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桃源主题诗歌在继承唐宋时期以桃源为仙乡幻境、隐逸之境、理想社会、现实世界等四种阐释倾向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包括仙乡幻境之宗教化、双重主题之矛盾化,这些变化与元代文人际遇、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唐诗中的桃源典故多指仙境,值得关注的是桃源与刘晨、阮肇入天台故事的合流,由此桃源典故衍生出情爱主题,这在女性作者中更为明显。两个典故合流的原因在于故事和叙述模式的相似性,以及桃花在诗歌中与女性的联系。桃源的情爱主题影响到了唐宋词与元明戏曲的创作,"桃源行"、"阮郎归"、"醉桃源"等多个词牌名的产生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3.
奥运会主题口号是奥运会理念和举办国文化的高度凝练。"永远的朋友"——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口号。"分享奥林匹克精神"——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现代化,是伴随中国社会现代化整个历史进程的。中国文化包括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两个层面。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活动内化和积淀的产物和表现。基本特征:半大陆——半海洋文化;农业——封建文化;血缘——生殖文化;伦理——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模式:原生态模式——“儒道互补”;再生态模式——“儒释道合流”。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基本模式:原生态模式——“五四”文化精神;再生态模式——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刘志坚先生是湖南著名的散文作家,其创作成就在湖南文学界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专门考察其散文的三大主题脉络:一是乡土情怀;二是市井心态;三是人生禅悟。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在明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下,从态度、精神理念等方面探讨了创新山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五大基本原则;然后从校园文化建设的三大主要内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关系入手,着重分析了山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必须坚持的思路创新、主题创新等四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反抗精神的象征,是生命穷促时叫出来的一种革命。”(郭沫若《文艺论集》)桃源情结正是这种反抗精神的表现。在动荡的社会里,文人难免面临着痛苦的抉择,这是由文人对时势的思考和取向决定的。现实社会复杂而又残酷,文人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又无力改变社会命运时,难免对社会产生不满,社会责任感强的文人尤其如此。因为关注个人命运、国家前途和社会兴衰,他们陷入深深的痛苦和忧患之中。这种痛苦和忧患常常使文人们幻想美好的社会设想并以此来表达心灵的抗争。世外桃源正是这种社会设想的经典之作。我们不妨把这种反抗意识称为文人的桃…  相似文献   

8.
从北京大学改革三大传统典礼活动的背景、内容和具体做法,提炼出工作改革的关键概念——现代手段、情感路线、教育内涵、文化意蕴,并提出改革高校典礼活动的三条思路:把典礼活动打造成引人瞩目的高校文化盛典;在典礼活动中始终贯彻大学育人的核心主题;让典礼活动充分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9.
张学思 《学语文》2021,(2):80-82
门罗小说中除了逃离之外,回归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小说中的主人公有的在中年以后踏上了返乡之路,寻找生命记忆中的归属感。门罗本人有意识地叙述其家族故事,挖掘其家族内在文化精神,尤其是父系家族的苏格兰文化血统,苏格兰文化精神中的一些特质也成为加拿大早期移民顽强精神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大学生公寓园区文化建设中德育功能实现的现实价值着手,提出了在公寓园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中实现德育功能的具体途径,阐述了公寓园区文化建设中实现德育功能应把握“构建文化体系、培养德育自觉、开展主题活动”等三大关键点。  相似文献   

11.
明万历年间,汤显祖在遂昌任县令,他励精图治,成就了遂昌桃源仙县的美誉,桃源仙县遂昌滋养了汤显祖,仙县风光引得他诗情勃发,留下了许多吟诵遂昌美丽山水的诗篇;桃源仙县的安逸和闲暇,促使他改定了《紫钗记》,酝酿写作了《牡丹亭》。继而,他的桃源仙县之梦的幻灭,促使他的政治思想进一步成熟,创作主题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电影《画皮》刻意凸显"真爱救世"的主题,结果导致影片情节散落、人物扭曲、主题缺失,这种片面强调崇高主题的作法是当前流行文化中媚俗现象的典型表现。在媚俗与严肃的两难选择中,导演选择了"普世价值"主题——"真爱"作为《画皮》的救赎法门,这又使得《画皮》陷入了主题自我否定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横街镇"桃源文化"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桃源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将"桃源文化"列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不仅可以弘扬和传承优秀乡土文化,而且能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石头是中国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质。当它引入文化艺术领域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石刻艺术,积淀了中国的崇石文化观念。史前岩画与汉画象石是中国文化史上两个不同的阶段,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呈现着共同的审美情趣。从而孕育和逐步形成了中国文化中的金石趣味,进而确立为一种金石精神,在审美范畴中集中体现着一种观念、一种人格,成为众所公认的艺术品德和人格的规范——中国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潇湘一词由地理走进了文学,从先秦到东晋完成了包含舜帝、二妃、屈原、渔父、桃源等众多元素的潇湘意象群的建构,成为文人"潇湘情结"的情感寄托,用以抒发其怀才不遇的幽怨和向往隐逸的情怀。"潇湘妃子"林黛玉的出现对潇湘意象群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继二妃之后她再度演绎了永恒的爱情传奇,与之前的文学作品共同表现出潇湘意象群所包含的贬谪、归隐、爱恋三大主题。  相似文献   

16.
奥运会主题口号是奥运会理念和举办国文化的高度凝练:永远的朋友——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口号分享奥林匹克精神——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口号点燃心中之火——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口号  相似文献   

17.
社会进步的基础是企业。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改革。改革深化的方向是自主。自主经营的依靠是文化。这四句话是多年观察思考后作出的一个判断。如果这四句话正确地反映了客观的真理,那么,在座的老年和中青年学者主观上要做的事便是:——把主要的希望寄托在企业身上;——从各方面支持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出主意想办法;——帮助企业提高文化素质。这里说的文化是广义的。它包括:  相似文献   

18.
从构成要素看,和谐精神包括了三个基本方面:人文是和谐精神的基本取向;整合是和谐精神的基本方式;德性是和谐精神的基本途径.同时,人文、整合、德性又具有互动性与整体性.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弘扬和谐需要正确处理人文、整合、德性之间的关系: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养和谐精神的载体;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把握和谐精神的方向;积极推进创新,增强和谐精神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于晓利 《文教资料》2009,(28):18-19
出走与回归是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中多次出现的主题,我们从这一主题中可以看出作家对于个体拯救之路的追寻与探索。本文以《谢尔盖神父》为例,解读托尔斯泰笔下主人公出走与回归的深刻内涵:对尘世失望而出家隐修的完美主义者谢尔盖神父并没有在修道院中找到精神的归宿.其隐修的失败是终极关怀与现实关切相脱离的必然结局;最后他从农妇帕申卡的普通生活中得到启示:融入大众、融入人群——这才是个体精神的返乡之路。  相似文献   

20.
《桃花源记》是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散文中的名篇。该文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几个曲折离奇的情节贯穿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没有掠夺和战乱,人人劳动、生活富足而又安宁淳朴的理想社会。细细品读此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解析其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