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7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徐妍 《科教文汇》2007,(4S):189-189
中国当代山水画要寻找与当代社会生存状态共鸣的文化语境,因此对人文内涵与精神追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笔墨当随时代”,在情境、意境的塑造中,当代山水画家把握时代的脉搏,进行了一系列地尝试和变革,使当代山水画呈现了一片新境地。  相似文献   
3.
徐妍 《神州学人》2008,(7):48-49
2008年5月17日.由神州学人编辑部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主办、中国教育在线协办,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网聚海外优秀人才”为主题的“神州学人2008年海外高层次人才网络视频招聘会”在北京举行。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意大利、乌克兰、韩国、中国香港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留学人员300余人,以及国内15所高校人事处的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网络视频招聘会。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4页例2,例3,第55页例4,练习十一第2题。  相似文献   
5.
徐妍 《神州学人》2001,(6):22-23
陈桦,1956年出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81~1984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1995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史学博士学位。 1996~ 1997年在日本同志社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6.
徐妍 《神州学人》2006,(12):38-39
教育部在纽约设学位认证机构据中新社消息,为满足留学人员及其它外国或境外学位获得者办理学历学位认证工作的需要,经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正式授权,纽约中国留学服务中心10月起正式向在美留学人员提供学位学历认证服务,这也是美国首家提供相关服务的机构。纽约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人员表示,他们将在美国本土接受认证申请,并按照申请者的要求将认证结果邮寄给申请人。详情可登陆网站(www.chinesehighway.com)查看。开发银行再助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据《四川日报》报道,继与大连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合作后,10月18日在成都举办的2006年海外高新科…  相似文献   
7.
徐妍 《神州学人》2003,(2):14-14,19
一个有风的冬日,一间闲静的小茶馆里,我见到了白石——中国矿业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和他聊起远在澳大利亚作访问学者的妈妈沃亚生,羞赧的白石一脸高兴,他为妈妈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8.
现代信息传播手段,以各种形式记录和定格下公元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4周年前后,中国留学史新的一刻。国庆前夕,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统战部、人事部、教育部和科学技术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表彰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和先进工作单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与会代表并作讲话。胡锦涛强调,广大留学人员要继承老一辈留学人员的优良传统,发扬爱国奉献、拼搏进取精神,把个人的理想抱负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夕阳     
夕阳留给人们的最后的光亮是非常美妙的。夕阳有时像一位任意挥洒的画师,把傍晚描绘得如此美丽。你看它那多姿多彩的余辉,把它身边的云都染红了。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的小河里,像开了一朵朵的大红花。一座座房屋,在夕阳中披着色彩柔和而绚丽的薄纱,再加袅袅炊烟,阵阵欢歌,真令人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年初时节,各文学期刊曾有一度"开门红"。然而,从第2期(按双月刊记)起,本论坛在考察期刊时就不断感叹稿荒。本来预期第5期将有收获(大多数期刊会在征订期间展览优势),但结果仍是比较失望。总的感觉是,关注现实的作品根须扎得不深,而偏重艺术探索的作品,太缺乏创新动力。这两个原因应该说是老生常谈, 然而,越是痼疾,找不到根治之方,越会对当下创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本期最值得讨论的作品是陈应松的《太平狗》(中篇,《人民文学》第9期)--值得讨论的并不是这篇作品本身的思想艺术性,而是从中反映出的有关"底层叙述"的苗头倾向。近来,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转向"底层叙述",而刻意描写城乡之间紧张关系的写作策略也屡试不爽,苦大仇深者往往引人注目。本论坛应属最早关注"底层叙述"的批评者,陈应松的《马斯岭血案》(《人民文学》2004年第3期)曾是我们当年重推的作品。对于其新作《太平狗》,我们原本也抱以颇高的期望,但读过却不得不遗憾地指出,该作对城乡对立模式的热衷,遮蔽了对两者关系复杂性的深刻体察,"穷人绝对正确"的非理性逻辑,则使作品止于快意,对苦难的极力展示非但没有达到加强冲击力的效果,反而使苦难抽象化了。以这样一种急切、简单、片面的方式"关怀现实",实际上已经偏离了现实主义的主旨。随着"底层叙述"逐渐成为文学写作的又一热门,如何讲述"底层的故事"也成为一个必须谨慎面对的问题。这中间涉及到的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真实性与虚构性原则,更反映出作家的写作态度、道德立场、思考层次等一系列深层问题。说到底,与社会民主、平等、公正等原则相关的"底层叙述"首先需要的是诚恳和朴素。如果因题材引人和"政治正确"使"底层叙述"成为作家更好的"入场"捷径,从"为底层说话"到"拿底层说事儿",那么就会令人对整个底层叙述的可靠性产生怀疑,这是后来者需要警惕的,想必也是有违先行者初衷的。 --邵燕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