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认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世界上一切物质都做着各种形式的运动。另一方面,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类大脑中的主观映像。因此,人类的语言是人类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后的表达,人类的语言就必然会反映出物质的运动的属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言的基本单位,句子,就一定会有表示运动的成分即动词,和运动的发出者和承担者。从而表明英语和其他的语言都应当是在以动词为核心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由于不同区域的人们的文化和思维习惯不同,不同的语言中构建的句子结构和顺序有有所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语法规则,但是在唯物辨证论观点下,以动词为核心而构建句子的语言本质应该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引俄辊压设备的进粒系统对正极活性物质的流动性及形态均有较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引俄辊压设备的进料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后,改进了进料系统,降低了正极辊压设备对活性物质的流动性及形态的要求。改进后的辊压设备不必使用特殊处理的活性物质就能辊压正电极,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经测试,使用传统工艺生产的正极活性物质,即可满足生产批量化,压制出厚度、重量均匀性较高的正电极。  相似文献   

3.
基于"物质一元论"的观点,文章阐述了量子力学如何描述微观世界的客观属性。文章认为,由于采用了不具唯一性的波包塌缩假设,哥本哈根诠释对哲学基本问题构成的挑战并非根本性的,有人由此得到物质-意识不可分的结论在科学和哲学都是不严谨的。针对卡尔·波普尔"三个世界"哲学,文章基于量子测量理论描述了多个观察者如何对微观系统进行探测,形成客观的量子测量,产生微观世界的客观知识,从而对波普尔的客观知识世界(世界3)给出了基于量子力学本体论的哲学解读:物质世界(世界1)与精神感知世界(世界2)的物化载体(认识主体)相互作用,形成二者的关联和纠缠,它们对应了主观世界在内的精神感知全体,其中具有客观性的部分构成了微观世界的客观知识。文章还指出,伴随着微观系统客观知识世界的形成,信息从物质世界流向主观客体,信息流的指向定义了不同于通常物质世界的精神感知的物化载体。  相似文献   

4.
相对论与经典物理学的时空及物质观念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典物理学总结了人类有史以来对现实世界中物质、运动等客观事物及现象的观察、实验等结果,确立了坚实的理论框架,经受了长时间的检验,虽然还有局限性,但其基础是牢固的,观念也是明确的。经典物理学认为时间、空间与物质并立,物质存在、运动于时间空间中,构成现实世界即宇宙。相对论分为狭义的与广义的两种。狭义相对论是企图解决电磁场理论与实验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所用的一些基本概念及量纲都来自经典物理学。它的核心观念是光速在任何惯性系中都为3×105千米/秒,由光速规定时空,时空单位量如长度的1米、时间的1秒,随参照系的速度而…  相似文献   

5.
正你相信吗?不仅人、地球和月球有重量,声音、气味和色彩这些摸不着的东西也有重量。不可思议的是,空气这个闻不着、听不到、看不见的家伙也有重量呢。嘿嘿,世界真奇妙,我们不知道的重量到底有哪些呢?气味看不见、摸不到,是一种只能嗅到的物质。既然是物质,那么就有重量,只是气味的重量微乎其微,只能用一种极其精确的仪器来测量。日本科学家曾经在天平上覆盖一层人工的双分子脂膜,再把天平放到一个密封的房间气味有重量  相似文献   

6.
科苑 《金秋科苑》2012,(8):49-50
世界上的物质纷坛繁杂,其种类多得数不胜数。早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就已开始探索构筑宇宙大厦的统一砖石。后来,经过漫长的探索,科学家们最后发现,所有的物质都是由百十种不同的元素构成的,而所有元素又都可以再剖析为许多不同的粒子。  相似文献   

7.
关于物质世界与反物质世界的存在,根据推断我认为:物质世界就是引力大于斥力的时空世界。因为引力场运动速度是亚光速的.所以物质世界的物体运动速度是不会超光速的.它表现为引力质量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形形色色的物质充斥着我们的视线,但是仅仅凭借肉眼或者经验,我们只能把握很小一部分的物质世界。以宏观而论,宇宙中存在我们无法看到甚至难以想象的“宏大”物质;以微观而论,我们身边就有同样既不可能看见也无法想象的“微小”物质。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的根本奋斗目标之一,是不断地追求物质世界的统一。爱因斯坦和海森堡都研究过统一场论。15年前,人们在建立了量子色动力学、弱电统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过一种强、弱、电三种相互作用统一的大统一理论。然而,  相似文献   

