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元代戏曲家周德清是江西高安人,他编撰的《中原音韵》是元代的一部重要曲韵韵书,对后代的戏曲创作影响很大,对汉语音韵研究特别是元代语音系统的研究也有重要价值。《中原音韵》音系是否有入声,在学术界意见分歧比较大。通过对《中原音韵》中周德清关于入声的论述以及其中一些关键词的分析,可以认为《中原音韵》音系是有入声的。  相似文献   

2.
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是元代的一部曲韵韵书,对后代的戏曲创作影响很大,对汉语音韵研究也有重要价值。分析周德清的汉语通语观,探究周德清对元代汉语通语是如何评价的,对于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元代语音情况,有重要意义。本文指出周德清对元代的汉语通语给予了很大的重视,是十分重视元代通语即中原之音在戏曲创作上的运用的。有的学者认为,周德清在编撰《中原音韵》时,其家乡方言对他是有一定影响的。本文对这一观点作了否定。本文还比较了《中原音韵》与元代戏曲语言的关系,讨论了《中原音韵》的音系性质。  相似文献   

3.
《中原音韵》的作者周德清是江西高安人,他的《中原音韵》是元代一部曲韵韵书,对后代的戏曲创作影响很大,对汉语音韵研究也有重要价值。分析周德清的政治倾向,对于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元代语音情况有重要意义。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周德清是不满元代、向往宋代、民族意识比较强的知识分子。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元代戏曲家周德清是江西高安人,他编撰的《中原音韵》是元代的一部重要曲韵韵书,对后代的戏曲创作影响很大,对汉语音韵研究特别是元代语音系统的研究也有重要价值。《中原音韵》音系是否有入声,在学术界意见分歧比较大。本人通过对《中原音韵》中周德清关于入声的论述的分析,并参照前辈学者成果,认为《中原音韵》是没有入声的。  相似文献   

5.
早在元代后期,罗宗信就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周德清《中原音韵》卷首)。当时的著名文人虞集(1272-1348)便把“国朝之今乐府”称为“一代之绝艺”(孔齐《至正直记》卷三)。他们所说的“大元乐府”或“今乐府”,就是明清以后人们常说的“元曲”,包括元代流行的小令、散套、北曲杂剧、南曲戏文,前两种属于散曲,后两种属于剧曲。而代表元代文学艺术最高成就的无疑是北曲杂剧。“杂剧”之名并非元代独有,它始见于晚唐,宋、金时期一直沿用,涵义略有变化。元代的杂剧,特指在1…  相似文献   

6.
元代诸宫调流传下来的仅有一种——《天宝遗事诸宫调》,本文根据相关曲谱,分析其用韵情况,归纳出15个韵部,并与《中原音韵》、金诸宫调、元曲作对比,发现其个别韵脚及其读音并未与《中原音韵》完全一致,从而揭示出当时存在的一些语音发展变化现象,还新发现了一些《中原音韵》应收未收之字。对廖殉英1964对《天宝遗事诸宫调》的研究,本文也作了较多的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7.
童琴 《培训与研究》2011,28(1):21-25
《中原音韵》与《洪武正韵》成书情况的差异,决定了两本韵书的性质差异。从成书背景、创作目的、编撰者、成书过程、流传、影响以及后世评价等角度去了解《中原音韵》和《洪武正韵》,对于我们比较二书的语音系统是有必要的,同时对于认识二书的语音性质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中原音韵》是元代戏曲家周德清编撰的一部曲韵韵书,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戏曲创作与研究有重要意义,对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中古的韵书《广韵》中,"倩"字有去声霰韵仓甸切和去声劲韵七政切两读。但是在《中原音韵》中,"倩"只见于庚青韵去声,与读去声的"请"同音。事实上,"倩"字在《中原音韵》中还应见于先天韵去声,与读去声的"谴牵"同音。这一读音,从《中原音韵》的内部证据、元曲押韵用例以及与《中原音韵》同时代的韵书中均可找到证明。由此可以认为,"倩"字在《中原音韵》中没有先天韵去声一读,当为周德清的漏收所致。  相似文献   

