹》的字里行间依然秉承着他所特有的"颓废"文学审美意蕴,保持着其一贯的文学主题——一曲为人类无常命运而哀叹的"病蔷薇"之歌。  相似文献   

4.
佐藤春夫以唯美主义代表作家被广泛熟知,其文学呈现出明显的怀古倾向,在中日文坛均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明治末期,佐藤春夫文学在自然主义的影响下萌芽,随着时代的变迁及其文学观的完善逐渐形成了古典回归意识。基于这样的文学诉求,佐藤春夫从外在手法和内在本质两个方面表现出对自然主义文学的脱离和批判、尝试心境小说的撰写,逐渐走向反自然主义的唯美主义文学道路,试图传递古典精神并树立属于日本的传统文化理念。这种主张古典回归的反自然主义文学派别的兴起是大正时期日本文坛的主流倾向,也是唯美主义作家的重要特征。对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特色的考察,亦能够从比较文学视角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唯美主义思潮的探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曾被人称为“中国的佐滕春夫”。郁达夫最崇拜的日本作家佐滕春夫在创作上对郁达夫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他的“私小说”《田园的忧郁》,然而由于生活环境等的不同,郁达夫的作品与佐藤春夫的作品有本质的区别,透过一样的自我暴露和抒情式的表现手法表面,我们看到的是郁达夫作品中严峻的现实感和深刻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6.
关于杜甫名篇--<春望>首联中"国"字的释义,多数人以"国都长安"诠释.笔者在对唐人和杜诗中"国"字的习惯用法以及<春望>诗本身的特点等方面加以考辨后,认为该"国"字释义应作"泛指国家"解更为妥帖 .  相似文献   

7.
日本朋友喜欢将鲁讯与朴甫相提并论最早把鲁迅比为杜甫的是日本著名作家、鲁迅作品的日译者左藤春夫。他在《中央公论》(一九三二年一月号)发表的《<故乡)译后纪》中,推许鲁迅的《故乡》具有杜甫的诗情。后来佐藤春夫在《文艺春秋》  相似文献   

8.
"诗穷者而后工"是由"发愤著书"衍生出来的子命题.其产生具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为"穷而发愤",其文"要约而写真";二为"穷而发愤",其文能"写人情之所难言";三为"人穷则诗工";四为"欢愉之辞难工,穷愁之言易好"."诗穷者而后工"其实道出了文艺创作中的创作主体的内在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语·颜渊·子张问崇德辨惑》引《诗·小雅·我行其野》之“成不以富,亦祗以异”句,古今训诂难以服人,本文进行全新的诠释探索,并对诗是弃妇之吟还是弃夫之吟,是否刺宣王及《论语》之引是否错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诗>是礼乐文化的载体,隐含着潜在的教化功能.儒家以孔子肇始,至汉代<毛诗序>形成了系统的<诗>教理论体系.<孔子诗论>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诗>论专著,"以色喻礼"是其提出的重要<诗>教观点,它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诗>教理论,并且与子思学派的"性"、"情"思想有直接的关系,成为连接孔子"礼乐"教化与汉代<诗>教理论的中间环节.通过系统梳理汉以前儒家对<关雎>题旨的解读,可以反推儒家<诗>教思想的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曾被称为“中国的佐滕春夫”。郁达夫与佐滕春夫一度友情甚笃,后因佐滕春夫发表反华小说《亚细亚之子》,两人反目成仇。但佐滕春夫作为郁达夫最崇拜的日本作家,在创作上仍然对郁达夫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他的“私小说”《田园的忧郁》,更是以其大胆的自我暴露和抒情式的表现手法影响了郁达夫的《沉沧》等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禅诗说:"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又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心态,其实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处事态度,它和人的处境紧密相关,往往决定着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13.
正古典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了多少代中国人。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三干余年前夫子谆谆切切,语重心长地教导年轻人应学诗。《小学语文课程新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  相似文献   

14.
说"连"和"联"     
连、联二字读音相同,字义相近,所以使用时容易混淆.其实它们之间从字源到字用都有严格的区别. 连,从字源看"即古文辇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辇,字形"从车(夫夫),(夫夫)在车前引之也"(《说文解字》),即由两个人拉的车.  相似文献   

15.
偶成(一)文章如土欲何之,(二)翘首东云惹梦思。(三)所恨芳林寥落甚,(四)春兰秋菊不同时。(五)【注释】(一)按先生一九三二年三月十一日日记,此诗为沈松泉书。沈松泉者,当时光华书店主,将赴日本,乞书于先生以增重,故诗云然。一二八后,内山完造以事归国,与作家佐藤春夫、增田涉谋,拟请先生移家日本,以为环境较安定,便于写作也。先生复书拒之。书为日文,有译其大意者,其第一节略  相似文献   

16.
正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丰年事若何有一类诗,刚接触时感到质木无文,平淡无奇,反复涵泳,却发现它自有一种发人深省的艺术力量。李绅的《悯农》就是这样的作品。诗的一、二两句,以"一粒粟"和"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的景象,"春"和"秋",写出了季节的转  相似文献   

17.
说"连"和"联"     
连、联二字读音相同,字义相近,所以使用时容易混淆.其实它们之间从字源到字用都有严格的区别.   连,从字源看"即古文辇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辇,字形"从车(夫夫),(夫夫)在车前引之也"(《说文解字》),即由两个人拉的车.……  相似文献   

18.
说"连"和"联"     
连、联二字读音相同,字义相近,所以使用时容易混淆.其实它们之间从字源到字用都有严格的区别.   连,从字源看"即古文辇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辇,字形"从车(夫夫),(夫夫)在车前引之也"(《说文解字》),即由两个人拉的车.……  相似文献   

19.
《藤野先生》在日本的前前后后1934年,日本《岩波文库》准备出版增田涉和佐藤春夫合译的《鲁迅选集》。译者请鲁迅先生对所选篇目提出意见,鲁迅回信道:“《某氏集》(指《鲁迅选集》日译本)请全权处理。我看要放进去的,一篇也没有了。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  相似文献   

20.
陶麟老师在题为<"诗三百"辨>的文章(载<中学语文教学>2000.6)中对"诗三百"进行了考证,提出了"诗三百就是<诗>三百,而不是‘诗三百’,更不是<诗三百>"的结论,对长久以来认为"诗三百"就是<诗>的代称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令人耳目一新.但我觉得陶老师的论证对其结论的支配力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