10.
信息迷宫     
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支柱。没有物质,生命也就不存在了;没有能量,生命也无从维持;但没有信息呢?我们的世界将一片死寂。也许,人类会发现,宇宙的历史,并不是物质运动的历史,而是信息流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主观概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主观智能体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是其内部结构与被反映的物质系统结构产生一一对应关系。提出不可能存在能与整个物质世界或者其任何部分产生一般对应关系的主观智能体。认为概率是现实智能体对物质系统的运动进行近似描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陈少昭 《百科知识》2002,(11):19-20
在我们生存的客观世界里,存在着彼此分开而又密切相关、互相作用着的两个世界。它们便是原子世界和比特世界。原子世界指的是以原子作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物质世界,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比特世界是指以比特作为基本表示单位的精神世界,它是无形的、摸不着的信息世界。比特世界产生于原子世界,依附于原子世界,而又作用于原子世界。  相似文献   

13.
质量的本质是什么呢?以下是我的观点:光子是一种有质量的粒子,宇宙中一切有质量的物体都是由光子构成的,即光子是物质结构的最小粒子,是不可再分的。在宇宙大爆炸前夕,奇点的能量是一定的,接近无穷大,当发生大爆炸时,由m=E/C^2可知,能量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处发散,同时便产生了质量,质量以质子、中子、电子、光子等粒子形式存在于多维空间里,从而形成了现在多姿多彩的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初期.比利时化学家范黑尔蒙特对植物生长最先做了科学研究。他把称过重量的土壤装在一只桶里,在里面栽下了一棵小树苗。小树逐渐长大了,可是发现土壤还是同以前一样重。大家都对此感到非常惊奇.因为人们一直想当然地认为植物是从土壤中得到它们长高所需要的物质的,不然它们是靠什么长高的呢?范黑尔蒙特断定.植物一定是用水制造了促进它们生长的物质,因为他经常给小树浇水。  相似文献   

15.
物质世界的因果闭合原则要求心理现象只能为物质属性,但心象、知与我这三特征又表明心理现象不能向传统观念的物质属性还原,而二元论等又终难合理立说,因此,只能变革传统物质观而使心理现象成为新观念的物质的属性。  相似文献   

16.
自然界中有许多我们已经发现的规律和许多尚待我们去发现的规律。我们通常以为物质的变化是规律指使的,其实这种认识比较肤浅。我认为,与其说是“物质在按规律做事”,不如说是“物质内部的能量在指挥着物质做事”。我们都知道,物质内部隐含着巨大的能量,而我认为物质内部隐含着的能量却是可以相互感应的,尽管相互感应的程度很微弱,但这种感应不需要时间。物质内部隐含着的能量一旦被激发,就会有正性能量与负性能量之分,并且这些能量的相互感应的程度也会大大提高,并遵循“同性能量相互排斥,异性能量相互吸引”的法则。而未被激发的能量则主…  相似文献   

17.
根据理论计算和实际观测的比较,宇宙中似乎有一部分物质并没有被人们观察到,科学家猜测那些失踪物质组成的原子可能是以低密度气体形式存在于宇宙空间。由于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以网状结构散布着。一团团星系便位于宇宙网中密集的节点上,它们是宇宙中最大的物体。而失踪物质应该就填充在星系间广袤的空间中,然而科学家长期以来并没有发现它们的踪影。  相似文献   

18.
趣说口香糖     
瑞语 《百科知识》2007,(10X):44-44
口香糖因其能够“口中留香”而成为糖果业中销售最为可观的产品之一。而且口香糖还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糖果之一。考古学家发现,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们都有嚼“树胶”——最原始的“口香糖”——的习惯。比如,古希腊的妇女喜欢从乳香树上采集树胶状的物质,用以清洁牙齿;古印度人通过咀嚼一种蜂蜜和树胶的混合物来去除口腔异味;中美洲的玛雅人则爱嚼糖胶树胶。据报道,考古人员不久前在芬兰发现一块迄今最古老的“口香糖”,距今超过5000年,上面甚至还留有牙印。这块“口香糖”由白桦树皮反复烧制而成柔软状,其中还含有杀菌物质。  相似文献   

19.
碳纳米管具有特殊的一维中空结构,可以向其中填充入各种物质,形成新的纳米复合材料.这些物质在碳纳米管中能发生特殊反应。本论文介绍了碳纳米管作为世界上最小的试管的若干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有机音乐不光以我们生活中的自然物质为基础,更体现了外自然与内心灵的共通。我相信,任何物质都可以互相对话,纸同小提琴、水同树,同亮同鸟……总之,宇宙万物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物质都有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正如我们祖先所曰:‘天地与我为一’。”——谭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