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即作品的主题思想,它在作品中居统帅地位,而“词采”、“题材”等都是“意”的麾下的兵卒。千古文章,以意为先。有了“意”,才能确定文章的体裁和表达方式,才能选择和剪裁文章的题材。“意”是文章的灵魂,材料一旦有了“寓意”,就有了灵性,有了生命力。有了生命力的文章,才易与读者产生共鸣,产生醒人警世的社会效应。可见,“意”的有无与高下,是一篇文章成败优劣的关键。那么,如何提炼和强化文章的“意”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炼意方法。一、以小见大法“以小见大”,就是截取生活中的小片断或通过凡人小事的“窗口”来表现时代的风貌,…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抒情散文中不可或缺的,有无意境,早已经成为抒情散文是否具有文学性和美感的质量标准。有“境”,才能牵出“意”来;反之,有“意”,才能提示文章的深刻内涵,才能诱发和开拓出审美的想象空间。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意境是抒情散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把文章之“意”只释为文章的观点、思想,有失偏颇,思想、观点是理性的,静态固定的。古代写作论的“意”,绘画论的“意”,本质内涵指的是一种“意向”,一种“形象”。立“意”,先立一个静态固定的思想、观点,“李白斗酒诗百篇”将无法解释;今天人人作文先立一个明确固定的思想观点,再按图索骥,便没有也不可能写出有个性化的文章;陈陈相因,便没有写作的繁荣与发展。“意”在笔先与“意”在笔后两者是互动的,互动才能使写作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4.
“千古文章意为高”,“意”是文章的主题,写文章应首先确立文章的主题,也就是立意。在考试时,我们应怎样立意才能使文章新颖深刻呢?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意者,一身之主也。”“意,犹帅也。”这里的“意”即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所谓立意创新,就是要言人之未言,发人之未发,想人之未想,占据文章立意的制高点,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独特发现和真知灼见传达给读者,让读者的精神为之一振,得到启迪和美感。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意者,一身之主也。”“意,犹帅也。”这里的“意”即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所谓立意创新,就是要言人之未言,发人之未发,想人之未想,即占据文章立意的制高点,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独特发现和真知灼见传达给读者,让读者的精神为之一振,得到启迪和美感。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意犹帅也。”所谓“意”就是立意,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立意的统帅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还表现在它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手法等方面。因此,立意的“高下”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同学们如何才能从“人人心中有”的题材中提炼出“人人笔下无”的主题来呢?相信下面的方法对大家会有所启不。  相似文献   

8.
李晓瑛  里也 《中学文科》2007,(6):20-20,39
古人云:“意者,一身之主也。”“意,犹帅也。”这里的“意”即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所谓立意创新,就是要言人之未言,发人之未发,想人之未想,即占据文章立意的制高点,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独特发现和真知灼见传达给读者,让读者的精神为之一振,从而得到启迪和美感。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意犹帅也。”所说的意就是立意,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立意的统帅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还表现在它影响着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手法等方面。因此,立意的“有无高下”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我们如何才能从“人人心中有”的题材中凝炼出“人人笔下无”的主题来呢?相信下面的方法对大家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意”是文章的“主心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叶金山 《教育》2013,(7):50-51
作文是用以表情达意的。作文。般都需要修改才能达到表达准确、生动这个目标,还应兼顾“意”与“言”,而对“意”的修改最终要落实到“言”的修改上。从学生作文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作文结构,文章语言基本达标,主要问题在于新意不足、材料取舍不当、对关键细节处理小当及对主题设置尚显浅薄上,  相似文献   

12.
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意”是文章的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意思,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古人是十分重视文章的立意的。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清代王夫之更是把文章的“意”比作三军之统帅,说没有主题的文章就如没有主帅的“乌合之众”,这充分说明了文章的“意”对一篇文章所起的统领全文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其中“意”就是指主题,又称主旨。主题是作者对文章中所提出并加以解决的问题的评价,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古人对“意”在文中的重要地位多有评价。清代学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指出:“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泛指散文,作者注),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一直是文论界关注的话题。文章作者从古代众多诗学范畴中选取“意格”加以研究,从创作心理学、文章写作学和应用语言学等多学科视野对这一范畴进行了审视和观照,指出:意格,就是一种“意动模式”,一种“意构体式”,一种“意达范式”。  相似文献   

16.
“以意为主”是我国古代写作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庄子有言:“世之所贵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庄子·天道》)他把“道”归结为“书”,把“书”归结为“语”,把“语之所贵”归结为“意。”可见早在先秦之时,就确立了意在文章中的重要地位。当然,意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等于文只有意。文除了意之外,还有其他构成因素。那么,意与其他构成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对此,历来说法很多。曹丕说:“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为卫。”(引自魏庆之《诗人玉屑》)他认为在“意”、“气”、  相似文献   

17.
“意”即文章的主题,“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立意是一篇文章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章的“意”就如同是山中之“仙”,水中之“龙”。有了它们,文章才会神情毕现,熠熠生辉。同学们一定要在立意上  相似文献   

18.
“意”即文章的主题,“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清人王夫之有言:“意犹帅也。”在此。他将文章的“意”喻为一支军队的统帅,是很有道理的。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如果把这段话借用于作文,那么,这文章的“意”就如山中之“仙”,水中之“龙”了。没有它,文章就黯然失神,有了它文章才神情毕现。为此,无论是平日作文或是考场作文,都应注重在立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文章写到极处,既能坐观风卷云舒,又可起览流岚雾霭。明代学者王世贞说“由工入微,不犯痕迹”。他又言“渐浸汪洋”,最终要归于“一师心匠”,即只有出自心匠,文章才能气从意畅,神与境合。我们知道,写作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文章无成法,  相似文献   

20.
现如今,报刊林林总总,文章铺天盖地,然而浅薄浮泛者居多,耐人咀嚼者极少。古人云:“体以骨立,文以意成。”那是说“意”是文章的骨骼,靠它支撑起整个身躯,如此说来,“意”弱者文必衰柔,“意”强者体必刚强。“辞不妨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