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朋友说:“小老板做事,中老板做市,大老板做势。”听后,我颇有感触,细细一琢磨,还真是那么回事呢!小老板不是因为企业规模小而得名,即使在大规模的企业里他或许也被叫做小老板。那是因为他只能应付一桩桩事情,整天忙于事务,脱不了身,在无限的忙碌中丢掉了自己,结果,一事无成,最多赚一点小钱。中老板的市场经济意识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校长职级制的到来对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旨在调动校长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对于新任校长来说,目标明确了,要求也更高了。为了更快胜任校长岗位,新任校长需要虚心做"学"者,细心做"笔"者,用心做"行"者,潜心做"研"者。  相似文献   

3.
《辽宁教育》2013,(8X):96-96
<正>又是一年绿树浓荫,阜新市高级中学门前两棵高大的皂角树满树蓬勃,欣欣向荣。从1980年大学毕业到阜新市高中任教,到1996年开始任校长至今,王兴文把人生中33年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阜高。他深深爱着这所学校,这里给了他成长的肥沃土壤,使他先后获得"市优秀班主任""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市十百千人才工程十人层次获得者""市优秀专家""市劳动模范""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省特级教师""省民主管理先进个人""省十佳校长""省劳动模范""国家先进教育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4.
"势",是中国古代书论里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论书以势为先。通过对历代书论中"势"的梳理可以看出"势"主要是指法度、力度、速度、趋向。"势"在中国古代书法中不仅表现在用笔中、结字中,也表现在书法审美欣赏之中。考察"书势"、"笔势"、"形势""体势"在书法中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研究、探索中国书法文化。书法家要创作出得"势"的作品,必须要理解和掌握"势"的概念,书写者要注重字形之外的神韵、骨力等笔势方面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鲜事物总是要有区别于旧有事物或别的相似事物的特质才可证明自己的真实存在。"小清新"与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小资""文青""愤青""重口味"等群体之间具有前后承接的关系,由价值判断看又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笔者从词源的角度定义了"小清新"的概念,并分析了"小清新"与愤青、小资、犬儒等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以德树人""素质教育"等理念,给学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用什么样的老师,培养什么样学生和怎样培养学生的严肃课题.前不久,看了绥化市教育局关工委下发的<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高震东在中国国内的讲演>材料,深受启迪,引发了我们对中学德育教育从小事抓起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钟乐江 《四川教育》2007,(10):10-10
曾经在一所学校采访,一位教师的话让我记忆犹新。她说,如果校长把教师当牛,我们就要拼命争取做人的权利;如果校长把教师当人,我们就会死心塌地地做牛。可见,不同的管理理念产生的管理效应是迥然不同的。"师本管理"的着眼点在人,在这一管理理念下,教师不是学校这盘棋上被随意摆布的"棋子",而是主动实现学校管理战略、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人,因此,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关爱人、激励人、成全人,唤醒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帮助其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达成学校发展目标。进行"师本管理",有的校长始终把教师放在重要位置,并通过一系列管理举措来凸显这一理念,让每一位教师切实感觉到"我很重要",并产生心理认同;有的校长和教师一起酝酿、构建出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以此凝聚教师,形成团队合力;有的校长将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名师培养工程",让教师在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获得对教育的良好体验……进行"师本管理",要让教师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在更大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舞台;要打破学校"壁垒",构建"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教师管理机制,促进教师流动,让教师有机会接触、吸纳多元学校文化,扩大教育视野,从更高、更广的层面去认识教育,进而改良教育。  相似文献   

8.
吴金根 《教育》2015,(2):27
一所学校事业的发展,品牌的打造,声誉的提升,需要校长和全体教职工用心、用情和用力地投入与付出。校长应该思考和发现学校的"已有""没有""需有""想有"和"能有"。思考作为身处"老"学校的"新"校长、"新"学校的"老"校长如何尽自己的知、情、意、行的所能和可能,与老师一起,进一步把"老"校做"新",把学校做"强",把教师做"亮",把学生做"优",把质量做"硬",真正地表达学校发展的理想和愿景。求知、学知因投入而愉悦,因愉悦而投入;事业、学业因奋斗而精彩,因精彩而奋斗。发展学校,需要校长的教育主张和激情,激活教师发展学校和发展自己的热情。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着  相似文献   

