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 寻找言语感觉 1.关注四次感叹. 师:作者刘成章先生在文中发出的四次感叹是—— 生: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这四句话. (生读书圈画) 师:谁把这四次感叹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乍一听,这四句话有点重复哕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 生:不是. 师:四句话,四个“好”字,现在哪位同学把写“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相似文献   

2.
西安烟草企业文化发展现状使烟草企业文化的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烟草企业文化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烟草企业文化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烟草企业文化的建设更倾向于以人为中心.西安烟草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烟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作用不明显;烟草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企业改革相分离;烟草企业对客户至上的认识不深;烟草企业品牌建设存在误区,提出了四点建议:充分利用企业家资源,发挥企业家精神的作用;西安烟草企业文化建设要同企业改革与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效应;客户至上是西安烟草企业文化的精髓;西安烟草企业应着重区分品牌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王会山 《中国德育》2013,(11):52-53
南营子小学的学生要牢记四句话:"课堂学习,生动活泼;楼道行走,慢步轻声;教室交谈,平声静气;操场活动,生龙活虎。"书写着这四句话的展板就挂在教室靠近楼道一侧的墙壁上,它的"邻居"——另一块展板上写着《南营子小学习惯养成教育工程60条》。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燕山大学高教课题“外语教学知识·能力·素质三合——培养模式”的前期研究结果,主要是对外语教学过程中知识·能力·素质三合——培养模式的前瞻性理论探讨,其核心是有关21世纪高等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素质,包括语言素质和文化素养两大部分。全文由四部分组成:①外语教学现状分析;②关于借鉴国外教育学界主流教育模式问题;③外语学习中的文化因素;④外语学习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5.
微言选粹     
《陕西教育》2014,(7):91-92
@思想聚焦:常常听人说这个人没文化,文化到底是什么?今天看到了一个很靠谱的解释——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相似文献   

6.
日前 ,国家经贸委培训司在北京召开全国企业培训工作会议 ,会议的主要议题有两个 :第一 ,国家经贸委蒋黔贵副主任做了关于1999—2000年经济形势及2000年企业培训工作的报告。报告指出 :培训工作首先要服务于改革与发展的大局 ;其次是要抓好培训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三是要精心编制好“十五”期间经营管理者的培训纲要 ;四是加强培训队伍建设。第二 ,培训司司长王忠明对1999年企业培训工作做全面总结并部署2000年培训的工作要点。王司长指出 :世纪末的培训工作可以用两句话概括 :“革固鼎新 ,步伐加快”。培训概念的社会认…  相似文献   

7.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至今已整整四年。在这四年间,大家围绕课程改革,看了很多,听了很多,做了很多,也想了很多,思想非常活跃,但也比较混乱。课程改革的理念推动了实验教学改革,但由于对理念理解有误区,因此,对实验教学产生了一些干扰。怎样正确地应对课程改革呢?这是一个摆在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好课程改革,这四个方面可简要地归结为四句话:第一,态度要积极;第二,步子要稳妥;第三,目标要明确;第四,重点要突出。  相似文献   

