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教世界》2009,(1):8-8
有两个仙女,一名幸运仙,一名不幸仙,她们同住在一座森林中。想要知道谁比谁容貌更美丽,于是她们同到住在这座林里的一  相似文献   

2.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的一种,具有淳朴浑厚的审美特征,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造型、构图、用线以及设色等方面来揭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程洁 《学前教育》2007,(Z1):40-41
东华门边有一座特殊的藏书阁,它既不在幽深静谧的故宫深宅内,也不在一路之隔的王府井闹市中;它既没有浩如烟海的竹简古籍,也没有价值连城的古董书牍。它只是静静坐落在一座门面不大的幼儿园内,只是收藏了各种各样跟孩子有关的书。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书不在多.有用心读书者则幸。在这座幼儿园里,我遇见了一群爱书、爱读书的孩子和老师们。让我们跟着郝园长一起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4.
在遥远的天际有一朵超凡脱俗的云,在云朵上有一座小庄园。庄园四周各季的花朵都在同时开放,池塘里铺满粉红的荷花,桃花也在树枝上张开了笑脸,中间是一座豪华的宫殿,这里有众多的宝物。仙丽儿就是这座庄园的主人。仙丽儿从懂事开始就生活在这里,她不知道什么是父母,什么是忧愁、寂寞与不悦,她只知道花朵的清香与美丽。这里是第一个迎接阳光的土地,当第一缕阳光照到这座庄园的时候,所有的花便开放了,那份与众不同的香气便开始催仙丽儿起床了。仙丽儿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她的那些宝贝花,或是在荷叶上如履平地似的游荡,要不就是笑…  相似文献   

5.
一座并不高的小山丘,因一个人独坐其中,竞成就了这座山的高度。这座山就是敬亭山,这个人就是李白。 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与友人登临紧挨宣城市城区的敬亭山,去追寻李白的仙踪,感受诗山的意境。这山真的很普通,并不高耸,没有峭峻,只是秋日的色彩让山体在深绿之外,多了一些淡黄和青紫。山不在多,有仙则名。李白到了宣城,敬亭山就充满了诗意。  相似文献   

6.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源头,抢救保护朱仙镇木版年画可以发展和创新中国木版年画,带动中原地区整个文化创作和生产,对文化产业发展起到整体拉动作用。当前,影响和制约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的因素很多,必须大力发展朱仙镇木版年画这个"世界绝活"。  相似文献   

7.
叙述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阐述朱仙镇妈祖木版年画产生的过程;指出朱仙镇妈祖木版年画《天后娘娘》的艺术特征,线条丰富多变、构图饱满对称、表现方法夸张;认为妈祖文化在中原地区传播时出现在地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李玮 《巢湖学院学报》2011,13(2):69-72,75
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我国民间美术的代表,其色彩的艳丽和强烈对比是其典型的艺术特色之一。本文从色彩特点入手,详细探讨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表现特点、色彩审美情趣、色彩语言的哲学内涵和偏色性分析等,较全面的阐述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语言特色,为进一步解读朱仙镇木版年画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朱仙镇木版门神画的产生、发展及其兴衰为主线,追溯其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揭示其艺术价值以及社会文化功能。古老的朱仙镇木版年画正逐渐萎缩,努力保护、开发和利用这一艺术瑰宝,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朱仙镇是我国历史上四大名镇之首。历史上给它留下了显赫的名声和众多的文化遗产。如以岳飞庙、清真寺为代表的名胜古迹,以朱仙镇年画、五香豆腐干为代表的传统工艺和名优特产,再加上繁忙的集市贸易,都是振兴朱仙镇经济的可贵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木版年画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最悠久,其凭借着其特有的艺术之美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祈求或是借助吉祥寓意以一种质朴的思维表达出自然的内涵美.  相似文献   

12.
朱仙镇木版年画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开封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现状令人堪忧。在考察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的基础上,采用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法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朱仙镇木版年画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朱仙镇是历史文化古镇.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使朱仙镇同时拥有很多具有特色的乡村民俗旅游资源,有源于唐宋盛于明清的木版年画、有豫剧正宗之称的祥符调、有观者如云的庙会和独特的回族风俗习惯等,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依托基础和凭借条件,丰富多样的乡村民俗旅游资源为朱仙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在多种媒体异彩纷呈的现代社会,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文化传播却遭遇了竞争力不强、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传承乏人等困境。要想走出困境,需要政府、行业、社会多方面合力促进,才能更好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到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风景如画,人们到了那里,会产生一种飘飘如仙的感觉。许多年后,两人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大山太遥远太遥远,他们就是走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朱仙镇木版年画,多来自中原地区的神话传说、戏曲故事和民间故事,具有浓郁的乡士气息,人物形象夸张,简练概括,不仅装饰效果强烈,而且还具有故事趣味性、构图饱满匀称、线条粗犷奔放以及色彩鲜艳的特点.这些突出的民间性,使朱仙镇年画在众多地区年画中独具艺术特色,成为中国年画中一朵绚丽的琦葩.  相似文献   

17.
古寺奇诗     
在湖北来凤县有座仙佛寺.寺前有一块高约2米的青石碑.上面刻有一首奇妙的七言绝句。碑笔力雄健.诗句奇妙清新。相传是一位云游道人所作:  相似文献   

18.
随笔两则     
(一)距离的哲学山和山之间经常能看到一种称为一线天的景观:两山之间的距离极小,从下往上看,犹如一线横贯空中,让人过目难忘。这个景观之所以奇妙,就在于其中的距离。两山之间距离越小,景观就越绝妙,可是一旦两座山之间没有了距离,它就成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山洞。仙物与凡物,就在这一线之间。  相似文献   

19.
杜霞 《华章》2012,(16)
我国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技艺精湛,历经时代的洗礼,凝聚着无数民间艺人的心血.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是中国著名木版年画之一,历来为国内外美术界重视和敬慕.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朱仙镇木版年画作坊简陋、后继乏人,生存状况一度令人担忧.探究中国民间艺术生存发展之道,迫在眉睫.朱仙镇木版年画除了急需抢救、保护,发掘、整理外,更需要从文化教育开始,让民间艺术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杨俊贺 《文教资料》2009,(24):89-91
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久远.极具特色.本文探寻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渊源,介绍了其制作工艺与艺术风格.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