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鹃意象是中国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杜甫诗歌中有11首诗作写到杜鹃,其杜鹃意象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作为诗境构成的杜鹃意象,主要是指杜鹃啼鸣所渲染出的悲凉的环境氛围;二是乡关情怀、羁旅愁思,主要指杜鹃的啼鸣声唤起诗人心中的思乡情怀;三是借助“望帝化鹃”的传说和“鸠占鹊巢”的深意,暗含忠君爱国之意。  相似文献   

2.
木樨小偷     
毛芦芦 《阅读》2014,(43):4-5
<正>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中秋过后,同桌小弦子家的木樨花开了。那是我们村里最好的一树木樨。无数金色的花瓣,一簇簇骑在枝桠上,仿佛是一群群由阳光铸造的小人,正在绿叶间嬉戏玩耍。我们班,谁都想将那些阳光小人抓一把下来,握在手中,让木樨花香一路流淌,一直淌进我们的教室,然后把这些阳光小人放在莲老师的讲台上,让莲老师那  相似文献   

3.
白族地区广泛流传着一种与木匠有关的散体叙事文学.有学者将其文类归入故事.或在论述时出现了传说和故事相混的现象。这些散体叙事明显具有传说的性质,可以分为巫术传说.“地方性知识”和木匠生活史三种基本形态.这三种基本形态各有其文化功能,而且常常相互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滇越铁路在上个世纪初的修建对云南的经济、社会、文化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强行输入的西方建筑文化,使滇越铁路沿线建筑成为云南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建筑主要以简化的法式风格为代表,其中窗形制是体现外域色彩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5.
作为海神,妈祖的传说同样有神话的色彩,但离不开最原始最核心的历史本事。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妈祖自身的素质和善行是最根本的历史本事;莆田当地的巫风使妈祖传说扩展开的同时,也使历史本事越来越模糊了;百姓以及统治者的精神需要使妈祖传说夸大化乃至神话化,但同时也使传说的历史本事越来越扑溯迷离乃至丧失。  相似文献   

6.
伏羲传说材料是研究伏羲文化的主要文献依据,也是中国古史传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伏羲传说是中华民族早期历史的开端,对中国古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伏羲传说包含着史实素材,其神话内容依附于传说,要注重区别伏羲传说和神话内容;伏羲文化是史前时期的早期文化,考古学是伏羲传说的重要源泉,要正确地应用史前考古学材料及其研究成果,为伏羲文化的研究提供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7.
张益群  王绍东 《职大学报》2013,(3):95-98,107
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一直以来由于“小人哉,樊须也”这一句话背负了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的罪名.然而一直将自己看做西周礼制的继承人的孔子,不可能轻视西周国民经济的根本之业——农业。就孔子本人来说也不仅参与过农业畜产的工作,而且经营的十分成功。但是孔子一直以来以正名为务,樊迟不顾自身名分,理解错了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反而询问孔子关于农事的问题,孔子自然要对他进行批判,因此说“小人哉,樊须也”。  相似文献   

8.
如何做好领导者自身的保密工作,胡瑗严守机密、防漏其机的保密思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胡瑗认为,机密之事,不可不慎。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统治者一旦失去机密,小人就会兴事,法制就会败坏。而要做好保密工作,就必须慎宣于外、内晦其明,慎出言语,周密行事。他反复强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统治者应当增强保密意识,提高警惕,养成良好的保密习惯,防止小人窥视其机,影响大局。  相似文献   

