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古代围棋运动的历史进程及其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棋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发展充分体现了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文化魅力。对古代围棋运动的历史进程及其文化价值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在概述了古代围棋运动发展演变的基础上,从有利于提高古代人民的生活质量、古代人民的综合素养、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促进各国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等4个方面对古代围棋运动的文化价值进行了探讨,以期不断丰富和发展围棋运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谢伟 《围棋天地》2007,(4):92-93
何云波先生以围棋作博士论文,探讨围棋与中国文学、艺术的关系。他的导师、四川大学的曹顺庆先生说,这是从形而下的角度,开辟一条进入中国文化的新的入径。而全书竭力想要回答的一个问题,也就是作为竞技性游戏的围棋,在中国古代是如何成为艺术,如何被赋予“道”的意义的,到20世纪,它为什么又会重新回归为竞技。  相似文献   

3.
围棋     
G891.33,G812.9 20034419探析黑白世界的文化内蕴—读“围棋与中国文化”[刊,中,I]/张德明(四川大学)//体育文化导刊.-2003(5).-74(TY)围棋//体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G891.33 20034420黑白之间—“围棋与中国文化”引言[刊,中,I]/何云波(中南大学外语学院)//体育文化导刊.-2003(5).-75-76参8(TY)围棋//体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  相似文献   

4.
一、报纸围棋专栏1、围棋日报的诞生韩国棋战的历史应该从报纸刊登棋谱说起。那些被看作是棋室的消遣话题之所以会刊登在报纸上,原因就是韩国出现了棋战。因此,把报纸的围棋专栏与韩国棋战的历史分割开来看待的确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围棋     
G891.33 9414207电脑围棋今昔[刊,中]/苏文∥体育文化.—1994(4).—46(SML)围棋∥计算机∥程序∥设计∥比赛G391.33 9414352围棋与中国古典文学[刊,中]/江玉久,刘大海∥体育文化.—1994(5).—28—29(SML)围棋∥艺术∥文化∥古文学∥中国  相似文献   

6.
以研究中国文化传承发展为目的,以中日围棋文化为载体,从围棋文化的起源和近现代围棋的发展入手,研究中日围棋文化的发展以及中日围棋文化蕴涵的思想和体制,探索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脉络,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完善和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传播并展现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围棋,在南北朝时开始传入日本。晚唐时,日本的围棋水平已接近于中国,并开始同中国围棋手进行比赛。本世纪初日本建立了棋院,为围棋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普及和推广工作。本世纪60年代初,开始了当代中日围棋的交流。中日邦交的完全正常化,为中日围棋的大规模交流,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相似文献   

8.
琴棋书画是我国古代四大艺术,其中的棋就是指的围棋.围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高级智力游戏,在古代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现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智力型竞赛项目,它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9.
黑白之舞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13,(24):114-115
11月30日,中国棋院杭州分院顾问张勇于杭州举办“悟道黑白”围棋主题书法展,同时发行作品集《悟道黑白》,何云波博士欣然命笔作序…… 中国的琴棋书画四艺中,有两种在现代艺术体系中曾经不被接纳,一为书法,一为围棋。大概是因为现代艺术体系源自西方,书法与围棋作为黑白之艺,却过于“中国”,在“西风”劲吹的时代,自难登“艺术”之门了。  相似文献   

10.
郑寿铉 《围棋天地》2011,(10):105-107
围棋学的范畴 就学问领域而言,由于围棋拥有人文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特性,所以很难把围棋归于某一个领域。围棋既有艺术、哲学、文化方面的特点,也有数学、认知科学层面的特性,还具有体育和运动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1.
王锐  谢炎午 《围棋天地》2005,(15):10-12
据传围棋始于尧舜,流于商周,春秋即渗人民间,兴于汉唐。在这其中,作为盛唐时期最繁华的长安,自然被认为是围棋的兴盛之地,日本文化多为效仿汉唐,其中便包含了日后被其发扬光大的围棋。如今的陕西,虽仍然遗留了汉唐雄风的辉煌,但在围棋这个领域中无疑是落伍了。曾经的辉煌已经过去,很多事情都要从头做起。  相似文献   

