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差生“辩     
报上有过这样一个统计:我国现有的学生中,被列为“差生“的有5000万人.   我怀疑这一数字的真实性.   5000万是什么概念?它相当于一个法国人口数,或7个瑞士、10个挪威的人口数.我国现有学生3亿人,5000万“差生“不就是6名学生中就有一位吗?中国人并不笨,能有那么多“差生“吗?……  相似文献   

2.
沈耀星 《职教论坛》2002,(22):54-55
一、何为“差生”“差生”是相对于“好生”而言,为管理学生而进行的一种分类。通常我们在管理学生过程中,为了区分学生在某些方面表现的好坏,可以把学生分为好生、后进生、问题生和差生四种。“好生”是指各方面表现均较好的学生;“后进生”是指少数几方面不是很好,进步较慢,其它各方面均还好的学生;“问题生”是指各方面表现一般,在某几个方面表现不好,但经批评教育后,能认真改正的学生;“差生”则是指在某几个方面表现不好,经批评教育,仍不思悔改的学生。因此,若要给“差生”下定义的话,可表述为“经常重复地犯同一错误,…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而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竞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由此看来,老师如何对待中差生问题,中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老师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差生”的转变工作,是不少中学的难题.由于教育体制上和教育思想上的、社会上的和家庭的以及“差生”本人的诸多原因,在经济不发达的中小城镇的普通初中和职业中学里,研究转变“差生”问题尤为重要.由于普通初中毕业生考上重点高中的比例不大,而职业中学学生又是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所以这两类中学的差生相对较多,此项工作自然也比较棘手.我们常说对“差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十分正确.但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与他谈心,他无动于衷;你批评他的错误,他说你是打击报  相似文献   

5.
“差生”是根据特定的评价标准人为制造出来的概念,主要用来指称学业成绩没有达标与思想品德落后的学生。基于不同的评价基础,“差生”有诸如“后进生”“学困生”“问题生”“潜能生”“学渣”等五花八门的称谓。这些近似的称谓,既存在关联又有区别。从本质上说,“差生”是不同评价话语的结果,评价的权力主体及其技术力量规制了“差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命运。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也是一门被学生认为比较难学的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质量.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防差”、“治差”是数学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个学生,未能克服数学学习困难,而沦落为数学“差生”,有其具体的原因:一个学生沦落为数学“差生”,一般会引起其它方面的问题,如学习信心、道德品质等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不仅要从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困难来考虑数学差  相似文献   

7.
差生,通常是指那些具备了接受知识的生理条件与智能而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目前,差生现象在不少地方仍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与“全面发展”的一大障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差生形成的原因,从学校,家庭方面来说,一是有的学校搞应试教育,只顾抓升学有望的“尖子”而忽视大面积的一般学生,致使他们中的一部分渐渐  相似文献   

8.
一个班集体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问题的出现往往与少数差生有关。这些差生在某些教师眼里是十足的“害群之马”,是挑起“战争”的“祸首”。不能否认,有的学生确实玩皮,常常惹事生非,给班主任增添了不少麻烦。但是,作为班主任,不能迥避问题,更不能与学生对立,而应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把差生争取过来,使他们变为“益群之马。”  相似文献   

9.
差生的主要表现是学习差,所以在做他们的转化工作时,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最主要的.对差生的转化工作,我是这样做的:一、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差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1.在备课和上课时都面向全班,照顾差生.对于差生,我有五个优先: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看作业,优先辅导,优先安排座位.2.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差生的抽象思维较差,所以我在教学时尽可能采用直观方法,做到通俗易懂,便于差生接受.3.一堂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照顾中、差生,课内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发现差生的问题及时给予辅导和补救.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关于“差生”的概念还未取得一致,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本文论及的“中学差生”是指在初中或高中就读,智力测验正常,但各门功课的总平均在60分以下的学生.转变中学差生是中学教学工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何转变差生,心理学、教育学工作者以及从事中学教学工作的教师都作过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本文试图从中学差生(以下简称差生)的特点出发结合我们提高差生成绩的实践经验来探讨一下提高差生成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我一直带毕业班的语文课.而我所带班的语文高考成绩一直是全县和全校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如果说有什么诀窃的话,那就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了“低起点教学”.一个班中少数学生成绩好,算不上教学成绩好;只有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好,那才称得上真正是教学成绩好.所谓的“低起点教学”,旨在提高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教学中就应不但不忘掉中差生,而且要以中差生为主要教学对象;在提高中差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不但不能抛弃统编教材,而且要让中差生前进的脚印一步一步都落在统编教材上;在训练中差生掌握学习技能时,不仅不能去搞“花拳秀腿”,而是要从“稍息、立正、齐步走”的基础训练开始.  相似文献   

