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清初“桐城派”巨子方苞(1668—1749)曾因戴名世《南山集》案株连入狱。后来,他写成著名的《狱中杂记》。方苞下狱,是否仅仅由于家藏《南山集》书板?抑或还有其他潜在原因,也许是更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中学语文课本和各种文言文选本都采用了方苞的《狱中杂记》。此文作于康熙51年(公元1712年),时作者因《南山集》案牵连,囚刑部狱。他虽身负重刑,然耳闻目睹狱中种种暗无天日的惨状,怎能默尔而息,乃不顾自身  相似文献   

3.
《狱中杂记》是方苞因为“《南山集》文字狱”的牵连,被关进刑部狱以后亲眼目睹的纪录。它以丰富的事实材料,严峻的批判态度,揭露了封建时代监狱中的重重黑幕,有力地抨击了当时司法部门的罪恶情况。归纳篇中揭露监狱的黑暗与残酷,重要的有下列几点:一、监狱中的起居与卫生条件极端恶劣,  相似文献   

4.
方苞的《狱中杂记》,透露了清代监狱中官吏贪赃枉法,坏人逍遥法外,无辜者负屈含冤的真象。写得言简情实,典型性很强。人们都说它能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时代“司法”制度的罪恶和黑暗的认识。然而,这个效果并不是作者所希求的。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等二册《狱中杂记》“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僧某”一句中的“朱翁、余生”未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学参考书里补充注释是:“[朱翁、余生]朱翁,名书,安徽宿松人,《南山集》的作序者之一。余生即《南山集》中《与余生书》的余生。二人当时都因《南山集》案被关押在刑部狱。”  相似文献   

6.
方苞《狱中杂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对句中的“质其首”,高中语文第二册注作“就是‘以某首为质’。质,抵押品,这里作动词用。”在后面的知识短文《文言词的一些用法》中,更将该句列为“意动用法”的两个例句之一。如果说前者还只是不够明白、准确,那么后者就有明显的错误了。《狱中杂记》里的这句话,是揭露清代监狱里刽子手与其同伙们无孔不入地勒索犯人及其亲属的罪恶的。意思是说,只有对判处死刑的犯人没有可  相似文献   

7.
部编高中语文第二册的《狱中杂记》一文选自《方望溪全集》,作者方苞。 方苞,清代著名散文家,字凤九,又字灵皋,老年自号望溪,学者称望溪先生。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县)人。生于康熙七年(1668,卒于乾隆十四年(1F49)。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他论学宗法程(程颢、程颐)朱(朱熹),文章推崇韩(韩愈)柳(柳宗元),讲究“古文义法”,要求词语“雅洁”,为桐城派创始人。流传于世的有《方望溪全集》、《周官析疑》、《春秋通论》等,其文多为经说及书序碑传之属,惟《左忠毅公逸事》以及这篇《狱中杂记》,描写现实,暴露黑暗,堪称名篇。 方苞历经康、雍、乾三朝,在他所生活的这八十二年里,清王朝一方面对外用兵,  相似文献   

8.
一、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僧采,遘疫死,皆不应重罚。(高二册《狱中杂记》)其中“同官”,课本注释为;“县名,在现在陕西省铜川市一带。”将“同官”作如是解,我们认为很值得商榷。首先,从文章的语言环境看,“同官”当释为“同僚”。《狱中杂记》作为桐城派创始人方苞的代表作之一,被选作  相似文献   

9.
一、贬官流放①顷襄王怒而迁之。(《史记·屈原列传》) 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白居易《琵琶行》) ③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方苞《狱中杂记》)  相似文献   

10.
戴名世为桐城派之鼻祖,死于清康熙年间的“南山集案”,有关史料多遭禁毁,因而研究者对他生平中不少情节尤其是其家世考察不清。从新近发现的桐城《戴氏宗谱》,则可理清戴名世家世系列、确知戴名世与张英、姚士、方苞的关系,窥测“南山集案”对戴氏家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7.桐城派:清中叶的散文流派,提倡“义理、考据、词章”并重,语言简洁平淡。因成员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代表人物有方苞、姚鼐和刘大櫆,代表作有《狱中杂记》(方苞)和《登泰山记》(姚鼐)。  相似文献   

