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凝聚着人们的心智与情感并具有高度认同感的民间法,弥补着国家法留下的“真空”,充实了社会控制体系.使纠纷解决变得便利和经济,经过国家立法机关的认可、吸收,民间法还能转换为国家法,从而对法治社会的建设和我国人民法律信仰的形成起巨大的推动作用。民间契约是民间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属于一种“普遍性判断标准”或广义上的“法律渊源”。盐业合伙契约作为我国近现代一种独具民族传统特色的民间契约形式,无疑属于民间法的范畴,通过对其具体内容、历史作用以及民间性特点的分析,有利于人们认识在国家法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如何为民间性规范留下适当的生存空间,从而为中国法治理论研究提供有益的制度性资源。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化一体化的发展,法律的世界化趋向日趋明显,但是世界法观念并非当今社会才产生的。事实上,在西方社会从遥远的古希腊思想到近现代各派法学理论之中都存在着丰富的世界法思想。  相似文献   

3.
法律社会学是继自然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之后西方又一大法学流派,是一门在法律和社会的互动中以求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学科。由于法律社会学自身的特性,中国社会变革与法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解决中国社会现实的法律问题的需要等多种因素,决定了法律社会学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民间法作为一个渐进发展的规则集合体,由于它的自生自发性和回应性决定了它在我国由三种样态构成。基于民间法的特征,使得其与国家法存在广场效应与剧场效应的对立及两种语境之争,我国法治建设进路中存在着“双重社会”模式这样一个最大的国情,我们应当从市场经济建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加强行政执法与法官审判中的法律解释等四个方面来达致民间法与国家法在中国社会与法律的顺利转型中握手言和。  相似文献   

5.
美国社会学法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庞德是美国历史上少有的而影响深远的法学家之一,其法律思想将社会学的方法引入法学研究中,开拓了法学的新视野.社会控制理论是庞德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它既表述了庞德的法社会学的实用主义思想,同时也贯穿了很强的社会功利主义法学关于社会利益的思想.同样,该理论在我国当前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如何对社会利益进行整合,这是国家法与民间法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民间法在法律创制、法律实施以及法律反馈等法治环节中,都可以实现社会利益的整合。在法律创制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社会利益整合裂缝”,民间法可以弥补此种裂缝;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只能形成利益整合的框架,民间法可以在此框架之下,针对具体情境构造社会利益整合平台;在法律实效反馈过程中,民间法则可以以规则的形式表征利益整合之效果,进而实现社会利益的“再整合”。我国正在从一个大国迈向强国,关注民间法的治理效能,就是要在“世界知识”之外,汲取“地方知识”与“民间知识”,形成中国之治,为实现强国目标积蓄力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是家法与国法并存的“二元法律结构”。面对这种二元并存和对恃的状况,若以宗族关系作为讨论的对象,并从宗族法的角度上讨论国家法和民间法的作为与不作为、分析国家法与民间法之间的互动关系,能使我们对法律现代化的方向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论契约性民间法的向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约性民间法作为市民社会的基础性规范,是隐含于市民社会经济生活背后的“法”的现实表现形式,它不仅是市民社会整合手段的操作机制,而且推动西方社会逐步走向文明与法治,契约性民间法与市民社会的法治向度具有深层逻辑关联。对于正在置身于法治建设进程的中国,研究并揭示民间法对于市民社会进而法治的建设性向度,认为促进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契约式沟通”,乃是构建中国市民社会进而法治框架的根本之举。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在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撞击和冲突中展开的。直至19世纪末,西方法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也终未能改变清政府对其扼制的政策。清政府对西方法文化传播政策的根本改变,是在进入20世纪后。清末修律从法治原则、立法观念、司法制度等方面,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基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清末西方法文化政策在法制近代化方面仍存有诸多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延缓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是法学研究的基本范畴之一,传统的中国法律在价值取向上重权力、轻权利;重国家利益、社会利益、轻个人利益,造成现实的中国法制重"物"不重"人",事实上,不仅仅文学艺术在塑造着人,法律也以其特殊的方式塑造与培养着人。法的历史就是不断对"人"的设计、塑造与培育的历史。法学关于人的主要课题可分成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法律人是法学的研究切片与假设,法律人具有其独特魅力与价值,也有其缺陷需要弥补。从现实的人到现代化的人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反映了从当前到未来社会的一段漫长的过程,与此相应,法学研究目标按其实现程度可分为现实目标和终结目标。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认为,对民间法特征及民间法基本概念进行分析是探讨民间法其他问题的前提。从外在特征看,民间法普遍存在;从历史维度看,民间法是客观的。同时由于民间法主体存在差异,民间法又是独特的和自足的。民间法和习惯法不同,但是民间法有习惯性;民间法与国家法不同,但是也具有国家法某些特征。民间法是独立于国家法和习惯法之外,自发形成的并有社会权威管理和约束的,总结某些习惯性规范并内涵有统一权利义务观念的行为规范。民间法是介于国家法和习惯法之间的一种类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从自然法内核、法官裁量与诉讼成本两方面对平衡法理论进行分析,并从自由裁量权、和谐司法两方面阐述平衡法理论带来的启示;其次,从法治理论、法制现代化理论、权利本位论、法律多元化理论、法律全球化理论等方面分析当代中国法学理论及其带来的启示;再次,从法的词意、法的理论中心、法的运行体现、法的永恒目标、法的过程和终点等方面分析平衡法理论的特征;最后,从法学理论、传统法律文化、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普世观念等方面阐述平衡法理论对当代中国法学理论的创新,并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增加人民幸福感、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维持国家繁荣强盛等方面阐述平衡法理论对当代中国法学理论的意义,为当代中国法学理论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民间法不仅存在于乡土社会,也存在于都市社会。民间法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与制定法形成了一种冲突式合作的复杂关系。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角度看,正是获利机会的出现刺激了民间法的滋生与制定法的回应,二之间的反复博奕,促成了制定法的变迁。从法理学上看,应该特别重视民间法对法律制度变迁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法律在民间不被接受的原因在于中国长期缺乏统一的法学说。多种法律思想,包括当代国家制定法思想、民间法思想、传统儒家法思想、历代国家法思想并存,相互冲突而不兼容,脱离民众实情,导致民间法律思想多元混乱,直接影响了我国历次普法的效果。为建设法治社会,迫切需要整合民间法律思想和国家制定法思想,整合的路径一是建构市民社会,二是重新审视立法思想,优化配置法律思想资源,从而构建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思想理论、社会资源并以汉语表达的法律思想和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5.
法学与社会学结合,酝酿出了法社会学。迪尔凯姆在对法律进行社会学分析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社会学方法体系,开创了法社会学界的功能主义分析传统,他对法律社会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对法律制裁功能的分析上。虽然功能主义分析方法有诸多缺陷,但是迪尔凯姆在法社会学方面开创性的运用功能主义方法对法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民间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自发性、地域性、具体性等特征。由于国家法的局限性、法律文化的传承性和经济成本的考虑,民间法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民间法的性质和运行应当有其界限,它的作用不能被无限扩大。  相似文献   

