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守而不痴     
变格后作文为将课堂习作变为应试满分作文提供了可操作的经验——依据高考话题主旨对课堂习作材料作辩证分析。例如:运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材料,变格前作文因其主旨是“清醒出走”,故正入反出“愚痛”之意;变格后作文因其主旨是“坚守”,故正入正出“不弃”之义。“愚痛”和“不弃”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材料中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依据作文主旨选准某个侧面,作者运用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变格作文"专栏征稿要求:变格作文是"变换作文主旨"的作文。选评变格前后的两篇作文。变格前的作文是有特色的课堂习作,变格后的作文是假想的应试作文。作者能根据应试作文题目(或话题)要求(主要指立意),在基本材料不变的情况下,将课堂习作的立意改变为应试作文所需要的立意。评点指出变格后作文在立意上质的改变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3.
变格作文是"变换作文主旨"的作文。选评变格前后的两篇作文。变格前的作文是有特色的课堂习作,变格后的作文是假想的应试作文。作者能根据应试作文题目(或话题)要求(主要指立意),在基本材料不变的情况下,将课堂习作的立意改变为应试作文所需要的立意。  相似文献   

4.
两篇同话题("以窗为感触点")的作文,写的是相同的材料,("隔着玻璃"),而主旨相反。这就为文章的主旨作质的转换--课堂优秀习作的主旨同应考话题不一致时,将原课堂优秀习作的主旨变格为应考话题的主旨--提供了宝贵经验;运用发散思维,对课堂优秀习作的原载体("玻璃")的属性("阻隔")的方方面面作全方位筛选,从中选出能承载应考话题主旨的"方面",而后对此展开描述,从而实现文章主旨质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游乐学园记     
编者推荐:两篇相互变格作文提供了"同材异旨"作文经验——用不同视角观察同一对象。"相互变格一"记旅游者观察乐学园,凸显"‘乐学’资源"之旨;"相互变格二"记校友中的成功者观察乐学园,凸显"笑对生活"之旨。因其主旨有异,材料详略不同——"相互变格一"对《乐学歌》全文照录;而"相互变格二"只提及歌名。  相似文献   

6.
小燕子自述     
此文最富想象力的句子是“风带着我环游世界,我旅行了九天。片刻之前,我落到了这紫玫瑰花上”。它凸显“母爱的力量惊天动地”。此文的基本材料可变格为“祖国——母亲”的话题作文,其主旨由现在的“母爱”改变为“爱母”,变格的措施是:主宾易位,留守的是母燕,远飞的是小燕。此文变换主旨,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出彩习作很有意义——根据高考作文题旨要求,变换主旨,从而取得优异成绩。本刊曾经介绍了八种变格途径。现针对"材料作文"新情况,推出下列习作变旨新措施——根据所供材料主旨,变换习作主旨。一、按旨重新选定事物属性习作所写事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可依据高考作文题旨重新选定其属性。  相似文献   

8.
变格作文是变换作文主旨的作文。选评变格前后的两篇作文。变格前的作文是有特色的课堂习作,变格后的作文是假想的应试作文。作者能根据应试作文题目(或话题)要求(主要指立意),在基本材  相似文献   

9.
变格作文是"变换作文主旨"的作文。选评变格前后的两篇作文。变格前的作文是有特色的课堂习作,变格后的作文是假想的应试作文。作者能根据应试作文题目(或话题)要求(主要指立意),在基本材  相似文献   

10.
等待     
用人体部位作“涨水”的参照——凸显了“等待要以生命为代价”的主旨。标题宜改为“涨水”——自拟的标题同话题文字不能相同。此文材料可变格用于“信念”话题作文,变格的途径是:将跳龙门的鲤鱼取代心仪的姑娘“玉翠”;将尾生“等待心爱的人”变为“迎候跳龙门的鲤鱼”。  相似文献   

11.
街头画像人     
文章标题为“街头画像人”,而卒章用“街头画家”点题——凸显“先做人,后成名家”的主旨;此文用“拼搏”诠释“做人”,主旨鲜明。此文基本材料可变格用于“关爱弱势群体”的话题作文,其变格措施是:主宾易位,对画像人略写,详写一群儿童及其为画像人绘制的护身画;标题为“一张儿童画”或“护身符”。  相似文献   

