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成都《华西晚报》是在1944年以后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高涨中起过重要宣传鼓动作用的报纸。创刊于1941年4月,1947年6月1日被查封。《华西晚报》的兴衰,反映了中国民主运动从皖南事变以后的低潮上升到抗战胜利前后的高潮,再由高潮跌入低潮,终于发展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我在《华西晚报》经历了民主运动由低潮到高涨起来的发展,在  相似文献   

2.
成都:两军对垒,捉对厮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学者认为成都报业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1997年,三国演义,《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关键词:市场意识。至1997年成都报业市场上一家败落两家做强的雏形初现。第二阶段:1998年-2001年,战国七雄,关键词:同质化。“七报大战”最直接的后果是竞争日益趋同化,最终导致七报一面。面对《华西》和《商报》的领先优势,其他五张报纸施以“近身肉搏”战术。新闻定位、  相似文献   

3.
晚报,是中国报刊史上一支新军。若从1863年我国领土上第一家由外国人创办的英文版《黄昏快报》追溯晚报的起源,它至今不过130多年的历史;如果以1898年中国人在上海办的第一张中文《晚报》作为起始计算,它到现在也还未满百岁。 中国共产党与晚报结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周恩来同志曾关心和指导过成都《华西晚报》、上海《联合晚报》的出版工作,这是我们党以晚报作为阵地,宣传抗日、动员民众的最初尝试。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4.
成都《华西晚报》是在1944年以后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高涨中起过重要宣传鼓动作用的报纸。创刊于1941年4月,1947年6月1日被查封。《华西晚报》的兴衰,反映了中国民主运动从皖南事变以后的低潮上升到抗战胜利前后的高潮,再由高潮跌入低潮,终于发展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我在《华西晚报》经历了民主运动由低潮到高涨起来的发展,在高潮中离开。现在回想那一段的工作和生活,虽然因为条件差,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满怀希望和信心,自觉地在完成一项历史性任务,这就是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我们痛恨国民党统治,下决心推翻它。为此目标奋斗,了无他念。所以当我要求一些旧友共同同忆往事的时候,大家都仿佛重新感受到了曾经充塞胸怀的战斗豪情,为我提供  相似文献   

5.
9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硝烟弥漫的报业战场上,冲出一彪“黑马”,如成都的《华西都市报》、西安的《华商报人郑州的《大河报》、武汉的《楚天都市报》等,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以说,郑州无人不知‘十河”、成都无人不知“华西”、西安无人不知“华商”。这彪“黑马”,就是当今报界的新型晚报——都市报。都市报一问世即受到都市市民的青睐,其发行量、广告收入也扶摇直上。1995年创办的《华西都市报》,日发行量已达50万份,到1997年广告收入达8O00多万元。都市报激活了我国报业市场,引发了区域件报、Dh竞争的战火.此种现象令人深思n一…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成都报业市场风云又起,几家都市报竟相“手术”,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成都4家市场化的报纸:成都商报、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以下简称商报、晚报,华西、天府),都有动作,原本形成的两军对垒(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捉对厮杀(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属下的几家报纸形成的四川日报对成都日报、华西对商报、天府对晚报)的格局,如今显得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7.
1945年12月20日,郭沐若同志为《华西晚报》题诗: 五年振笔争民主,人识华西有烛龙。今日九阴犹惨淡,相期努力破鸿蒙。题诗原件是我在父亲李衡(次平)的遗物中找到的,以前未曾听他讲过这件事。在四川和北京查阅资料,均未找到1946年元月的《华西晚报》,未敢遽断郭老此诗确已在当年发表。现综合父亲遗下的零星材料和查得的文献资料,对《华西晚报》作个简单的介绍。“华晚”的老同志健在的还多,如总经理田一平同志(现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主笔  相似文献   

8.
1998年底,《羊城晚报》推出了一个新的报道形式——“新闻连载”,随后《燕赵晚报》、《合肥晚报》、《成都商报》、《重庆晚报》、《平顶山晚报》、《银川晚报》等也先后采用了这一报道形式。一年多来,“新闻连载”已逐渐在全国晚报中推开,并以其快速抢眼的新闻,新颖活泼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成都:说长道短话“三报”──本刊《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读者座谈会实录本刊记者王刚时值盛夏,热浪滚滚,蓉城报界“火气”更旺。《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作为这个城市的三家主要城市报纸,更是各施高招,可谓好戏连台,竞争犹...  相似文献   