12.
注重差生的思维训练,提高差生的思维能力,是落实面向全体教育原则的重要问题,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关系甚大.现根据本人教学实践和体会,浅谈对差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几点做法:一、针对差生思维缓慢的特点,开展“由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的思维训练.差生的智商决定他们的思维能力落后于一般学生.他们对具体的事物基本可以理解接受,但对于抽象的概念,则反应迟钝,缺乏想象力、概括力.基于这个特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对差生采用“由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地耐心地开拓他们的思路,启动他们的思维,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分数的意义”时,我通过运用直观演示,结合课本图形,引导差生自上而下观察各例,启发他们把“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配,然后用“单位1”的概念来概括它们.通过直观教学、图形演示,大量的感性认识,使差生加深了对“单位1”的印象,对抽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素质教育思想、目标为指导,通过重新界定差生概念,即在素质教育的不同目标下,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成就或水平低于其能力范围所及的基本标准的学生,确立新的差生分类体系,将差生群体分为:思想政治差生、道德差生、心理差生、社会行为能力差生、学业差生、体能发展差生,并在分析差生致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教育原则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很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沿用“差生”、“优生“、“中等生”的概念来划分学生群体的学业成就和操行品行的等级,把学业成绩处于两级的称为“优生”和“差生”,如果连带操守  相似文献   

15.
李绍飞 《考试周刊》2013,(77):134-135
人的差异性决定学校中“差生”普遍存在,于是转化“差生”教师责无旁贷.所谓“差生”,就是指某方面表现差,学业成绩低下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做教师的决不能弃之不理,而应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给他们加倍的关心与爱护,耐心教育诱导,促使他们进步.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差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迄今为止,关于差生概念的争论还时有风起云涌之势。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差生概念涉及到多个相似的概念。国内外许多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从各自研究的侧重点出发,形成了许多各不相同,但又彼此相关的一串概念。诸如行为异常儿童、行为偏差(越轨)儿童、特殊问题儿童、行为不良儿童、困难儿童、问题儿童、智力落后儿童、后进生、难教学生、无能学生(落后生)、差生、双差生等。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里的青少年差生是  相似文献   

17.
要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重视学困生的帮扶工作,尤其是要解决好"非智力型"差生问题.所谓"非智力型"差生是指那些智力水平正常而成绩落差较大的学生,他们在差生中占很大比例,并且男生多于女生.多年来,我在教学中,对学困生进行了学情追踪研究,初步探索了"非智力型"差生的成因和一些转化方法.一、"非智力型"差生的基本表现1.对数学科目不感兴趣.这类学生的问题表现在对数学课没兴趣、不认真听讲、不积极练习、不积极参加讨论、不认真完成作业、不自觉进行预习、课后不自觉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8.
数学差生”在教师提问时 ,常常是耷拉着脑袋 ,沉默不语 ,他们生怕提问到自己 ,生怕答不上问题而丢人现眼。在具体教学中 ,能不能施行一些帮助“数学差生”答问的方法呢 ?笔者以为 ,下面三个策略可以调动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提高答问能力。一、先讨论后答问的策略“数学差生”怯于回答教师的问题 ,多数情况是他们对问题的内容不甚了解 ,或不知从何处想起 ,怎样表述。若教师意在提问“数学差生” ,宜先组织学生围绕所提的问题进行一番讨论 ,让“数学差生”听听别的同学的发言 ,把自己不明白的东西弄清楚 ;想想别的同学是怎样表述的 ,调整自…  相似文献   

19.
当过教师的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那些使你费尽心血、绞尽脑汁去教的学生,往往不是那些功课非常优秀的学生,而是那些所谓的“差生”。而且,差生又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学校规章制度,成了众矢之的。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差生还为数不少。我国有关部门甚至曾经作过“差生”数量的统计。如何转化这些差生,成了教学实践中令人头疼的问题。虽然在理论上,也不乏对“差生”、“问题学生”的研究,但也未见得何种理论实施下来,能产生明显的效果。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课程设计既然是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20.
目前.初中教育中出现的“差生”现象比较普遍.在整个初中教育阶段中.“差生”形成了一支不小的队伍.据对几所学校调查的情况看.思想品德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初中各年级的在校生中占20%左右.“差生”队伍的扩大,造成了初中流生率惊人.有所初中,年流生率为5%,届巩固率还不到80%,有不少学生在初中未读满一年或二年就辍了学,流向了社会,而还有大量的“差生”虽然没有成为流生.但在学校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读满三年混一个毕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