12.
怀念长头发     
变格前作文以头发之“轻”承载亲情之重,很有特点。全文用“头发”组织材料,跌宕起伏。“忽然看见一个‘男人’在照镜子’——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出彩之笔!变格后作文为凸显变格后的主旨,其变格的方法还有:①变换“要钱”的背景。变格前是“我要买词典”,变格后是“任课老师要我买复习资料。②变换“我”对妈妈剪去长发的“感受”。变格前“我欣慰”,变格后“我心渗血”。③改变了标题。“头发伤痕”,无理而妙,发人深省。④卒章“豹尾”,入木三分。“下星期,交15块钱”一笔,将变格后作文的主旨向纵深开掘。  相似文献   

13.
编者推荐:变格前后的两篇文章看似相同,其实差异很大,正如评者所言,[相互变格一]重在“他励”,[相互变格二]重在“自励”——两篇变格作文的标题,很巧妙地蕴含“他励”或“自励”之意。如果将[相互变格二]的写作重心放在“字写得好”以后,就是两篇可相互变格——主旨相近,但有迥异——的典范作文了。两文还可各自变格:[相互变格一]由写母亲“他励”,变为儿子“自励”;[相互变格二]由写大仲马“自励”,变为朋友“他励”。这种变格方式,非常实用,不必另找材料。  相似文献   

14.
用独特的描写凸显童趣——“嘴里包着半熟山楂,望着彼此黑糊糊的小手”,最具特色的是“包”字!此文内容还需要充实,升格的措施是:文章后面的议论文字,宜改为记叙文字,在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糖葫芦”时,叠映童年时某个有关“糖葫芦”的情景——永远怀念。正如荐评者所言,此文主旨多元。升格后,可分别变格为“童趣”或“朴实无华”话题作文,变格的途径是:依据话题,选择糖葫芦相关属性展开描述。  相似文献   

15.
编者推荐:变格后的作文提供了作文变格的宝贵经验——宽题窄做——只强化管风琴花"这种位于亚利桑那州索农拉沙漠的植物"的属性,从而凸显"找准位置"的主旨。  相似文献   

16.
两文所用的材料基本相同,而主旨不同。这是怎样办到的呢?第一,表述主体不同。“相互变格一”是老校长和狱方;“相互变格二”是威廉·哈维和塔·布克。第二,强化事件同主旨相关的属性, 淡化其不相关的属性。例如“打死狗”:“相互变格一”突出“老校长一没有大发雷霆,二没有给他任何纪律处分”;“相互变格二”突出“他坦然告诉老校长,自己只是想看看小狗的内脏结构……他的“坦诚”让他从老校长那里得到一项正合自己心意的“嘱托””。此文被强化的属性到彼文中却淡化了。  相似文献   

17.
生命的张力     
此文“秘密”一词立骨,它有两个层面的意蕴:表层“发财鱼的秘密”;深层“发财鱼的真正秘密”——更大的秘密——逼迫村民求发展。此文还可变格用于“近忧与远虑”的话题作文,变格措施是:将文中——“其中发黄的一张上写着:‘今天我没有告诉他们发财鱼的秘密,这或许是正确的,因为这样我便有了一个更大的秘密。’”——这句话展开写,对其中的“发黄”“今天”和“这或许是正确的”分别进行铺垫,从而凸显“远虑去近忧”的主旨;变格后作文标题改为“昨天的秘密”或“一张发黄的纸”。  相似文献   

18.
四季雨     
作者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运用“雨景”材料;在运用现成材料时,能依据新的主旨对材料作微调——变格成功的关键。两文写的是“四季雨”——各个季节都有其独自的特点,从而凸显了“全方位的幸福或休闲”。但是,对“雨”还有难度更高的写法——将某个季节雨的特点写透,以点带面,给人遐思。文中“踏着雾湿的小路”的“雾湿”应改为“湿润”;“在适当的时候伤春或悲秋”和“叹一叹年光逝,惜一惜韶华落”两处,在变格前作文中可保留——辩证说幸福,但在变格后作文中,对“最休闲”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19.
空座     
变格前后两篇出彩作文,都采用层层深入的手法凸显主旨。变格后作文变换了升格前作文题目中的动词,且在行文时围绕变换后的动词描写新的细节——变格方式。变格后作文中的“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宜更换为“现在怎么还有年轻人”。以更加凸显全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20.
理解     
信中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是道歉信的亮点,也是全文的出彩点。它从由宽容而至爱的角度诠释了“理解”——这句话凸显了“互爱”,自然对“互伤”也就能宽容。由于信中有了这一出彩点,结尾哲理性的议论才有了植根点。另外,此文“倔犟的婷微笑着向我走来”一语,将文章主旨拓深,“我俩部用微笑迎接我们的数学老师”一语,将文章主旨拓宽。建议就此文材料写一篇变格作文,题目为“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