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门荫制在秦初已露端倪,西汉时逐渐制度化(时称任子制,东汉仍沿用任子制度)。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建立了门阀士族政权,形成了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被门阀士族所操纵。隋代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首开科举制,门荫并未废除。到了唐代,门荫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较前代更加完备。今笔者不揣浅陋,就有关典籍记载,试对唐代门荫制实施的概况作初步探讨。一、唐代门荫制概略唐制,入仕先要叙防。关于门荫入仕者的叙防,有明确规定。《新唐书》卷四十五《选举制下》(《唐会要》卷81、《旧唐书>卷42《职宫一》同)云: 凡用荫,一品子,正七品上;二品子,正七品下;三品子,从七品上;从三品子,从七品下;正四品子,正八品上;从四品子,正八品下;正五品子,从八品上;从五品及国公子,从八品下。  相似文献   

2.
现行初一语文第二册的《木兰诗》一课中,写木兰还朝,功勋卓著,用了这样一句“策勋十二转”,课下注释为:“记功很多次。策勋,记功;转,次。”经查询有关资料,笔者认为这一说法欠妥,与本文不符。 “十二转”是北朝以来勋官的一个级别。勋官,是为表彰军功而设置的有虚衔而无实职的官职,这一点在《旧唐书·职官志》中已有明确记载:“勋官者,出于周齐交战之际。”公元575年,后周首先设置上拄国、上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等“勋官”十一级,  相似文献   

3.
“奚官”之设,始于晋代,《晋书·职官志》:“少府,统材官校尉,中左右三尚方,中黄左右藏,左校,甄官,平准,奚官等令。”其职守,《旧唐书·职官志》曰:“奚官令掌奚隶工役,宫官品命。丞为之贰。凡宫人有疾病则供其医药;死亡则供其衣服,各视其品命。”然近代辞书、注家则有奚官即养马官之说,如《辞源》,周予同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注等,并以苏轼《韩干马十四匹诗》“老鬟奚官骑且顾,前身作马通马语”为证。细揣苏轼诗意,此“奚官”固然养马,但一定要认为即养马之官却是毫无根据的。解释为  相似文献   

4.
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有《拜正员郎表》一文,今存各种版本的《江淹集》(包括今人点校本)均题作《拜正员外郎表》,未见有人校正。近年出版的《江淹集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9月版)不仅未能校正,还在注文中一再用到“正员外郎”之语(见该书P264、P266、P452),大有以讹传讹之势,因此有必要加以辨正。先说所谓“正员外郎”。略考六朝官制即知,自晋代以下,散骑省(或称集书省)郎官有散骑侍郎、通直散骑侍郎、员外散骑侍郎之分。散骑侍郎又称正员郎,员外散骑侍郎又称员外郎。这些,唐人杜佑早就明确指出过。《通典》卷二一《职官三》“通直散骑侍郎”条下,杜佑云:  相似文献   

5.
“勋官”,又称“勋”,是中国古代职官制度中的一种。它是为奖励有功人员所定的称号,其制滥觞于北周,本以奖励作战有功的将士,后渐及朝官。北周时,“柱国”为其最高等级,如著名的“八柱国”执政即是。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体叙事诗《木兰辞》中,也有“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的句子。对此句,一般注家的解释过于简略,对古代勋官制度的历史沿革及这种制度在不同朝代的异同,均未详述,不免给人留下遗憾。  相似文献   

6.
一周渔璜(1665——1714),名起渭,以字行;一字桐野,号载公。贵州贵阳青岩骑龙(今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人。康熙33年(1694)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后历任侍读学士、顺天府学政、充日讲起居注官、詹事府詹事。曾先后参与修撰《贵州通志》、《皇舆表》、《渊鉴类涵》、《康熙字典》。所作文章未编集,已散轶。其诗集编次,据郑珍(子尹)《书周渔璜先生桐野书屋图、后图康熙戊子作》诗,莫友芝(郘亭)《以周渔璜先生<桐野>、<回青>、<稼雨>诸集本与陈耀亭焕煃上舍授梓,(?)之十韵》诗和《重刊桐野集序》考之,基本情况是:  相似文献   

