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进行了实验用具、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改进,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区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与"基因的自由组合"两个过程发生的时间及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用粉红色塑料口杯代表雄性生殖器官,蓝色塑料口杯代表雌性生殖器官;口杯中的一个玻璃珠代表一个配子;蓝色代表显性基因(A),白色代表隐性基因(a);两个玻璃珠组合代表受精卵.用不同玻璃珠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并进一步验证个体基因型的特定性,为遗传病概率计算体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第二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提到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笔者进行了思考和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归纳如下,请大家指正。1实验原理由于进行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受精时,雌雄配子会随机结合成合子。因此,杂合子杂交后发育成的个体,一定会发生性状分离。本实验就是通过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来探讨杂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2材料用具(1)玻珠40粒:玻珠就是学校和家庭都有的跳棋用彩色玻珠,代表两种雄配子的两种彩色玻珠各15粒,如红色(D)15粒,蓝色(d)15粒,代表两种雌配子的两种彩…  相似文献   

4.
在孟德尔遗传实验中,选择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由于完全显性,F1只表现出显性性状。F1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独立分配和随机组合,这样就会形成4种类型数目相当的配子。同时,由于雌雄配子受精时的随机结合、合子存活率几乎相同等原因,F2表现出特定的分离比,即9∶3∶3∶1。但是,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控制某一性状的表现上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使孟德尔分离比出现诸多变式,如9∶7、15∶1、9∶6:1、9∶3∶4等。这种变式在近几年高考及各地的模拟卷中屡有出现,值得引起注意。下面例举…  相似文献   

5.
<正> 1 实验原理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杂合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离,产生两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当带有不同等位基因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就会使得由这一对基因所决定的相对性状在下一代呈现3:1的分离比例。而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时,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物教学》2019,(12):54-55
种群中亲代雌雄个体数量会影响亲代到F_1基因频率的稳定,数量相等时基因频率一定稳定,数量不等时亲本各基因型雌雄配子比例相等才能稳定。亲代雌雄各基因型配子的比例会影响种群F_1到F_n基因型频率的稳定。只有当种群中亲代产生的雌雄配子各基因型的比例相等,在随机交配条件下,基因型频率才能从F_1开始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
孟德尔分离定律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中遗传规律的核心内容。在该定律中遗传因子分离,对于配子的随机结合与遗传结果(F2性状分离比为3∶1)的关系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材通过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一、教材实验不足1.教材模拟实验缺乏模拟雄配子比雌配子数量多的事实,且模拟缺乏科学性。2.教材实验要求双手同时抓小球,每完成一次统计后,抓出的兵乓球都必须放入小桶中混合均匀,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物教学》2019,(24):73-74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中是用小桶和彩球来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但小桶和彩球作为教具有天然缺陷。针对这一不足,对教具进行改良,采用一些容易获得、呈现清晰的教学用具来进行模拟实验,旨在化抽象为具体,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教科书,在设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满足了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有关条件,在设计时将两个小桶(罐)中的彩球总数都设计为相等的20(或10)个,容易使学生产生雌、雄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错误认识,这与自然界的实际情况不符,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教学》2017,(6):56-58
简述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小桶,彩球"模拟和"抛硬币"模拟两种实验方法的材料、步骤,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两种模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实验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帮助学生透彻认识并理解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分离和配子随机组合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修改模型探究特殊性状分离比及其他遗传现象产生的原因,再现孟德尔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演绎推理、辩证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2.
遗传的三个基本规律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和难点。用遗传规律去解释各种遗传现象或用遗传现象去印证遗传规律,所用的方法都是有性杂交实验法。这种方法都必须经过由亲本个体产生配子,再由雌雄配子结合发育成子代个体这个过程。所以分析亲本个体产生什么类型的配子以及雌雄配子如何结合,关系到判断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正确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学习遗传规律之后,不知道配子基因型的写法,不知道亲本个体产生哪几种类型的配子以及配子如何结合等等,因此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地图解和解释遗传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这方面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础练习,使同学们逐步理解、掌握。 一、配子基因型的表示法: 由于在个体中,一种性状一般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在个体中一种性状用两个字母来表示它的基因型,二种性状用四个字母表示,其余照此类推。而  相似文献   

13.
一、孟德尔定律中性状分离比实现的基本条件根据分离规律,具有相对性状的纯质亲本杂交,其F1全部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l.但是,这种性状分离比例的实现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是:(1)双亲必须是纯合的2倍体;(2)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属于完全显性;(3)F1产生两种类型配子,其数目相等,活力一样;(4)F1自交时,两种类型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均等;(5)F1自交后代全部处于相同的发育条件下,各种基因的个体成活率相同;(6)实验群体数量较大.  相似文献   

14.
自由组合规律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试题难度大,题型多,计算复杂,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a.个体产生的配子种数。2n(n代表等位基因的对数)。例如:基因型为AaB-bCcDdEE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数为24。b.结合方式数:雌雄配子种数的乘积。例如:AaBbCcDdEE×aaBBCcDdEe,结合方式为:24×23=27,即128种。c.子代表现型种数:两亲本各对性状分别相交,产生表现型种数的乘积。例如:AaBbCcDdEE×aaBBCcDdEe。Aa×aa,子代表现型为2种;Bb×BB,子代表现型为1种;Cc×Cc,子代表现型为2种;Dd×Dd…  相似文献   

15.
遗传学上,最小群体数是指杂交后代各性状都能得以充分表现的后代群体最小数目。它是子代性状分离比之和的具体体现,而后者又反映了亲本配子的组合方式。因此,利用最小群体数,可以推测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进而结合亲本性状,推知其基因型。这种推断基因型的方法,称为最小群体法。 我在运用最小群体法,推断生物基因型的习题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对其具体使用步骤归纳如下: (1)由亲本性状,写出基因组成。 (2)依据子代性状分离比,求出最小群体数。如果给出的子代是实得个体数,应先约简,再求最小群体数。 (3)利用最…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物教学》2019,(4):51-52
依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学情分析,因地制宜地改进实验操作,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用作业本纸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用小纸团代表"雌/雄配子",随机抓取小纸团进行组合代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多次抓取,获得足够多的实验数据,对该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精心设置问题串,有效突破重难点。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物教学》2019,(18):79-80
<正>1考点1:分子水平与细胞水平综合考查本考点主要考查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组合的随机性与受精过程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例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图1中的哪个过程()  相似文献   

18.
潘金元 《生物学教学》2010,35(11):52-53
测交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就叫做测交。由于亲本中隐性纯合子只产生含隐性基因的配子,这种配子与另一亲本产生的配子受精,能够让其产生的配子所携带的基因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9.
谭家学 《新高考》2009,(12):52-53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准确把握它们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相似文献   

20.
一、判断基因存在位置1.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若已知性状的显隐性,则只需一个杂交组合,即雌性隐性与雄性显性杂交。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后代中雌雄的表现型完全不同(雌性显性,雄性隐性);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雄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无关(雌雄个体两种表现型都可能存在)。若不知性状的显隐性,若亲本都为纯合子,进行正反交实验,各选一对果蝇进行杂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