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庆市牢牢把握"树立劳动观念、塑造劳动精神、培育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的劳动教育目标,通过"作好一个劳动导向、做好两项劳动示范、建好三层劳动基地、研好四类劳动课程、抓好五个劳动结合"的举措,探索构建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立体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的探讨,应当细化对非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商业劳动、金融劳动、文化产业劳动、医疗产业劳动、体育产业劳动、技术发明劳动、管理劳动七大领域相关19个具体理论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雷振 《教育探索》2021,(10):6-10
劳动的属性主要有消耗性、补偿性、发展性、创造性和综合性.劳动价值观由脑体分离转向脑体结合、从工具理性走向价值理性.劳动教育需要以教育劳动为中介,需要与德、智、体、美教育相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既要注重劳动价值观的培养,也要注重劳动技术的培训;加强高技能、非结构化和强社交的体力劳动教育,加强创意或决策型和强社交的脑力劳动教育;开展生态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我国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小学生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如何在小学生中加强劳动教育呢?通过在高滩岩小学七彩劳动项目学习课程体系下开展劳动实践教育,进行多渠道全方位整合,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使他们知劳、懂劳、勤劳。  相似文献   

5.
大学劳动教育具有引导学生内修德性、外砺品行、专业成长、自由创造这一由内而外、螺旋累进的价值指向。较之中小学劳动教育,大学劳动教育具有独特性,其核心要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思想,以融合学科专业教育为内容主轴,以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为价值追求,以形塑合法劳动意识为基本尺度。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的主要实现形式包括:系统开展“关于劳动的教育”,建构劳动知识学习的课程框架;多元实施“通过劳动的教育”,统整劳动实践锻炼的资源平台;有机融通“为了劳动的教育”,拓宽劳动思想教育的实施渠道;守正创新“反思劳动的教育”,指导劳动科学理论的话语实践。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分别从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中肯定“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从实现“体面劳动”中认识劳动的伦理精神、从创建“劳动自治、民主管理”的目标中获得劳动自治,进而阐释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劳动教育具有树立幼儿正确劳动观、丰富幼儿劳动知识、提高幼儿劳动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增强幼儿健康体质、锻炼幼儿意志品质的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采用在日常生活、教育、游戏、创设的环境、家园共育中贯穿劳动教育的策略来实施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生产劳动发展中,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的劳动形态发展迅速。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需要适应当代数字劳动呈现的价值多元、形态多维、参与者广泛、时空环境灵活等特点,重构劳动教育模式。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模式重构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去伪存真,重构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价值体系;守正创新,重塑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形态体系;兼容并蓄,重整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参与体系;灵活多样,重建数字劳动时代的劳动教育时空体系。在新时代劳动教育模式重构的过程中,学校需要通过加强活动引导、革新课程体系、引入多元师资、开拓实践基地等举措,推动建立可操作、可实施、可持续的劳动教育模式,让更多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更好地贴近当代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9.
李高君 《文教资料》2007,(23):83-85
历史上对待劳动的态度存在种种悖论。马克思通过狭义劳动观、广义劳动观的阐述和对异化劳动的扬弃,全面深刻地揭示了劳动的伟大作用。马克思的劳动学说给我们如下的启示:捍卫劳动者的劳动权、尊重劳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贵州省中小学校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劳动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本文基于劳动教育有关政策发展特征,对贵州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在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基地创建等方面进行研究,认真梳理贵州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经验做法,以期对各地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劳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可以从劳动教育政策发展特征中更加清晰地、准确地组织开展全省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1.
必须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划分标准的内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断地拓宽生产性劳动的领域,认为服务劳动也是生产性的劳动,并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区分了一般性的生产劳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教育劳动既具有全面性又具有针对性,还具有隐性化和无私性的特点。同时,教育劳动是集体共同合力的劳动。  相似文献   

12.
知识劳动是富于创新的脑力劳动。围绕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而进行的认识劳动,因其最终能与人们的物质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或相融合而称之为生产性知识劳动,生产性知识劳动创造价值,种种知识产品就是它所创造价值的载体。生产性知识劳动是复杂度高的劳动,知识劳动中集聚了更多、更高级的脑力支出,这样的支出即创新的知识在与物质生产劳动的结合与融合中,能提升后的复杂度、增强其创造价值的能力。所以,生产性知识劳动比一般物质生产劳动能创造出高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工的规律是阶级划分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阶级与阶级分析的理论核心。马恩著作中的分工是一个包含多层次的分工体系。阶级划分的基础是脑体分工,因而阶级实际上就是指分别从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社会集团。消灭分工就是消灭使个人"异化"的生产技术性分工和使广大劳动人民"异化"的脑体分工。这一切只有靠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人的劳动具有重大作用及发展,劳动价值论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马克思把商品的概念由物质产品扩大为劳动力、运输业和服务,并提出运输业和劳务部门的劳动也创造价值的理论,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深化和发展。人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农村不断增长的富余劳动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富余的农村劳动力必须进行转移。我们只有在分析清楚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农村劳动力的特点及农村劳动力市场现状后,才能对农村劳动力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务工能力,有组织地进行输出以减小盲目转移。  相似文献   

16.
创造价值的劳动不是泛指一切劳动,而是指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不生产商品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指抽象掉了劳动的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它不会因社会制度的改变、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劳动的具体形式的变化而改变。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即活劳动创造价值。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活劳动创造价值,是新价值的唯一源泉;物化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必要务件,是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的凝结和载体。  相似文献   

17.
从劳动教育内涵出发,结合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设置地理实践活动,在地理教学中落实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掌握劳动技巧,尊重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18.
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要求劳动力的供求双方都有自主的权利,贵州省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难点与本质是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非均衡问题,使得主体之间相互选择不充分。今后劳动力市场建设应该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延长劳动者受教育时间,推迟青少年人口的劳动参与;提高劳动力的社会保险能力,建立用人单位内部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市场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劳动法适用范围较窄,依此难以妥善处理当前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和交叉性的劳动关系以及劳动纠纷,尤其是发生在事业单位中的劳动纠纷案件,在处理时存在着法理上的错位和司法依据上的不足。将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纳入劳动法调整范围非常必要而且切实可行。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法律制度,加快与世界接轨的步伐,充分保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应尽快修改和完善劳动法,扩大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从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服务经济领域,是劳动价值论的深化;服务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是社会财富和价值的源泉,这是服务价值论的新概念;服务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创造过程有其特殊性,服务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产品以活动形态存在;劳动价值论从物质领域拓展到服务领域是经济学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