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使高校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协调运行,找到一种最佳决策管理模式,一直是高教理论界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对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的原理方法,对高校权力的二元结构进行博弈分析,探索优化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大学内部治理结构问题不断凸显,主要表现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博弈的失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的起源在于形成基础和价值取向不同;而冲突的实质则在于利益争夺,主要表现为对话语权的争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博弈已经出现了一方吞噬另一方的"零和博弈"的趋势,学术权力陷入了"囚徒困境"。如何在冲突中寻求平衡的支点是解决该问题的核心,必须通过完善的制度设计,构建和谐的权力关系模式,从而营造和谐的高等教育生态圈。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中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弱化的现象,提出我国高校学术权力的回归要从内外两方面做起:一方面,政府要切实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另一方面,在高校内部管理中实行“学术权力决策,行政权力执行,其他权力监督”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4.
杨行勇 《教书育人》2009,(11):18-20
一、引论 所谓权力,指某种强制力或影响力。一般来说,我国公立高校内部的权力主要分为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学生权力和政党权力。这四种权力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高校内部主要权力结构,这种纵横交错的权力结构反映了高校组织内部不同权力主体的利益博弈。其中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高校内部两种重要的权力形式,如果我们将公立高校行政定义为以公权力的运用为核心的高校管理活动,那么公立高校行政权力则主要指公立高校管理活动时的公权力,  相似文献   

5.
高校内部的权力结构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制度要求改变传统的由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二元“构成的高校权力运作方式,应当由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学生权力“三足鼎立“的高校内部权力结构所取代。为此,必须着力化解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与学生权力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6.
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和谐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内部构建和谐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是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管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中存在行政权力泛化、权力界限模糊、职责分工不清等诸多问题。为了建立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和谐机制,应加强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法制化、规范化的组织制度建设;重视大学学术活动特点,充分发挥学术权力在决策、管理中的作用;完善民主管理,发挥各种利益群体的作用;借鉴国外高校管理经验,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特点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术权力的主体是多元的,目前我国高校主要存在着学者及其民主管理机构和行政官员及学校行政机构二元学术权力主体.针对高校学术权力内部结构失衡的现象,高校学术权力提升的方向有:加强学术民主管理权力,多元主体参与决策;权力中心适当下移,加强基层学术权力;淡化高校官本位现象;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汕头大学在教师聘任方面的新做法对学术权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内部权力运行机制行政化的主要表现及危害有:高校内部行政权力泛化,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学术组织与学术事务管理行政化,限制了其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行政人员挤占学术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高校管理活动行政化,降低了决策的科学性;"官本位"思想盛行,大学里功利氛围趋浓;受官僚习气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变形。高校内部权力运行应去行政化,其主要途径有: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落实教授治校的主体地位;完善大学内部权力结构,协调好多元权力之间的关系;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加强管理文化内涵建设,提升行政管理的效能;完善权力监督机制,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高校决策权力法律法规文本和高校决策权力的历史考察,发现我国高校决策权力由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和社会权力构成,高校决策权力结构关系的理想状态是“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监督”。但这种决策权力结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约束机制。建议的完善措施包括合理配置决策权、健全决策制度、规范决策程序、发挥权利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爽 《现代教育科学》2014,(11):22-24,33
不同的高校存在着不同的权力结构,结构化的权力相互作用生成了高校发展的内动力。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进行分析,由行政人员、教师、学生作为高校不同层面的权利主体所秉持的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发展权力,各拥属性,共轭共生,既相互干涉又共同推动着高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共同存在于高校这一特殊的组织中,二者基于不同的利益需求,呈现出不同的力量对比状态。文章针对这种现象,在有限理性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演化博弈模型,并求得博弈模型的演化稳定策略。其次,对模型的演化稳定策略及不同因素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用数值仿真算例验证相关研究结论,对比分析选择策略初始值、投入成本、奖罚基数及奖励分配系数、惩罚分配系数等发生变化时对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校行政权力学术化倾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中国高校从行政权力为主导向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并重的发展过程中 ,“双肩挑”型中层干部的普遍存在有着其必然性 ,体现了行政权力的学术化趋向。但行政权力的学术化趋势并不能代表高校学术权力的崛起 ,反而会有产生变异的可能。因此要逐步弱化管理干部“双肩挑”的倾向 ,从组成模式、能力结构、职业生涯设计、考核机制、价值观构建、保障机制等方面作出改进。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出现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弱化的现象,制约了高校科研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主要原因是受官本位思想及现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滞后的影响。应通过大学校长职业化、建立完善大学章程、落实院系办学主体地位、营造公平自由的学术环境、明确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分工与合作等途径,保证高校学术权力的真正回归。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西藏高校的管理也要适应时代需求和变化,不仅要在权力结构观方面树立新的理念,提高高校办学自主权,还应尝试“学术决策、行政执行”的运行管理新模式,在大学内部建立良好的权力约束机制,健全并完善学术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仍然存在,高校行政化问题尚未得到真正解决,需要对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的权力进行重新审视。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的权力博弈存在着学术权力导向、行政权力导向、权力互侵导向和权力合作导向等四种博弈结果,其权力边界可设定为学术事务型、行政事务型、兼容事务型和混合事务型等四种类型,可分别从权力分工、权力让渡、权力合作与权力规制的视角创新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的权力机制,以探究解决我国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要使高校发挥集体优势,提高组织效能,对教师的价值引导尤为重要。然而,现行高校的权力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有着不同价值追求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博弈失衡,以致于教师的价值选择陷入困境,这种困境主要体现在本体价值与工具价值的冲突,具体来说,是教师自我实现与外在价值标准的冲突和教育理想与行政权位的冲突等。然而,要缓解此价值冲突,让本体价值和工具价值和谐共生,权力运行机制的调整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校学术权力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学术权力”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概念。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是一对对称概念。它主要指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学位授予以及招生就业等方面的管理权力。学术权力在西方国家高校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而在我国高校中,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学术权力非常贫弱,基本上是以行政管理代替了学术管理。  相似文献   

18.
要使高校发挥集体优势,提高组织效能,对教师的价值引导尤为重要.然而,现行高校的权力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有着不同价值追求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博弈失衡,以致于教师的价值选择陷入困境,这种困境主要体现在本体价值与工具价值的冲突,具体来说,是教师自我实现与外在价值标准的冲突和教育理想与行政权位的冲突等.然而,要缓解此价值冲突,让本体价值和工具价值和谐共生,权力运行机制的调整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高校内部并存的两项基本权力,"行政化"的高校管理模式造成了高校行政权力或对立于学术权力、或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的结构失衡,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明晰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权责范围,构建运作有效的学术组织,建立民主决策的高校管理体制,可以重新梳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高校内部管理中的结构关系,使两者在高校发展中协调并存、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20.
高校权力结构及其效能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高等学校权力结构的成分和类型一般认为,高校的权力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其他利益群体权力。行政权力的主体是高校各管理层次中的领导和辅助人员,学术权力的主体是各学科领域、各专业中的著名学者、教授,其他利益群体权力的主体则是一般教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