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荆州方言中,“X+人”式词语实际上是“使人X”结构的缩写,本身就具有消极的被动意味。“X+人”式词语表现的是“X”持续作用在人身上,“X”超出了人能承受的范围后出现的负面感受。又因“X+人”式词语在荆州方言中不强调动作而是表达负面感受,与“X+人”动宾式短语表动作有明显区别,因此应当是形容词而不是动词。与普通话的“X+人”式形容词可以作定语,能表达正负面两种感受相比,荆州方言的“X+人”式形容词不能做定语,且只能表示负面感受。  相似文献   

2.
使感结构是指外界环境刺激使人在生理或心理上产生主观感觉的一类句法结构,这种感觉大多数是不舒服的。其基本格式是:"V/A+人"(V指动词或动词性语素,A指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其述语位置是谓词或谓词性语素,宾语位置必须是"人"。文章首先划分颍上方言使感结构的类型,其次描写使感结构的句法功能,最后阐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吉林白城方言的后附式双音谓词“X挺”由感知动词或形容词加“挺”构成,在口语中非常活跃。该文结合白城方言口语表达实例,分析其形式特点、句法功能和语义内涵。研究发现:吉林白城方言的后附式双音谓词“X挺”具有完整的结构形式、明确的语义内涵、独特的语法特征,在表达上具有特殊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一整个X住”由常项“一整个”“住”和变项“X”两部分构成,受“一整个”的加持,能够表达比“X”程度更高的“X”,其构式意义可概括为:对某人、某事件或某结果表达“叹为观止”的极性评价。在语用上伴随着夸张化的表达,具有篇章功能、人际功能及主观评价功能。“一整个X住”在发展过程中泛化出了两种变体形式:“一整个X”“一整个+被+A+X住”,这两种形式目前仍在使用,其生命力和活力亟待观察。  相似文献   

5.
“半天”一词在现代汉语尤其北方方言中应用广泛,可作为量词使用。在灵丘方言中“,半天”是一个典型的语气副词,在语句中位置灵活,句首、句中、句尾均可出现,可以表达醒悟、意外、怀疑和讽刺等多种语气,可以与其他副词共现,并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语气副词“半天”是“动词+半天”构式的省略用法。灵丘方言中的语气副词“半天”是由其它词类虚化演变而来的。在“半天”虚化为语气副词的过程中,语境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人称代词是平遥方言中最基本的词类之一。同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相比,平遥方言的人称代词颇具特色,在语用方面呈现复杂多样的形式。从语言事实出发,对平遥方言人称代词的特殊语用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宜昌方言BBA式形容词极具地域特色,却少有人探讨其形成理据。通过词内理据分析,A是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并且具有易估量性和易感知性;绝大多数的B是半自由语素,意义较为实在,且可及性程度较高,B进入该式后需要变调。BB和A的凝合既与语法化有关,也与二者的语义相容有关,所提供信息的示证性程度在二者的结合中得以协调,最终构成偏正式和联合式两种格局。通过词外理据分析,可以得知BBA式的形成与人们的认知习惯、语用心理密不可分。宜昌方言BBA式形容词和ABB式形容词的相互转换也遵循着一定的理据,不能笼统地将BBA式视作ABB式的变体。  相似文献   

8.
运用“小三角”理论对网络“X人”进行“表—里—值”三方面的动态探究发现,“X”为双音节时,构词功能最强。从语里层面上看,“X人”具有多种句法功能,在语义上具备动作行为和心理态度特征义。在语用方面,这一构式除了具有表达和心理价值层面的独特性,还具有突出焦点的作用。作为具有语言经济性特征的词语模“X人”构式,在满足大众求新求异与从众心理的同时,受到网络媒体的推动,从而得到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9.
主观极量构式“再X不过”中,变量“X”以A(P)和V(P)为主,少量N(P)也可以进入构式。构式有其明显的语义特征,即评述性、极量性、高情态性等。“再X不过”的构式义可以概括为:基于说话人的主观认知,说话人对某一认知主体具有的“X”所及程度的主观极量评判。构式有“再X1X2不过”、“再X也不过”、“再也X不过”等变体形式。构式的衍生机制主要有“不过”的语法化与语用推理。从适用语境看,“再X不过”构式主要用于现实语境和虚拟语境中,具有意外功能、评价功能等。  相似文献   