9.
刘莉 《考试周刊》2013,(47):27-29
《中原音韵》的基础音系一直都是学界关注并存在争论的问题,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原音韵》之"中原"不是指元朝大都,而是元代初期以开封话为代表的河南话音系,这个论断可以从历史沿革、早期元曲的创作、音系对比等角度寻找论据。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元曲四大家”的说法,自明代以来就聚讼纷纭。本文从元代“乐府”一词的含义、杂剧与小令套数内容上的差别、“忽听一声猛惊”是出自小令还是杂剧,以及元代散曲大家创作成就比较四个方面讨论了“四大家”问题,认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的“关郑白马”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1.
现存《音韵辑要》一书的版本可以分为刻本和抄本两大系统。从整体上看,刻本系统主要有载德堂藏板和咸德堂藏板两大类。从版式,刊刻者和内容字体上看,二者均无太大差别,故而可能便是同一刊者先后所刊之本。咸德堂藏板在整体上字迹比较模糊,有很多脱误和漶漫不清之处,故而可能是后印本。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一部题名为《红楼梦》的手抄本,钤有近代学者孙人和的藏书章,是目前仅知的带有24幅手绘彩色绣像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虽有程伟元和高鹗的序言,但与程甲本、程乙本有别。从序言题目、绣像题名、行款格式等特征,以及同正文的比对来看,此本与乾嘉之际的东观阁白文本相同,与嘉庆十六年的东观阁评点本差异较大。应是乾嘉之际,东观阁书坊照程甲本翻刻其白文本之前,在一部程甲本(手书题名"东观阁原本",现藏北大图书馆)上挖改修订,然后再抄录正文、手绘绣像的一个誊清本。现知的几种每面10行、每行22字的一百二十回抄本,皆与东观阁本存在渊源关系,但北师大这部抄本更为完整。可以说这是东观阁白文本刊刻之前的一部誊清的工作底本。在纪念程甲本刊行220年时,这一抄本的披露,使《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系统的队伍有所壮大,让《红楼梦》东观阁系统的版本增加了新成员。它为我们探寻《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的修订历程和传播形式,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新的版本资料。  相似文献   

13.
“黄帝”考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黄帝"即"皇帝",也就是上帝,原为上古三代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特别是东夷诸部族共同尊奉的至上神兼宗祖神。是虞、夏、商、周时期能追溯到的最远的祖先,也是神话中地位最高的人物。"黄帝"乃是一尊号,其名在卜辞中曰"憂"(王国维释"夒",不正确)、曰"靠",后来典籍中或音变为"喾(俈)";或形讹为"夋",音变为《山海经》中的"帝俊",其他文献则又音变为"帝舜"。故《山海经》中所言的"黄帝"就是帝俊;其他文献中的"黄帝"则为帝喾或帝舜。黄帝名轩辕或为轩辕氏之说,乃战国时代天文学家之首倡,后被史家接受并写入史书,黄帝与轩辕本无直接关系。黄帝的姓、氏均出于黄帝系中不同部族的传说,故种种各异,固不可以为历史真实。黄帝传说本起源东方,而后随民族之迁徙而散播于四方。  相似文献   

14.
崇祯二年,督师袁崇焕斩平辽将军毛文龙。这一事件发生于何地,今天所见的文献记载是有出入的。其中《袁督师斩毛文龙始末》、《幸存录》、《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等几部由生于当时的史学家所著的文献对此问题的记载是可信的,主皮岛说的《崇祯长编》是失实的,袁崇焕斩毛文龙的地点应在双岛。  相似文献   

15.
周勋初先生的《九歌新考》,是20世纪前80多年《九歌》研究的扛鼎之作。此书以总结评述历代《九歌》学说发端,运用宗教学、神话学、民俗学、文艺学诸方面的原理和资料,对《九歌》诸神祗的来源、性质作了新的考索,阐述了自己关于《九歌》乃屈原创作的新说,敢破敢立,不落窠臼,勇于开拓新路,创获颇多。尤其是关于东君、云中君、东皇太一诸神祗皆非楚产和楚有二女神传统的考证,见解异常新颖,发千古所未发,给学人以巨大启迪。其扎实严谨且自成体系的论述,足可成为《九歌》研究的一家之言而推进屈学、楚辞学的发展。当然书中也有某些不尽完善之处,然此微瑕无伤大美,此书仍不失为当代《九歌》研究的重要收获和力作。  相似文献   

16.
张九龄晚年被贬荆州,既是其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亦为其创作的转折点。虽“惟文史自娱”,有孟浩然、裴迪、李泌等与之诗酒唱和,但毕竟为放逐之臣,身历楚境,直接感受到荆楚文化氛围,深受屈原的影响是其必然。综观张九龄的作品,其中充满了一种达观、超然的精神,这与他少年聪慧,潜心学植,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不无关系。“九龄风度”是“并庄屈之以为心”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胡煦“乾元”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煦认为《周易》为天人合一之书为理论出发点,围绕"元"这一最高最完善最原初的观念,上至日月交光自然之易,下至阴阳男女人伦道德,无一不是《周易》之"元"的呈现。  相似文献   

18.
南唐徐锴所撰《说文解字系传》是《说文解字》的第一个注释本,对研究《说文解字》具有重要的价值。自徐铉《说文解字》校订本行世后,此书渐晦,元明两代竟未刊行,至清代,其版本渐多,但优劣掺杂,因而本文主要对其版本源流及存佚情况进行了细致考察,并介绍了现存的重要版本,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吴师道的师承,并非《四库全书总目》所记载的"少与许谦同师金履祥",而是与许谦亦师亦友,却未师从金履祥,于金氏只是私淑而已。其所编纂的《敬乡录》,版本虽不多,仅有《四库全书》本、《适园丛书》本、《续金华丛书》本及几部清抄本,但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有助于诗文辑佚与史料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