12.
李军 《收藏》2001,(11):22-24
博大悠远的中国文化,孕育了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其发展过程中留下无数的珍贵文物,其中那些铸造精湛、气魄雄伟、造型优美的古代青铜器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青铜器都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或经考古发掘出土,具有非凡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现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士喜爱与收藏。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公认中国是围棋的故乡,但是关于围棋起源的时间、地点、发明者、发明原理诸多问题,古今中外,聚讼纷纭。目前兴起的关于围棋发源地的考古研究,诚如陈祖德先生所指出的,并未提出令人信服的论据。本文通过对先秦围棋文献的综合考察,指出了先秦围棋独盛于北方这一历史现象,进而对围棋起源的地域作出大致的界定,提出了围棋艺术源于黄河文明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4.
开局有一套     
李劼 《围棋天地》2014,(16):77-79
琴棋书画都是从中国文化这一参天大树上结出的艺术果实,它们各有特点。围棋是艺术与竞技相结合,留下了丰富的理论文化遗产,但20世纪以来,围棋逐渐向体育竞技靠拢,艺术的成分明显淡化,然而无论技术怎样发展,围棋的艺术性依然是无法取代的。围棋有天圆地方宇宙之美,有地域划分疆界之美,有激情碰撞惨烈之美。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围棋的故乡,早在先秦史官撰写的《世本》中就有了“尧造围棋”的记载,自上古迄两汉的漫长历史时期内,围棋活动在曲折中发展,有了等级制度的萌芽。被后世目为棋道鼻祖的战国人弈秋,在《孟子·离娄》篇中被称为“通国之善  相似文献   

16.
谈到日本棋类活动,人们首先会想到围棋,的确,围棋在日本乃至世界上都可以说名声显赫,随着“中日围棋擂台赛”的滚滚烽烟,武宫正树、小林光一赵治勋、山城弘等一流围棋高手,逐渐被我国人民所熟悉,有趣的是,近年来,中国象棋正悄悄走进日本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围棋天地》2011,(10):118-119
宋朝是中国经济和文化大发展的时代,围棋也迎来了又一次历史上的辉煌时期。据记载,宋朝的帝王很多都爱好围棋,而宋太宗赵光义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所创作的三道“棋势”,“对面千里势”、“独飞天鹅势”和“海底取明珠势”都被保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18.
前言围棋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自古以来,人们将琴棋书画称为中国的国粹,它集竞技、艺术、文化于一体,是中华民族的璀璨瑰宝。在当代,围棋运动已成为一项受人们喜爱的竞技运动,由中、日、韩三国的抗衡进而推向世界,影响越来越大。针对幼儿的围棋启蒙训练自上世纪60年代起就受到了上海围棋教练员们的注意,到80年代以后获得了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彭宝瑞 《围棋天地》2006,(12):74-74
2006年第10期《围棋天地》上登载了张燕先生的文章《青海藏族围棋》,读之颇感兴趣。从文章的描述可知,藏族围棋与中国古代围棋有亲缘关系,“密芒”应当是研究古代围棋的活化石。因此对青海藏族围棋的发掘整理应该是十分必要的,不管是围棋工作者还是文化艺术研究学者、专家都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余岢 《上海集邮》2013,(4):35-35
琴棋书画,是为中国古代四大艺术。其中之"棋",古人专指围棋,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广为流行,至今已有二千余年历史。东汉桓谭《新论》:"世有围棋之戏,或言兵法之类。"可见围棋虽归属于艺术、体育,却是研究如何争夺地盘,围死敌人的军训"利器"。"弈"是指下棋,下一切棋类。而那时的人们,称"弈"是专指下围棋,又称"行棋"。又因围棋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