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办刊方针办出通报特色《物理》编委会,《物理》编辑部学术类自然科学期刊通常包括学报和通报两类。《物理》属于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通报类刊物。通报类刊物的办刊方针既不同于学报,又不同于科普刊物。它的内容和形式既不能向学报靠拢,也不能向科普刊物看齐。它的选...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校学报生存前景的思考赵林平由于学报是建立在主办学校的教学科研状况基础上的,是本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折射和反映,其质量高低受所在学校的制约特别大。它既不同于社会上大综合型刊物,也别于科研院所高度专业化的专业学刊,是我国期刊丛中特殊一族,有自己的生存环...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高校学报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作为学术理论刊物,科研学术成果载体,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学报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继续深化改革.但学报的改革不能主要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不应该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改变刊物的性质和办刊宗旨.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刊物质量问题上,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学报质量的核心问题是它的学术质量.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不能依靠市场竞争,而应该遵循学报自身  相似文献   

4.
张振斌 《编辑学报》1991,3(3):157-160
专业技术期刊不同于学报类刊物,它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即令发表一些理论探讨和试验研究的文章,也多数和生产实际有较紧密的联系。专业技术期刊还以大量篇幅发表应用研究和生产实践经验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对于实际生产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专业技术期刊已在直接或间接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办得好的刊物,还在本专业具有权威性,对本专业的技术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范畴来说,特色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性质,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风格,它使事物各具特点。学报的特色,是学报的水平、优势、生命力的重要标志,办出了特色,就办出了水平,发挥了优势,就有了生命力和存在价值。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不同于社会上的专业学术刊物,也不同于一般综合性大学和师范大学的学报。它要从广播电视大学白身的特点出发,研究远距离教育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特点和规律,办出刊物的个件来。我国著名编辑家邹韬奋说:“没有个性或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办报必须有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并普及,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与各种新观念、新知识、新科技的接触、联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密切。用科普新闻向广大读者宣传先进的科技知识、先进的思想观念,是一种好形式。在几乎所有的专业报刊中,都有“科普版面”、“科普专栏”、“科普文章”。而“科普新闻”则更是普遍。为了搞好科普新闻的写作,我们应准确理解其概念,掌握其特征,运用好其写作特点。准确理解科普新闻概念科普新闻,顾名思义,是一种以普及科学知识为重要内容的新闻作品。它把新闻和科普创作融为一体,既不同于一般的科普文学作品,又…  相似文献   

7.
高等院校学报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它是科学发展的尖兵,是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的传播载体之一,是认识形态潜在的社会生产力。能不能办好高等院校学报,不单单是关系列一个学校教学、科研成果向纵深发展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学术理论靠它去深化、提高,新的学科和新的领域靠它去开拓、前进,“四化”建设的一些技术关键靠它去启发、攻克、解决。  相似文献   

8.
技术性科普期刊择稿的价值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确定选题到稿件审定,我们可以笼统地把它看作是一项选择稿件的工作。这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稿件和刊物的质量,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技术性科普期刊是相对于知识性科普期刊的一类传播、推广各个专业的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的科普期刊。如工业类的《大众机械》、《无线电》、《汽车之友》,农业类的《农  相似文献   

9.
电视消息,不同于报纸赋予的“消息”这一概念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称:“消息:关于人和事物情况的通报”。电视新闻画面的现场性、镜头的流动性、决定了它在报道某一新闻事件时不能像报纸似的“简要”,因为观众既希望看到关键的瞬间,也希望尽可能多地了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学报不仅要具有学术性,更要体现职业性;不仅要面向教学、科研,还应面向企业——它既不同于到企业拉广告,又不同于学报过去那种单一的信息"窗口"功能,而是具有新的内涵。高职学报不仅应当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而且应当成为校企合作的桥梁、校企学术交流的平台、企业展示新技术新设备的载体、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使者。  相似文献   

11.
学报不同于社会上的一般性的宣传理论刊物,它应当具有自己的个性。这一观点,原则上并没有人提出异议。但是,如果将问题进一步具体化,即学报的“个性”到底应当包含哪些具体内容,人们的回答则往往不尽一致。结合当前文科学报的选题特点来看,我认为有些人对学报个性的理解在事实上是有偏颇的,即往往把那些老的、古的、死的,甚至是繁琐考证的选题,视为学报选  相似文献   