10.
如东话"果VP"句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泰方言如东话的“果VP”是一种特殊的句式。由于焦点的不同 ,“果VP”的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就有所不同。当“果VP”存在疑问焦点时 ,若疑问焦点是成分焦点“VP” ,则基式“果VP”和变式“(果 )VP啊”在语用功能上接近于反复问句 ;若疑问焦点是命题焦点 ,则变式“(果 )VP嗒”、“果就VP啊”、“果还曾VP啊”、“不VP啊”接近于是非问句。当“果VP”不存在疑问焦点时 ,变式“(果 )VP啊”、“(果 )VP嗒”、“果不VP啊”在语用功能上接近于反问句 ,变式“就VP啊”、“还曾VP啊”则接近于感叹句  相似文献   

11.
上高方言属于赣语宜浏片。上高方言的人称代词常用的共有19个。三身代词单数形式有单音节和复音节两套,它们在语法功能上没区别。单数复音节人称代词的“侬”尾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仂”是排除式,“我人”是包括式。三身代词修饰亲属、社会关系、处所等名词时一般用复数形式表达单数概念,并且不需要添加定语标记“个”。非三身人称代词在句法、语用功能和语义色彩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在汉语七大方言分区中,河南属于北方方言区,其"得劲"一词广泛适用于河南大部分地区,且用法颇具地方特色。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与其他方言相比,河南方言"得劲"词义丰富,有五种不同的义项。通过考察"得劲"的具体义项、语法功能及其语用功能,探究"得劲"一词的词汇化过程,旨在揭示河南方言"得劲"一词用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使命。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创造语用的机会,开辟语用的渠道,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实现“学”和“做”的完美融合呢?在这一点上,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就是例子。”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语用元素,促进学生的语用学习。本文立足于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实际情况,尝试为学生构建“1+X”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使学生围绕教材这个“1”,生发出“X”个写作角度,从而在读写结合中培养语用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4.
建始方言中的颜色词与当地文化密切相关,既是地方文化的反映,又使地方文化得以传承。本文以建始方言中常见的代表性颜色词为例,阐述了建始方言中颜色词的结构、语义、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构式语法框架内讨论了汉语“不就X”构式的句法、语义、语用特点,论述了“不就X”的主观量及历史渊源,认为:(1)该构式表示说话人主观上的“看轻义”,语用上有“不屑、轻蔑、轻松、容易、不重要”的含义;(2)整体上表示主观小量义;(3)“不就X”来源于“不就是X吗”结构,语气词“吗”的脱落与“是”的省略为其提供了句法上的可能,汉语双音化趋势与类推机制是“不就X”成为独立构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四川方言中“不存在”的语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方言中“不存在”一词的分析和探讨,文章分析了“不存在”在四川方言与在普通话使用中意义上的异同,解释了“不存在”的语用意义。进而,文章从语言文化的角度,探究“不存在”在四川方言中使用特殊的原因,揭示其语源,把握其演变规律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你)看看人家(X)”构式主要是对被指称者“人家(X)”的赞赏,其构式义的浮现依赖于X的准入条件、背景语境以及人称代词“人家”的隐含态度.它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三类,在语篇中所起的语用功能主要是焦点功能和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以容县方言指示词为研究对象,在共时描写的基础上,对容县方言指示词的功能和用法做详尽描写。容县方言指示词的语义特征是距离定位,分为近指、远指和更远指,但是更远指在日常生活中用的机会并不多。句法特征为指示形容词和指示副词,没有指示代名词。语用特征为情景指、回指、认同指和篇章指。语法化目标主要是定语标记和直陈式的句末语气词,表近指的指示形容词已经完全虚化成了结构助词,在句子中充当定语标记。  相似文献   

19.
X+了+硬是"是昆明方言中一个高频使用的结构,通过整理和归纳此类结构,从构式语法角度可将其命名为主观高程度构式。其构式义可概括为说话人主观上强调人的某种感受或事物的某种性状达到了很高程度。构式中的变项"X"在词项上多为非定量形容词,少数为表心理或生理状态的动词,在语义上具有[+量级]、[+性状]、[+评价]的语义特征。其构式义与构件成分有互动关系,表现在构式义与构件成分间的选择压制与语义融合上。进一步对构式进行研究后发现,构式的形成及高程度构式义的获得可从"图式—例示"范畴化与隐喻认知两方面来解释。  相似文献   

20.
构式“X到家(了)”是现代汉语常见的表达结构,它由变项“X”和常项“到家(了)”组成,表达言者对评述对象的主观评价达到极高量值。通过对“X到家(了)”的构式义、构式成分、句法功能、语境适切和语用等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变项“X”多为性质形容词、持续性动词或状态心理动词,以及少量抽象名词,具有可计量性;常项“到家(了)”表示程度义的极性量化。句法功能上,该构式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或单独成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