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当》2009,(8):I0004-I0004
武当山传真武术院 该院由武当龙门派第二十五代、武当松溪派第十三代传人王兴清(道号“信玄”)创办,是武当山唯一一家当地人办的武术院校。主要传授武当太极、八卦、形意、太乙、三丰、玄武、纯阳及刀、枪、剑、棍、拂尘等武当派功夫和道教正宗内功拳法及器械,  相似文献   

2.
冯开春  简昌龙  范学锋 《武当》2014,(5):I0005-I0006
3月18~22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大型功夫节目摄制组在武当山进行为期5天的武当武术实景拍摄工作。此次拍摄邀请了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传人钟云龙、第十五代传人袁修刚,武当玄武派第十五代传人余理庭等功夫高手进行太极拳、八卦掌、玄门剑、八卦刀等武当功夫展示。晨现武当武术效法自然、动静结合、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武当》2006,(4):56-56
裴根先生,1945 年生,道号致远,字夔龙,号剑雄。大学毕业,系武林泰斗“长江大侠”吕紫剑的关门弟子。为武当龙门派第十七代传人、武当紫霄派第三代传人、董海川八卦门第四代传人、武当夔龙派创始人。现为沈阳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美国国际中华武术促进会  相似文献   

4.
《武当》2010,(2)
王兴清(道号:信玄子),出生于湖北省武当山,是武当龙门派第二十五代、松溪派第十三代传人。2008年,被评为武当武术百杰之一,享受武当特区政府传承人津贴。先  相似文献   

5.
蒋剑 《武当》2013,(3):26-27
游民生先生是四川南充市人。武当松溪派第12代掌门人,师从武术名家李良浩、袁志明等多位明师。他文武兼备,出版了20多部关于武学的著作及10多种武术音像教学片,是全国乃至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武当武术名家,尤其是他的夜行刀在全国武术界是声名显赫。他是名副其实、武艺精湛、  相似文献   

6.
朱江 《武当》2014,(7):35-38
自幼酷爱武术的他,13岁那年拜师江西舞狮人习练岳家拳、杨家拳;19岁,他为寻求武术的更高境界,辞别恩师投奔河南嵩山少林寺。一年后,他来到武当山寻师,从此结缘扎根武当,成为三丰派一代宗师。目前,作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传人钟云龙,耗费大半生心智,将其悉心挖整的武当太极拳28式与武当太极拳108式的详细练法,编纂成《武当太极拳》对外发行。那么,他是如何结缘武当武术的?又有着哪些传奇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7.
金安 《武当》2008,(3):31-31
2008年元月11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的代表性传承人,82岁高龄的武当龙门派第十八代传人赵剑英老师,在剑英国术馆将浙江省乐清市武术协会常务理事、教练委员会主任黄淑华女士收为“入室弟子”。  相似文献   

8.
殷光远 《武当》2004,(10):19-19
笔者有幸于2003年9月29日-10月7日参加了《武当武术专修院》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第七期专修班,由武当太乙铁松派第十三代掌门李兆生先生亲临丹江口市传授武当武术及循经太极拳;除先生言传身教而外,还有先生的几位高徒在现场辅导。笔者及同伴初步学会了武当武术的基础及《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以下简称循经24式)套路而归。现就操演武当拳法、循经24式的受益状况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王淑存 《武当》2012,(6):32-33
2011年夏,武当玄武派十四代掌门游玄德道长应意大利国家武术协会邀请,率团出访意大利多个城市。在为期一个月的访问讲学中,受到意大利政府要员、各界群众及新闻媒体的热烈欢迎和高度关注。中国道教文化和武当武术文化,如同一股地中海劲风,吹遍了这个文  相似文献   

10.
徐雁初  陈志刚 《武当》2013,(7):48-49
日前,中国武当全真龙门派第十九代掌门人、武当太乙五行文化研究会会长、武当太乙五行拳十九代衣钵传人覃献平,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掌门人"带着太多的江湖光环,"北崇少林,南尊武当",58岁的覃掌门意味着什么,他平时又要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1.
《武当》2008,(11):8-9
中华武林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武当武术又称武当内家拳法,它产生于武当道门,以老庄哲学为理论基础,具有注重内炼修为,以武演道,以柔克刚等特点。武当武术的主体内容就是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传统称此三大拳种为武当内家拳派三大支柱。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一大流派,是内家拳派的总代表。  相似文献   

12.
杨勇, 1962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大学本科毕业,曾任大连陆军学院侦察训练大队武术教官,现任大连陆军学院通信训练大队中校队长,为中国武当三丰自然派传人、中国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理事、中国大连武当拳法研究会秘书长。 他18岁拜武术名家张奇学艺,先后得到刘荣廷、刘焕军、万籁声等武术名师真传,精于武当剑术,习练了铁砂掌、铁臂功等绝技,通晓形意拳、八卦掌,多次为国内外友人和外军代表团表演中华武当功夫和八卦掌,获得很高荣誉。 1991年首届武当武术大赛他获八卦掌武当剑最高荣誉奖,1998年获武当武术大赛最…  相似文献   