7.
七言歌行体制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齐梁至盛唐。诗坛上逐渐流行一种诗体,后人称为七言歌行,其基本特征是,四句一转韵(间或有二、六、八等句一转,但仍以四句一转为主体),韵脚平仄互递,篇制较长。四句之中,一、二、四句压韵,往往前二句为散句,后二句为偶句;六句一转则两散四骈;八句则两散四胼两散。同时出现大量平仄协调的律句。对这种诗体,前人偶有零星的论述,但至今未有人作系统的专题研究。本文努力联系具体作品,结合有关记载,并运用统计手段,试图对其源起,演化等问题作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指出:因“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句诗引发的官秩与品服“错位”的学术问题,陈寅格《元白诗笺证稿》早已明确解决,以示不掠前贤之美;进而指出:陈氏所引”唐制,服色不视职事官,而视阶官之品”这一核心论据,乃从《十驾斋养新录》转引自南宋王《野客丛书》;实则王氏此条材料乃“蹈袭”北宋《蔡宽夫诗话》而来,并订正了《宋诗话辑佚》辑录此条在校勘上的失误。在甄辨白氏“着绯”不在江州司马任及其“假绯”、“加朝散初着绯”之年代等实质问题,皆能援据典制,结合诗人行年及仕历,并以白诗作为内证。可资治白诗及研究唐代职官、服色制度之参考。  相似文献   

9.
清朝的官阶有“九品十八级”。每品里又有正、从之分,正级比从级高一级。不能列入九品的官,则叫“未入流”。下面仅就《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节选中出现的官职作一简介。御史:从一品官,是中央最高监察机关——都察院的长官。御史在清朝分为左都御史和右都御史。御史有独立弹劾权,即直接向皇帝上书弹劾某大臣的罪过;即使弹劾错了,也没有罪。制台:正二品官,是对总督的尊称。清朝一省或两三省设一总督(如两广总督等),是地方的最高长官,执掌军政大权。藩台:从二品官,是对布政使的尊称。布政使由总督领导,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秉承总督、巡抚(与总督平级的地方长官,执掌  相似文献   

10.
正官职变动常见称谓一直是古代文化常识中经常考到的一部分内容,古人提到官职变动时都有哪些常见的称谓呢?一、表任职、授官的任(担当,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毅,蒙毅,人名)授(授官,任命)《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除(任命,授职)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相似文献   

11.
兵家《尉缭》与杂家《尉缭》的关系,学界多有探讨,但是观点仍值得商榷。本文认为,《汉志》著录的杂家《尉缭》与兵家《尉缭》同源于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成书之后,在秦汉的流传中,经过增益补充,形成了杂家与兵家两种本子,这两种本子的共同之处就是保留了战国古本兵家《尉缭》的基本内容。在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中,兵家《尉缭》亡失,杂家《尉缭》存世,这就是《隋志》、《唐志》著录的杂家《尉缭子》五卷、六卷。宋神宗元丰年间《武经七书》本《尉缭》删去了杂家的内容,保留和突出了兵家内容,此后之目录著作均把《尉缭》著录在兵家类,今本《尉缭》由此定型。  相似文献   

12.
宋朝有册封来华朝贡的海外贡使的习惯。大体而言,宋朝授予海外贡使的官职类型主要有文散官、武散官、检校官、环卫官、寄禄官、武官阶、勋、爵等,级别高低不一。宋太祖至宋真宗时期(960年—1022年)所授予海外贡使的官职级别要高于后期;文散官、武散官、检校官、勋的级别比较高,爵的级别比较低;授予交趾贡使的官职类型最为丰富(其中所册封贡使刺史之州名一般为交趾所辖州或者宋朝少数民族羁縻州),南海诸国的类型比较单调,多为武散官和环卫官。所有官职均属荣誉性质的虚职。  相似文献   

13.
逃荒行     
<正>十日卖一儿(十天卖一个孩子),五日卖一妇(五天卖一个妻子)。来日剩一身(终于有一天就剩下一个人),茫茫即长路(踏上没有尽头的逃荒路)。【作者介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曾当过12年的七品官,他清廉刚正,体恤民情。他的诗文书画内容清新,别有一番格调。【品诗】清朝乾隆年间,大量农  相似文献   

