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界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础上以系统的方法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变机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包括网络认同机制、网络扩散机制、网络动员机制和网络疏导机制.研究指出这些机制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决定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网络的飞速发展加之网民数量的迅猛增长,使得网络成为群众表达诉求和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这就加大了网络社会冲突的可能性。近年来,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发生方式逐渐多样化,从网络走向现实生活,对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如何正确预防、及时化解、妥善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就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在界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础上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要素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主要包括刺激性公共事件、网民共同经验、活跃的关键人物、大众传播媒介和相对隔离的网络空间五个方面.它们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和发展,并且简要分析各要素所扮演的角色,探讨了网络群体性事件演化要素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生是网络利用率极高的一个群体,也是网络舆情的主要生成力量和影响对象.分析了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和作用,并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分类、特点、原因等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管控机制与方式.  相似文献   

5.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辨析及指标设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基础上,以活动空间、诱发平台、社会影响指数为变量,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进行界定和辨析,并设定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衡量指标、诱因敏感度等级以及舆情的演化模型和数据库,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高速发展的网络使群体性事件信息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网络上散播开来,其中一些负面或虚假的信息给事件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严重阻碍政府部门对事件的处理工作.鉴于群体性事件在网络的传播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19起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为例,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为政府应对同类事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欢  祝阳 《现代情报》2013,33(4):78-82
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冲击,而网络在群体性事件中扮演着"放大镜"的角色,造成信息失真,误导信息甄别能力弱的网民,增加应对群体事件的管理成本和难度。探求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的运行规律,并思考规律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从社会背景、参与者、传播渠道、事件影响4个维度,剖析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发挥的放大效应,深入挖掘网络在群体事件中产生的放大效应的根源。以"微笑局长"事件为例,探索上述规律和效应。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群体性事件发生频率升高、规模扩大、冲突程度增强,严重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时做好科学防范工作,提高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是政府部门面对的新课题.本文试从舆情视角出发,以舆情和群体性事件的互动关系为基础,阐述了舆情作用下群体性事件的成因、预防机制及处置策略,以助于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黄炜  殷聪 《情报探索》2012,(5):30-33
介绍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源信息和信息演化机制进行了探讨,为网络舆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是这些年来扰乱边境社会秩序的突出问题之一,其发生的频繁及其越来越明显的对抗形式,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群体性事件是反映舆情的窗口,是舆情极端化的外化形式,它反映了群众的情绪.从舆情视角分析边防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为今后的群体性事件的舆情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内涵和特征,构建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控制、引导和干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中国社会白皮书中的2007-2008年度最受网民关注的13个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基于事件过程的角度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在分类的基础上讨论事件的特征、内涵以及网民在其中的诉求。研究表明,总体上我国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大部分网民关注焦点已经从现实世界群体性事件的维权等利益之争拓展到社会管理、行政管理的公平问题,体现了网民参与民主政治的积极性,也对政府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更需要以客观、务实、宽容的态度来面对网络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3.
突发型群体性事件网络影响力演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超 《情报杂志》2012,31(4):58-63,75
选取典型群体性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计量网民发帖、回帖数量等随时间的变化,得出突发型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中的空间放大效应及形成机理;得出突发型群体性事件网络影响力随时间呈波浪形递减的规律及机理.认为突发型群体性事件网络影响力演进有以下五个阶段:窗口期、高峰期、低谷期、衰退期、潜伏期,并对各阶段的网络信息管理策略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文化已渗透到高校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微文化成为了高校群体性事件舆情最重要舆论阵地。文章结合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分析了当前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现状,探索微文化下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实施路径,让微文化有效实施舆论引导,创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网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唐斌  赵国洪 《情报杂志》2012,31(5):46-49,89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传播主体在我国十余年的网络信息化发展进程中,表现出总体规模庞大且发展迅速,传播主体中心城市聚集,年龄结构青年化并呈现出青少年化的态势,传播主体社会地位处于相对弱势状态等社会结构特征。在我国目前所处的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些网络传播主体特征和我国日益显现、集中突发的群体性事件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产生关联,从而对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期间传播主体的心理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殷聪  黄炜 《现代情报》2012,32(7):173-177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以SNS、微博为代表的Web2.0应用的兴起,已经形成了一个虚拟信息社会,并逐步演化为一个全新的开放信息传播空间。信息传播更为便捷,为网络舆情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环境基础。同时,我国正处于机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各类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发生,且呈现出线上线下的联动的特点,对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都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在论述由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基于主题爬虫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源信息获取的框架进行了深入探讨,为舆情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何振  谢振华 《情报杂志》2015,(4):110-115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群体性事件研究进展,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对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作者、文献来源和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我国对群体性事件研究呈"爆炸式"增长及"广泛化、普及化"发展态势,但研究的深度、广度还不够,而研究主题呈现地方政府、社会稳定、利益等三大研究热点,并提出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趋势:既注重农村群体性事件、医疗纠纷群体性事件、高校群体性事件以及非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等宏观研究,也开始向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机理、预防机制、应对策略等微观研究转变。  相似文献   

18.
王昭  耿赛  王福东 《科教文汇》2015,(4):131-132
目的:探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环境与大学生关注倾向。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新浪新闻、网易新闻为调查对象,由5名研究人员共同确定符合定义的事件。在大连市某高校随机抽取32名大学生进行团体实测,完成《网络群体性事件调查问卷》。结果:网络群体性事件中负性事件共42件,占60.9%;50%及以上人数了解的事件共36件,其中负性事件24件,占66.67%。结论:网络媒体更倾向于报道负性网络群体性事件;大学生对不同性质事件熟悉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环境与大学生关注倾向。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新浪新闻、网易新闻为调查对象,由5名研究人员共同确定符合定义的事件。在大连市某高校随机抽取32名大学生进行团体实测,完成《网络群体性事件调查问卷》。结果:网络群体性事件中负性事件共42件,占60.9%;50%及以上人数了解的事件共36件,其中负性事件24件,占66.67%。结论:网络媒体更倾向于报道负性网络群体性事件;大学生对不同性质事件熟悉度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群体性事件中的媒体报道的存在问题、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数量增多、规模上升、范围扩大的态势。随着环境与社会的变迁,近几年媒体对群体性事件已开始有所报道,但是在面对手机与互联网等新媒介挑战,媒体的报道结果并不理想。媒体对群体性事件存在早期报道反应迟钝,后期报道戛然而止,报道质量上缺乏客观、公正,甚至出现假新闻等问题。群体性事件的风险性,政府、媒体、公众的博弈和法律制度三方面是目前群体性事件下的媒体报道的制约因素。群体性事件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其不仅具有负面功能,还具有正面功能。媒体需要发挥社会"安全阀"的作用,为此,我国需要扩展媒体在群体性事件中的报道空间,及增加媒体报道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量和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