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培训要促成教师将理念转化为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载着中国教育理想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开,这次改革提出的新理念数量之多、涉及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教师们在不同程度上对新课程理念都有所把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教师掌握的新课程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学行为,越来越成为教师们和各学校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条件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教师把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有所帮助,并提出了教师培训部门当前的培训方向。一、课程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学行为(一)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的驱动人的行动通常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直接关系到此次课程改革的成效。本文探讨了化学新课程教学价值观的深刻内涵,研究了如何在课堂教学的目标、学生的起点、教学活动以及评价的设计中,体现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价值观,以使教师进一步加深对课程改革重要意义的认识,促进教师新课程教学价值观念的转化和形成。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转换角色,改变旧的教学方式,而且对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把新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应首先以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呈现出来;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新的课程的课堂文化,需靠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去实现和支撑。因此,重新构建教师的技能结构,形成和掌握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第一,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基本技能。改变课程的功能,新课程突出强调了知识…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那么课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会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计算机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计算机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笔者试图以新课程的先进教学理念为依据,针对广大教师在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几点体会与思考,以求教于专家和同行.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课程体系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方式。新课改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新课程教学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作者就如何创新小学数学教学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44):7-8
基础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以期实现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成长。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效果,取决于教师能否对新课程的理念有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否把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转化为教师最终的教学行为。对甘肃省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一方面,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多数教师通过课程培训和自主探索实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向;另一方面,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及其教师的现实处境,使多数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的要求有一定距离。教师自身的变革动力是推动教师教学行为改善的内在因素,而课程实践问题的解决,为教师教学行为改善提供了外部条件。课程管理者需不断提升对于课程改革的认识,帮助教师解决课程实践问题,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变革的动力,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改善教学行为,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绍友 《教育艺术》2007,(10):28-29
课程和教师本来就是互为一体的,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在课程改革中应是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和推动者,更应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充分发挥参与和完善课程改革的积极性,由教学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构建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杨杰军 《考试周刊》2010,(31):16-17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实现,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生活,也将改善教师的教学生活,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0.
"课程即教师,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教师教学行为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方式,其教学行为的高效性是影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2010年4月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第六条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为此,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对提高基础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1.
肖云 《教书育人》2009,(6):68-69
基础教育新一轮改革启动以后,教师们已开始对课程的理解转化为行动,并在教育教学中,呈现出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式。应该说,任何新课程的施行,都会推动着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都需要教师在理解的基础上,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而教师行为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又充实了课程改革的内容,决定了课改的进程和成败。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与教师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二者互为依存。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的课程理念能否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而支持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是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集中体现。教师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可以具体为有效教学策略的掌握和应用,这一策略可以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十余年,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普遍认同,但教学行为却没有显著的变化,这说明教师的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瓶颈。以发生学的视角来看,事物的转化总有其内在转化机制,就是事物的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的系统运作方式。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是一个由外到内、由内至外的转变过程,理解是新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起点,内化是转化的基础,生成是转化的关键,外化是新理念的践行。四个阶段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彼此相联,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的课程理念能否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而支持学生发展的有效教学,是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集中体现。教师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可以具体为有效教学策略的掌握和应用,这一策略可以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后 ,我校作为福建师大课程研究中心实验基地 ,我们开始将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化为行动 ,并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 ,呈现出了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式。通过半年来的学习和实践 ,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和发展。新课程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 ,改变了传统的课堂面貌 ,课堂教学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而在悄悄地变化。一、课堂教学目标的变化新课程的教学目标重在发展 ,即开发人的潜能 ,发展人的个性 ,实现人的价值。教师一方面把学生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当做课程资源 ,并和新知识有机结合 ,构成一个教学平台。学生在发现中学习 ,在…  相似文献   

16.
一、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适应性研究现状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教师能否很好地适应新课程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落实。随着新课程逐步推广,新课程实施与教师适应性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关于新课程实施与教师的研究,靳玉乐认为,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与教学行为,只有转化为教师的的思想和行动,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将产生重大影响。新课程不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教师将在实施新程中实现自身发展,这种发展进而构成了新课程达成的条件。美术教师也同样如此。研究交流新课程中美术教师怎么当?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美术教师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是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18.
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是关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同样,新课程也为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对教师教学技能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是关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同样,新课程也为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对教师教学技能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广,新的教学观念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实现新观念向行为的有效转化,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新观念的价值,对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来说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在旧有的课程文化巨大惯性牵引下,一些阻碍课程顺利展开的因素仍然活跃着,并为课程改革设下了重重陷阱,甚至让课程改革在某些方面举步维艰。教师教学观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过程是复杂曲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