12.
财经学报的市场经济服务功能简而言之就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作用。作为高层次学术理论刊物的财经学报能否发挥这样的重要作用不仅对市场经济的实践有影响,而且关系到财经学报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本文拟就财经学报市场经济服务功能的内在依据、可能性,以及如何发挥这一功能等问题做一些探讨。财经学报为市场经济服务功能的内在依据首先源于其刊物自身的特点。(1)财经学报作为经济学术理论的载体,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既受一定时期经济基础的制约,又必须为一定时期的经济基础服务,为经济决策部门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变革中,财经…  相似文献   

13.
王玉川 《传媒》2008,(6):58-59
准确定位,形成差异性竞争力文摘类刊物扮演什么角色,它的功能如何定位,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文摘类刊物不是专业期刊,不能走广告养家之路,不能走依靠企业赞助的办刊之路,不能走依托行业发行渠道来扩大发行量之路,不能走媚俗、搞低级趣味、  相似文献   

14.
自"垃圾论"之后,大学学报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大学学报的编辑,尤其应该认真思考这一问题。一准确定位是办好社科综合类大学学报的基点高校学报究竟该如何办,不少学者提出了很好的见解。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把学报的类型、性质、任务、功能以及办学报的目的思考清楚。(一)大学学报在学术性期刊中的类型划分及基本界定我国的学术期刊基本分三大类:A类是中国社科院办的一些经济、社会研究方面的刊物,其他各省社科院办的刊物是B类,学报类一律是C类。新闻出  相似文献   

15.
其一,《总览》的出版,确实令我们期刊工作者受到鞭策与鼓舞,它的科学评估,令我们心悦诚服。但《总览》在第二版前言中写道:“认真听取学科专家意见,使高质量的学报类刊物名次提前”,因此,某某两份学报从一版中的第三名和最末一名,提升到二版中的第一、第二。我们意见是筛选只能依赋予权重后计算出的值的大小而排名,至于被筛选出的核心刊的名序,对具体刊物言,它可以认同,也可以保留不认同,这不能勉强。然《总览》也不宜因为被评选的核心刊因排名在后不能接受而曲意照顾求得认同,这样做就令人有削足适履之感。如地质学类的某某…  相似文献   

16.
科普文章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一类是传授应用技术的文章。前者主要是为读者解答“为什么”的问题,它可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开阔人们的眼界,启迪人们的思想;后者主要是为读者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它可以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创造和丰富社会财富。科普文章既不同于一般书稿,也有别于科研论文,因此在编辑加工上有其共性的一面,也有其个性的一面。如加工一般书稿时,为了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一般都提倡对稿件不做大删大改。书里的材料和观点只能由作者自己负责,这叫“文责自负”。可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特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在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编辑工作中,为了提高学报的质量、为了使学报所载的知识信息能纳入计算机的存贮和运转,正在开展学报编排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研究,这是时代的要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但是,在研究编排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同时,不能忽视提高学报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研究学报的特色。任何报刊,只有办出了自己的风格和个性,才能富有生机与活力,才能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广大读者的欢迎。但是,刊物的风格也不是可以随意建立的,它要从办刊的实际出发,要体现办刊的宗旨和刊物的特性,经过艰辛的努力才能创建起来,而且一旦建  相似文献   

18.
某青年科普刊物,有一则在全国聘请5,000名特约通讯员的启事:凡在本单位本系统或兄弟单位亲自征订本刊物达150本以上者,本刊聘为特约通讯员,来稿优先发表。并声明要以征订收据为证。这样的绝招既“新鲜”,又令人费解。我认为,用这种方式聘请特约通讯员,是不足取的。它至少有以下弊端:能推销那么多刊物而应聘为“特约通讯员”的,大概只有邮  相似文献   

19.
赵金鹏 《兰台世界》2006,(22):34-35
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它是高等学校的一个窗口,它向世人展示了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状况,记载着一个高等学校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20.
科技报道在我国新闻园林中是亟待培育的花朵。所谓科技新闻,就是关于科技领域和与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虽然是新闻,但讲的是科技,同时它的对象不光是科学界,主要对象是受众。它是科普,但体裁、形式上又不同于科普文章,而是新闻。”据新华社国内部一项调查统计表明:科技新闻通稿采用率达82.1%,仅次于政治类报道,足见科技新闻在当今社会、在各类新闻中的地位和作用之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