13.
车星辰 《武当》2007,(11):35-36
武当三丰自然派二十四代传人、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著名武当武术大师、技击家刘焕军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元月22日凌晨1时,在深圳撒手人寰,享年79岁。闻此噩耗,我悲痛之极,遗憾万分,久久难以从失落哀痛中走出……  相似文献   

14.
钱新天  胡志军 《武当》2006,(3):17-17
为响应国家武术健身、科学健身号召,弘扬中华民族武术之瑰宝,在常州武术协会指导下,常州几位丹派第十二代传人老师共同倡导成立的“常州武当丹派研究会”于2005年12月20日隆重成立。大会一致表决通过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陈华平  孙胜  涂娇 《武当》2011,(4):25-26
一袭白衣,满头银发,仙风道骨之身;静若处子,动如脱兔,一代武术之魂。这便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武当太乙五行拳第十八代掌门人、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理事  相似文献   

16.
国家体委首次列入的我国武术研究委管课题《武当拳派源流、拳系和内容研究》,由武汉体育学院、郧阳地区体委、武当拳法研究会三家共同完成,8月初由国家体委科教司组织专家、学者在湖北武当山通过鉴定.武当拳系,是中华武术群星璀灿中的一颗瑰宝,是如少林武术一样,同为中华武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然而,已故武术史家唐豪先生《少林武当考》一书问世后,宗其说者竟引申"武当无拳论".几十年来,对于武当拳系是否存在?武当是否有拳等问题,一直萦绕武术界而悬而未解.  相似文献   

17.
刘伟 《武当》2012,(2):5
2011年12月26日至28日,中华武林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全球武林领袖论坛在珠海市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世界武术研究学会主办,中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中国武侠文学会及中华传统武医研究院等单位协办,《武当》杂志等多家媒体全力推广,是目前最高规格的非官方武术领域会议。本次论坛以"弘扬中华武医精粹"为主题。举行了"武医的奇迹"与"武林各拳派名家绝技演示"及"武医绝学展示"等活动,邀请了当代武术界与学界、金融、医学等各领域领袖人物联合探讨武术发展策略。北京梅花桩拳研究会会长、TVS职业联赛总裁判长韩建中,南武当武术研究会会长游玄德,青城派代表人物刘绥滨,心意拳代表人物李洳波,吴式太极拳代表人物玄智超,武当太乙铁松派刘铁成,武式太极孙建国,中华传统武医名家刘合斌,易学专家慧通等武易医名家及200百余位武医精英参加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18.
《武当》2007,(3)
李洪林,男,1955年2月生,吉林省辽源市人。字剑尘,又字大林,号玄鹤子。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高级工程师职称,现任辽源市信息中心主任。自幼酷爱武术,随如意门武术传人赵兴华先生习练绵战拳、神侠拳、乾坤掌、无影连环腿、玄元无双拳、三十六路天罡拳、双刀、双剑、双锤、双斧、双钩镰、双草镰,九环刀、月牙铲、长矛、大刀、方天戟、凤翅镋、三尖两刃刀、浑天命、长剑、靠山剑、护枪剑,日月玄冥刀等多种技艺。后拜武当紫霄派第三代掌门人,武林泰斗、长江大使吕紫剑与武当三丰自然派第二十五代掌门人。  相似文献   

19.
王炳寰 《武当》2013,(4):27-29
《武当》杂志社组办"武当武术大讲坛"是一件大好事。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今天,名利主义已经把"武术"卷入掺假、制假、贩假的浊流。《武当》能够为真正的传统武术坚守一块阵地,实在难能可贵。每一个参加培训的学员无不心存感激。正是因为如此,本人才以中华传统武术爱好者的热情,借《武当》抒发情怀。当然,也是对《武当》开展《武当武术大讲坛》这一善举的回馈。首先,《武当》开辟"武当武术大讲坛"选择传统武术名门正派的明师,是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负责,也是对"武当武术大讲坛"负责,更是对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负责。当前,社会各个行业都被假、大、空充斥,武术也不例外。胡编乱造,以假乱真,招摇撞骗者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武当山内家功夫团是武当山特区武术局组建的一支从事武术表演的专业队伍,以弘扬武当道教文化为宗旨,宣传推广武当武术,常年在核心景区逍遥谷为中外游客演武献技。该团由武当松溪派传人吴洪强领军,年度为游客表演近千场,观众达四十多万人,成为逍遥谷生态旅游区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