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名篇多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极具审美价值,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的材料。(一)文言文作品中蕴含丰富的美育资源1.文言作品的形态美。文言作品中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独到的意旨美,高尚真挚的情感美,千变万化的结构美,异彩纷呈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2.
陈广林 《小学生》2010,(4):17-18
文言文教学如何渗透审美教育和培养审美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不能不认真考虑的问题。文言文的审美教育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言作品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陶冶。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具有神韵美,选作课文的文言作品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当今文言文教学普遍重字词句而轻审美教育,令人忧思。呵护文言文神韵重在朗读,提高语感,加强背诵积累,并及时调整、改进考试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4.
吕盼盼 《语文天地》2013,(11):45-46
高中阶段,学生接触到的古代文言作品越来越多,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文言作品简洁洗练的语句,优雅厚重的意蕴,浓郁深沉的情感,体现出巨大的审美价值。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作品之美陶冶学生情操,培育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5.
王盼 《考试周刊》2014,(39):24-25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审美教育缺失。选入高中教材的都是经典的文言篇目,其中蕴含丰富的语言美、人格美和文化美。因此,要想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就必须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郑震 《语文天地》2014,(4):31-32
文言文以其典雅简洁的文字、错落有致的句式、深厚悠长的意蕴,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今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往往侧重于实词意义、虚词用法、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的讲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言作品被解剖得支离破碎,文言课堂缺少了应有的语文味。文言文究竞教什么?文言中“言”即“文言”,或“文言阅读”;“文”就是文学、文化。所以讲解文言知识无可厚非,但不能以偏概全,忽视了文言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取向以及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7.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必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文言文的审美教育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言作品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陶冶。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8.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常常过于功利,教学重心放在文言知识讲解和解题能力培养上,忽视了文言文对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提升的作用。以《湖心亭看雪》一文为例,从增强学生审美体验的角度出发提出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从而提升学生审美鉴赏的能力与品味,让学生体验文言文之美。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学好文言作品,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审美情趣,能将中华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弘扬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对文言文兴趣不大,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41篇文言文,在教学文言文过程中开展审美教育,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的音韵美、语言美、思想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语文素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的解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今初中语文课堂对于文言文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相对于已经达到了一定古代汉语理解水平的初中学生而言,此时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意识渗透与人格培养是相当合时宜的。审美与人格作为中学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是文言教学的两大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接触到的古代文言作品越来越多,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更是达到了全书的三分之一。文言作品简洁洗练的语句,优雅厚重的意蕴,浓郁深沉的情感,体现出巨大的审美价值。在文言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作品之美陶冶学生情操,培育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13.
张驰 《广西教育》2013,(12):44-44
初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有差异的。初中语文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高中语文课标提出:"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4.
当今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一些过于讲究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往往在不自觉中淡化了对美的追求,弱化了文言文教学的审美体验,笔者以为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文言文中蕴涵的美的因素,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  相似文献   

15.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经典的文言作品,学习文言作品对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就当前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提出四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改变文言文课堂中的浅层教学现象,使文言文走向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现在台湾等地还保留其一定的交际功能,文言文的许多语句,仍然“活”在现代交际传媒中。文言中的许多成语典故、名言警句今天仍经常被引用。学习文质兼美的文言文,可以培养同学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审美创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审美教育的缺失.文言文教学要渗透审美教育,因为文言文作品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身就是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美的东西总是让人赏心悦目难以忘却。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精粹,可以说是历经大浪淘沙,剩下的几乎都是字字珠玑。在古文教学中,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其中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吸收。但作为传承这种精髓的文言文教学,却偏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要改善这种现状,使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审美愉悦,充分发掘文言文教学的美的因素,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美,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能够流传千古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刘毅 《中学文科》2007,(12):72-72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除了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外,还必须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感受形式美、人物美、情感美和思想美。所谓审美体验,其实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以诵读为主渠道,以作者心境为出发点,同时具有鲜明的审美价值取向的阅读欣赏活动。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注意寻找情与景的交融点,语言和思想的结合点,叙事与议理的转折点,时代背景与作者心境的联系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言文是其虽丰厚的载体。教学文言文可以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可是很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对文言文越来越厌弃,认为它纯粹是由枯燥的文言词句堆砌而成的古董。虽然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进述,学生却无动于衷,有的甚至神游天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