10.
董姣 《新闻世界》2012,(10):121-123
本文以《成都晚报》为研究对象,对其1963年至2012年的“学雷锋”报道的报道数量、消息来源、体裁种类、表达主题进行量化统计和分析,通过典型报道的角度来研究《成都晚报》自创刊以来“学雷锋”报道的变化,探讨报纸由官方话语向民间话语的转变,并试对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要求废除出版法和新闻检查制度一、成都新闻出版界的拒检运动 1945年9月,成都新闻出版界17个团体首先发起拒绝新闻检查运动,后来发展到34个团体,计有:《华西晚报》、《新中国日报》、《国论杂志》、《大学月刊》、《新世纪丛刊》、《天风周刊》、《文铎月刊》、《中学生月刊》、《开明少年》、《大义周刊》、《现代周刊》、《成都周刊》、《星期快报》、《青年园地》、《诗垦地》、《诗与音乐》、《士声周刊》、《福幼报》月刊、《大国民周报》、《新世周报》、  相似文献   

12.
1945年12月20日,郭沫若同志为《华西晚报》题诗:五年振笔争民主,人识华西有烛龙。今日九阴犹惨淡,相期努力破鸿蒙。题诗原件是我在父亲李衡(次平)的遗物中找到的,以前未曾听他讲过这件事。在四川和北京查阅资料,均未找到1946年元月的《华西晚报》,未敢遽断郭老此诗确已在当年  相似文献   

13.
重庆《新民报》,是南京《新民报》“报系”之一。1937年11月下旬南京即将失陷时迁至重庆,1938年1月15日在重庆复刊。l941年11月增出晚报。1943年6月,《新民报》总管理处决定在成都创建一社,先后出版晚报和日报。1949年4月、5月,南京、上海相继解放,两地  相似文献   

14.
一、所谓“宋代的晚报” 中国的晚报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有人竟把它追溯到宋代。兹将原文摘录于下: 据王士祯《池北偶谈》的记载,《邸报》到了 宋代分为《朝报》和《晚帖》。我们如果把《朝报》 比作今天的日报,那么《晚帖》就像现在的晚报。……《晚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晚报了。 —一陈华新《中国晚报史话》刊于1962年 10月1日《羊城晚报)  相似文献   

15.
新创     
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办“民意”栏目;《成都晚报》全新改版;《市场报》改为《中国能源报》;川报集团成都报道社成立;视频网站首次取得电视剧先发权  相似文献   

16.
天津《今晚报》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新闻时效快,赢得了好评,人称“晚报奇葩又一枝”,在天津和全国晚报界有相当影响。《今晚报》有哪些办报经验呢?前不久,我们访问《今晚报》总编辑李夫和副总编辑郭长久的时候,他们谈了这方面的体会。“《今晚报》是1984年创刊的。”身材高瘦、两鬓银丝的李夫同志对我们娓娓道来:“说到晚报,我认为全国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是独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传播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都市报的崛起就是这一变化的产物。成都的《华西都市报》、广州的《南方都市报》、长沙的《三湘都市报》、武汉的《楚天都市报》、西安的《三秦都市报》、郑州的《大河报》等都是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都市报。南京地区的《现代快报》、《江苏商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亦均属此类。“市民性”、“生活性”是都市报的内涵 ①。它借鉴了日报和晚报的一些特点 ,又不同于日报和晚报 ,也不同于以前专业性较强的社会文化类报纸。这些报纸面向市场 ,内容丰富多样 ,机制灵活 ,可以多方…  相似文献   

18.
《成都晚报》变靓 从5月16日起,《成都晚报》大改版,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19.
2005年3月28日,四川《成都晚报》发表了一篇报道《22岁女大学生要嫁48岁乞丐》。说是一位毕业于成都某名牌大学即将前往新加坡留学的22岁漂亮女孩,爱上了一位没有自理能力、目前只能靠乞讨度日的48岁落魄乞丐。之后,一些媒体争相报道。《成都晚报》报道的这则新闻,也成了各大网站的热门新闻,点击率和评论跟帖节节攀升,网友展开了激辩,有支持有反对,一时炒得热火朝天。最后,事实证明这是一则假新闻。对此事一直高度关注的读才感觉受了愚弄。一开始热炒“老乞丐娶女大学生”的各家媒体的公信力也受到了质疑。  相似文献   

20.
敢抓“活鱼”善抓“活鱼”──采写《共产党员杨孟清把感情砝码倾向群众》的体会张玉明十分幸运,我和雷仕忠采写的消息《共产党员杨孟清把感情砝码倾向群众》(刊成都晚报1993年7月25日一版头条),荣获四川省1993年度新闻奖一等奖。十分尴尬,十分惭愧。《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