9.
伏羲作为人祖.是神话?是传说?是历史?如果是神话,那么这种神话,却恰恰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如果是传说.那么这种传说.却为人类文明的肇启留下了口头相传、永不泯灭的美好篇章.如果是历史.这段历史.则更清晰地记录了我们先祖在奔向文明之途所创立的光辉业绩.从神话、传说、历史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伏羲氏是智慧之灵.教化之圣,人文之祖.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文女祖的嫘祖,其传说事迹大多与纺织业有关,嫘祖的传说故里目前统计的有十多种说法之多,但是嫘祖传说与本地纺织业发展结合起来并促进本地纺织业发展的却主要是巴蜀地区。文章将巴蜀作为一个整体,主要论述分析了巴蜀魏晋南北朝以前这段时期纺织业发展的概况。为了使先秦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个时段的论述更加明确,笔者将这个大时段分为先秦、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三个时期,分时期、较详细地叙述分析了这一时段巴蜀地区纺织业的发展及其与周边地区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传奇故事,在体裁上继承了唐代爱情传奇的传记体特征;在情节创作方面达到了比唐传奇故事更加曲折离奇、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在诗笔的运用上更加灵活自如、恰到好处。不仅是艺术手法上的升华,在具体故事题材上,《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传奇也多折射出唐传奇爱情故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少林寺名为天地会所借用的社会条件和形成少林传说的历史原因,并通过具体史料,考证了南少林传说的虚拟性,简要阐述了南少林传说对传统武术拳种名称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土改叙事文学可按照产生时代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四十年代土改的经典叙事、五六十年代的政治化演绎、八十年代之后的个人书写。有关土改叙事的研究也经历了研究视野由狭隘到开放、研究成果由单一到丰富的漫长曲折道路。目前的土改文学研究在不同声音的碰撞与对话中逐渐趋于深化,不过依然存在一些不足,缺乏整体性的突破。突破既有框架,开拓研究视野,回归历史现场,建构一种严谨的学理范式,会给当下的研究带来新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与两宋政治文化由“外王”向“内圣”转换、思想焦点由“道统”向“道学”转换相呼应,两宋诗学发展也经历了由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尚“本色”向以艺术家气质为中心的重“妙悟”的转换。转换引发了两宋诗学星转斗移式的重新建构。重新建构起来的诗学,由“焕发真识”的诗人论、“忘我忘象”的艺术观、“进技于道”的创作论三大理论支柱支撑。以“焕发真识”诗人论为中心的两宋诗学史上这次转换的灵感源泉、知识基础、理论取向、逻辑进程,对中国文学、中国文论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数量统计、比较分析法对釜山亚运会获奖牌运动员的发挥稳定性、水平发挥及中国田径运动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田径正从低谷走出,平淡中看到希望.男子个别项目(长距离跑、竟走、栏)、女子部分项目(长距离跑、竟走、田赛项目、全能)应是今后重点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奥林匹克价值观的嬗变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中国奥林匹克价值观的三段历程和研究问题进行总结,说明新中国国际主义的价值观,构建普世性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和平正义的理想观、拼搏进取的人生观、动态的健康观、和谐发展的榜样教育观、自我超越的生命极限观、自我超越的生命极限观等,以期为奥林匹克价值观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女篮在2010年捷克世界女篮锦标赛小组赛中遭遇三连败,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中国队所参加3场小组赛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从多视角分析中国队失利的原因,旨在找出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差距,以期为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更好的备战伦敦奥运会。  相似文献   

18.
仓颉造字的传说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仓颉崇拜。从文字学视角看,汉代许慎的说法较为理性,他认为汉字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这接近于文字产生发展的实际。从文化学视角看,仓颉造字说的文化势力在于它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感召了后代世人的心灵,从而形成根深蒂固、旷世不渝的汉字崇拜情结。  相似文献   

19.
汉水、天汉、天水——论织女传说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郎织女》的传说在故事的孕育阶段,“汉”或曰“天汉”便同“牵牛”、“织女”联系在一起,以后便成为这个传说故事的要素之一。“汉”、“云汉,”实际上是由汉水而来。秦人发祥于汉水上游,《史记.秦本纪》中说:“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为秦人始祖。据此,同汉水联系的织女,是由以织出名的秦人远祖女修而来。“牵牛”、“织女”由星名转变为传说故事中的人物,也最早见于睡虎地发现的秦简中。《三辅黄图》中载秦始皇并天下之后“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同样反映了秦民族对牵牛织女传说的群体记忆。很早以来西和、礼县、天水一带浓厚的乞巧风俗,正说明了织女传说同秦文化的关系。天水地名的得名也与“汉水”、“天汉”有关。发源于嶓冢山的汉水本一直东流,经略阳、沔县,同发源于陕西宁羌的沔水合流,至湖北入长江。大约在西汉时地理变化,在略阳附近改而南流。今人皆以陕西宁羌的嶓冢山为《尚书.禹贡》中嶓冢山,实误。  相似文献   

20.
甘肃南部为早期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同伏羲、炎帝部族和秦人祖先的历史与传说相关,还有很多应该着力挖掘的文化蕴藏.本文探讨了<列仙传>所载商周时仙人仇生同仇池山及有关神话传说的关系,为前人所未道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