9.
"诗笔"叙事演进与传统叙事诗发展密切相关,亦是推动赋与不同文体交互的重要契机。"诗笔"叙事作为一种书写笔法,"以诗为体"的叙事属性决定其区别于"文笔""史笔"的语体特征与表达范式,且在特定文化氛围下,于早期叙事诗文本中有消融与转移之势。汉初,"诗笔"叙事入赋,汉赋始盛并将赋体铺陈推向高峰;汉末,大赋式微,"诗笔"叙事借由文体交互从赋体转出且"多途取道":"以赋为文""以赋为诗""赋入戏剧""赋入小说",实现赋与不同文体的交融互渗。"诗笔"叙事入赋体,转移了早期叙事诗文本的发展空间,从赋体转出则分化了叙事诗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新安小学是新安旅行团的母校。基于生活教育与新旅教育传统,提出了构建"三小"育人体系,即"敢为小先生""学做小主人""争当小好汉",这是我们寻找到的"自己的句子"。"三小"育人体系,既凝聚了办学目标与教育理想,也概括了办学路径与实施办法;在课堂中鼓励儿童做"小先生",打造"小先生制"的课堂;构建实施"小主人"德育微课程群,抓课程"落地",德育课程化。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效益。在设计提问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坚持提问要"全""小""进""趣",从而"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让政治课堂活起来,打造魅力课堂、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2.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3):F0004-F0004
陈建洪名校长工作室充分发挥名校长的引领、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理论学习""专家引领""走访考察""交流探讨""课题研究"与"名师工作室结对子送教送培"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校长、教师素养,为教育均衡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定势》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势"和与其密切联系的几个概念——"体"、"气"、"泽"的关系加以辨析,认为"势"这个概念在《定势》中理解为"语体标准"或"语体特点"较为恰当;由此指出几个在理解"定势"思想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给以相应的辨析。  相似文献   

14.
在王校长的办公桌上,放着两本特制的笔记本。一本是大红封面的“功劳簿”,一本是白色封面的“欠账本”。这是怎么回事?翻开“功劳簿”,你就会发现,里面分类详细记录着本校教职工的“功绩”。大到政府部门的表彰,小到帮助学生解决一个小难题,内容涉及教职工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职工做了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不论大小,王校长都会把它们记在“功劳簿”上。“欠账本”是由教职工本人填写的,主要将个人的缺点、存在的问题等自觉记录上,以待改正。王校长说,学校设置“功劳簿”与“欠账本”已有多年,每学期一归档,…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于假期做过中学生作文辅导班的工作,每天要批大约30篇中学生作文.在批阅作文过程中,常遇到"着""了"连用的难解的句子,彼时没有细做考虑,只是凭着语感划掉了"着""了"中的一个字.现在想来"着""了"用法是一个语法问题,既然有这样的问题存在,就有解释和研究的必要.下面举几个中学生作文中的例子: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健身课程作为一门学科,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本学科的固有特点,其中"动"是最基本特征。身体素质只有通过体育运动的"动"才能从量变到质变,增强体质。所以,体育运动通过"动"而达到健身目标。本文从营造"动""思"相随的教学环境,还学生一份自主;立足"动""创"结合的教学活动,使课堂充满情趣和活力;抓住"疑""思"连动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校长不是“当”的,校长是“做”的。校长是一种职业,所以应该把校长当作一种事业来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感受酸甜苦辣,体验快乐与激情,享受失落与成功,实现着人生的价值。做校长,不管是做什么样的校长,首先是要心到,其次是要辛苦,再次是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最后自然而然的成为“明星”校长。  相似文献   

18.
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我先后写过两篇评论文章。根据新的情况,打算再谈谈一些意见,试图对20多年的争论做点回顾,做点梳理工作,突出主要问题,着重想说:对所谓的"应试教育"一定要切实作一些理论探讨;对素质教育进行理论论证一定要严肃慎重;要恢复全面发展教育的权威,坚决跳出"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开战""转轨"的怪圈,鉴别、澄清"新课程理念"介入课程改革的理论是非,将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和实践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对于校长,社会、上级、教师、学生、家长,都用一杆杆无形的“秤”在称他。职位不大,但责任大;待遇不高,但标准高。校长如何才能顺利履行职责,追求事业成功?在多年的校长工作生涯中,我悟出了当校长的一些经验,归结起来,就是三个字——“情”、“理”、“法”。  相似文献   

20.
<正>德育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工作重要且永恒的课题。面对现实和未来,不论是从宏观视角还是从微观视角看,学校德育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着力点在提升内涵,塑造灵魂,引领青少年全面发展,彰显青春活力。作为学校德育建设第一责任人的校长,应当做明白人,真正弄清"为什么""抓什么""怎样抓"的问题,以大视野、大气魄、大举措,切实把德育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一、校长的德育站位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校长应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