12.
一说到桐城文派,人们便自然地想到它的奠基者、创始人方苞;一提到方苞便会自然地联想到他的同乡好友戴名世.由于戴名世的《南山集》文字狱案,导致方苞生活、思想关键性的转折,才使得他有可能成为桐城文派的奠基者、创始人.这就是说戴名世与桐城文派有着非同一般的密切关系.但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人们对此的理解和认识是不太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正>《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方苞(1668—1749),清初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康熙五十年他的同乡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发。方苞曾为《南山集》作序,并保存书版,被牵连下狱。经人营救,免死,被编入汉军旗为奴。由于能文,以奴隶身分在皇宫南书房当差。雍正元年特赦,解除奴籍,从后宫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相似文献   

14.
康熙辛卯年,南山集案发,此案为有清一代著名的文字冤狱。编修戴名世著《南山集》,集中载桂王事并沿用前朝年号,成为政治攻击对象,被指为"悖逆",陷狱坐死,方苞曾为《南山集》作序,亦被牵涉在内。翻检同时期方苞的行文,其心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关涉到此一时期政府对文人政策的收放以及由此导致的文人心态层面的转变——由不合作转向对立面,政治因素成为文化分野最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读书,大抵不是一件强按牛头喝水的事情,需要自觉。康熙时的朱竹归田后,时值荒年,邻居"讶其日午无炊烟",乃"叩门馈以豆粥",发现他还是"书声琅琅不辍"。方苞以戴名世《南山集》案入狱,人家来探监,他便借此"谘经诹史"。狱友说:"君纵忘此地为圜土,身负死刑,奈旁观姗笑何?"判决书下来,方苞还在神态自若地读《礼经》。有人把书扔到地上,告诉他:要杀头了!方苞答:"朝闻道,夕死可也。"往前看,做官时的黄庭坚也是如此,刘声  相似文献   

16.
戴名世《南山集》案,发生在康熙皇帝当政晚期,所宣布的罪状是他在《与余生书》中引用了方孝标的《滇黔纪闻》,其中使用了前明永历年号,结果被逮系下狱,最后获皇帝特别恩典,免于凌迟,只处以斩刑,其他与案件有涉人犯,均免除死刑,分别受到流放或入旗的处分。《南山集》案究意如何构成?王树民《<南山集>案的透视》(刊《江淮论坛》1986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从形式上看,《南山集》案的性质与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课本中选了一些“记”体文章,它属于古文中的“杂记”类,可分为五大类: 一、游记类。游记是记述旅行见闻的一种文学形式,按其内容侧重点,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纯游记作品。如柳宗元《永州八记》、徐宏祖《徐霞客游记》。二是借记游来阐述某些哲理的游记。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等。二、记事类。这类作品主要是记述某一事件的经过情况的。如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方苞的《狱中杂记》等。三、记人类。这类杂记叙述历史上重要事迹。  相似文献   

18.
一、判断正误(在正确的后面打"√")1、黄宗羲和方苞都是清代人,他们写的《柳敬事传》和《狱中杂记》反映了统治阶级统治下的黑暗政治和人民的痛苦生活.()2、《百合花》中的主要人物“我”是—个为解放事业不辞辛苦、勇挑重担,善于团结同志,富于乐观主义精神的人.()3、《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初中我们还学过他的《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等.()4、"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恩格斯的这句话是说明马克思的敌人都不是他个人的敌人,而是整个无产阶级的大敌,也表现了马克思人格的伟大.()  相似文献   

19.
《左忠毅公逸事》是清代桐城派创始人之一的方苞在政治迫害和实际生活的体验中,继《获中杂记》之后写出的优秀作品之一。学习这篇文章,不论从思想立意或表达上,我们都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随事主体,贵乎精要”。《左忠毅公逸事》一文,恰恰具备这种特点。  相似文献   

20.
戴名世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决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十日,历时两年的《南山集》案最后裁定:作者戴名世由凌迟处死改大辟(砍头)正法,禁毁其书。其余与本案相关的两百多人全部免死。就中与名世关系最深的著名学者方苞,由于名臣李光第的极力保举,不但免死出狱,而且很快“入直南书房”,开始步入他作为康、雍、乾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