8.
(一)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小时侯口吃,面对别人的嘲讽,他很自卑。但他的母亲却说:“孩子,这是因为你的嘴巴无法跟上你的聪明的缘故。”后来,杰克·韦尔奇在自传中写道:“这是我听到的最妙的一句话。就是这句话使我抖起了精神。”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有效达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过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可以用四句话概括:课堂教学目标体现不同学生的差异;课堂教学类型激发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形态满足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至今已整整四年.在这四年间,大家围绕课程改革,看了很多,听了很多,做了很多,也想了很多,思想非常活跃,但也比较混乱.课程改革的理念推动了实验教学改革,但由于对理念理解有误区,因此,对实验教学产生了一些干扰.怎样正确地应对课程改革呢?这是一个摆在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好课程改革,这四个方面可简要地归结为四句话:第一,态度要积极;第二,步子要稳妥;第三,目标要明确;第四,重点要突出.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的几个策略问题——以香港为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阐述了社会转型期香港教育与课程改革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文章基于国际视野对当前香港课程改革的四个策略问题展开系统探讨 ,这就是 :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教育反思”水平 ;校本课程发展及专业文化发展的确立 ;课程改革与文化 ;欧洲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文中在条列经典的个人收入分配模式之后,指出了我国分配领域改革开放前后的问题和成绩;现在应把国有制企业当作个人收入分配改革的主要领域。作者指出,分配制度的研究要树立全面系统的观点:(一)社会主义福利——普照城市居民的光,有其正、负面的效应;(二)现行企业制度——国家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与企业对国家政府的依赖;(三)机会不均等——劳动力缺乏流动;(四)意识形态的潜流——大家都有饭吃。而转轨的关键之一,是企业制度的改革,以保证分配机制的改变,文中重点论述了股份制的作用;关键之二,是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这是一种利益再分配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闹花灯》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元宵节夜晚人们闹花灯的欢乐场面 ,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和对未来的憧憬。全文共三个自然段 ,其中第二自然段是重点段。该段共有四句话 ,四句话中第三句又是重点段中的重点句 ,把握好这一句 ,对充分感悟闹花灯的欢乐气氛起关键作用。所以在教学中 ,我这样层层引导 :师 :第三句话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生 (齐说 ) :龙灯。师 :龙灯可神奇、可好看了。谁愿意来读第三句话 ?(学生纷纷举手 )师 :告诉你们 ,这句话我读了好多遍都没能读好 ,现在给你们时间练一练 ,等会儿 ,和我比一比 ,看谁读得好 !(学生自由练…  相似文献   

14.
王营 《今日教育》2010,(10):30-30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刘永宽说,课堂教学要教会学生讲四句话:第一句话是“老师,我还不懂”;第二句话是“老师,我懂了”;第三句话是“老师,我不同意”;第四句话是“老师,让我来说”。这四句话可称得上课堂教学的至理箴言。  相似文献   

15.
用主题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桃源故事,可以发现其在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三大主题:桃源人境——农耕文化的理想王国;桃源仙境——世俗人生的极乐世界;桃源心境——隐逸文人的精神归宿。这三大主题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有着说不尽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高婉 《辽宁教育》2003,(11):4-5
教育始终是围绕着以下五个问题与时俱进地改革和发展着。第一是:培养什么人——也就是培养目标问题;第二是:用什么去培养——这涉及到课程、教材和教育信息;第三是怎么样来培养——这涉及到办学体制、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第四是:什么样人来培养——这涉及到管理者(校长)、教育者(教师)的素质;第五是按经验培养还是按科学培养——这涉及到教育科学研究。等等。 这五个问题应当是教育的永恒问题,同时也是个常青常新的问题。我们所说的教育要与时俱进,也就是  相似文献   

17.
一自封“大玩学家”1993年我在广州给一个从事旅游业的企业题字,写了六句话:玩是人生的根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广州一家报纸为此发表一个报道,说“大玩家于光远如是说”云云。其实我只是非常重视“玩”,对“玩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但是自己却很不会玩。玩不是我的“特长”,而是我的“特短”。我曾用这样四句话来自己嘲  相似文献   

18.
“生活贵有领悟,读书贵有心得,作文贵有新意”。这句话说的是三件事,但贯穿其中的却是同一个东西——创造性;“领悟”,“心得”,“新意”的本质都是创造,它们都是创造的成果。所以从作文方面看,这三件事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文章的“新意”是前二者的表达,而生活的“领悟”和读书的“心得”则是文章“新意”的来源。明白这一点,对于写好作文是颇为紧要的的事情。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先说文章的新意来自对生活的领悟。如有篇题为《说明星》的作文,说中学生里面有一支“追星族”队伍,他们追歌星,“都以与歌星留过影,握过手,得到他们的签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礼记.中庸》开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三句话出发,对其作了简扼描述。在此基础上,首先,论述了道与文化的关系,论述了文化就是"人"化,就是以"文"化人、以"人"化物。其次,论述了教育就是文化的教育,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是"率性",是素质教育;教育的手段是文化育人,是"修道",是文化教育;特别论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裂。最后,论述了"性"、素质,讨论了先天基因、后天环境、个人主观因素三者的关系;讨论了素质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认为当前必须坚持全面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编缉同志: 今来信请教一问题: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阿Q正传》一文中,有这样的一句:“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将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一天——三更四点,有一只大乌篷船到了赵府上的河埠头。”在这句话中“三更四点”指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刻或时段? 《高中语文教案》解释为:“三更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