17.
新分析法学和社会学法学是实证主义法学的两个主要派别,作为自然法学的对立面,二既有一定的交融,又在某些理论问题上表现出原则的区别。其区别主要表现在法律概念的界定、研究的侧重点及哲学基础三个方面,其相通之处主要是通过新分析法学向社会学法学的迂回靠近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 ,法律的世界化趋向也日趋明显 ,但是世界法观念却并非在当今社会才产生的。事实上 ,在西方社会从遥远的古希腊思想到近现代各派法学理论之中都存在着丰富的世界法思想。通过对西方思想家世界法观念的研究和总结 ,可以加深我们对该问题的认识 ,并推动当今法律世界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拉德布鲁赫法哲学是相对主义法哲学;拉德布鲁赫相对主义法哲学的理论基础是源自康德的二元方法论和新康德主义的价值论;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的内容体现在其法的理念、法律概念、法律的目的以及民主法治理论当中。拉德布鲁赫相对主义法哲学有利于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塑造中国法学品格;有利于我们正确思考和研究现代西方法学流派;有利于在解构传统法学宏大话语基础上建构新的法学范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学的发展已经基本完成学科的创立与完善,进入批判与提升的阶段.学者们在对中国法学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反思与总结的基础上纷纷提出关于"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问题.回顾中国法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对西方法学的引入都是出于一种心理,即:将西法当成解决现实问题的应急之策,而并非中国现实社会的实践选择.现实语境下的中国法学基本上都是舶来品,是西方式法学体系的克隆体.中国法学与中国现实社会的脱节,使其失去了赖以生存和生长的土壤.而民间调解机制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纠纷解决机制,是中国传统社会在长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直保持着一种未间断的存在状态,其在实践中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中国法学发展的前纵之路,那就是中国法学要关注中国现实,着力于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入的思索与考量,以期使法学研究对于自身的法制建设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