14.
常建存诗不多,而名篇佳句,流传极广,卓然可与王、孟抗行,是盛唐著名诗人之一。可惜有关他的生平,记载缺略。我们仅知他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曾官盱眙尉。他什么时官盱眙尉呢?辛文房《唐才子传》说是大历年间(766—779)。清编《全唐诗》沿而不改;后人往往辗转照抄。这一明显的错误在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十《常建诗》条得到了纠正;然而余氏认为常建之尉盱眙,当在开元、天宝间,也是臆测之词。我在《唐诗札丛·常建生平考略》(刊载于《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四辑)中据芮挺章《国秀集》称常建为“前进士”,论证他官盱眙尉不可能在天宝三载(744)以前,订正余氏之失;但我据《新唐书·艺文志》四《常建诗》下注“肃代间人”,因而推断常建“至肃、代间犹存,其卒当在大历中”,则是错误的。按殷璠《河岳英灵集》首录常建诗,题云:“高才无贵士,诚哉是言!曩刘桢死于文学,左思终于记室,鲍照卒于参军,今常建亦沦于一尉,悲夫!”《英灵》编于天宝十二载(753),其时常建已谢世,语意极明。宋祁所云“肃、代间人”,盖出  相似文献   

15.
涌金门见柳贡性之涌金门外柳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折取一枝入城去,使人知道已春深。作者贡性之(约1318—1388),字友初(一作有初),宣城(今属安徽)人。贡师泰族子,元末以冑子除簿尉,后补福建行省理官。入明不仕,避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改名为悦,与王冕往来较甚。后来一直在异乡躬耕渔樵以自给,终其天年。他的诗具有清新委婉的风格。著有《南湖集》二卷。这首《涌金门见柳》(一名《湖上春归》)可  相似文献   

16.
(一)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叔向贺贫》初中第六册) 课本注曰:“越,超过。”越,为“超越”,乃是常训;“使越于诸侯”句不作如是解。今案:《尔雅·释言》:“越,扬也。”郝懿行云:“《诗》‘对越在天’对越即对扬,犹云‘对扬王休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十八云:扬,越一声之转,故发扬之转为发越,飞扬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和官制相辅相成的品级和封爵,在秦代就已大致成型。秦代官制有“官”、“爵”、“秩”,以“官”定职掌,以“爵”赏功劳,以“秩”定等级、计俸禄。这种制度在封建社会里一直沿用(“秩”演化为“品”、“阶”,“爵”曾演化为“勋”、“爵”)。品、阶、勋、爵是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习古代历史时,也需要对它有概括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北宋英宗四年(1067年),漳州发生一次大地震,地面裂开,形成一条大沟,“长数十丈,阔丈馀”。这次地震发生的具体地点和造成的灾害如何,史料阙如,地方志书亦未有记述,我们仅能从宋代郭彖的《睽车志》中得到简单的信息,再无他证。 郭彖,字伯彖,一作次彖。生卒年无考,据《宋会要辑稿·选举》、《直斋书录解题》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书的记载,知其登进士第,绍兴十七年(1147)官浙江某县主簿,淳熙间由监左藏南库任贡举点检试卷官,后知兴国军,为高宗及孝宗(1127-1189年)时人。《宋史·艺文志》载有郭彖《睽车志》一卷,清《四库全书》作六卷,漳州地震一事,载于是书之卷三,文不足四十字,曰:“治平丁未岁,漳州地震,裂长数十丈,阔丈馀。有狗自中走出,视其底皆  相似文献   

19.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少时好围猎纵酒,击剑悲歌。开元初,曾任冀州衡水县主簿,后被人诬陷去官,闲居十五年,漫游黄河南北,后补文安县尉,死在文安,年五十五岁。他是盛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之一,与高适、王昌龄等诗人友善,常相唱和,并常与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描写西北边塞风光的作品尤有特色,靳能在他的《墓志铭》里,说他“歌从军,吟出塞……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可见诗名之盛。惜作品多已散佚,《全唐诗》仅存六首。《登鹳雀楼》是他影响极大的一首诗,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20.
<正>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有《画禅室随笔》《容台别集》等著作传世,明代书画大家,于书法一道用功颇深,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最后一位杰出的帖学大家。然而他并不是天生的书法家,也不是一开始就醉心其间。他的学书之路与历代书家小有区别,可谓一波三折,《画禅室随笔》记载: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先是吾家仲子伯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