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语言转向"是哲学主题由近代的认识论转向现代的语言论,是对西方主流价值的质疑和批判,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认识"语言转向"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事实和必要性,注重高校"语言转向"的调查研究,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语言转向"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根基,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世界视野.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进行现代化转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目标理想化、过程知性化、方法说教化的情况。通过指导受教育者认真做人、踏实做事、灵活处事实现由"成圣"到"成人"的目标转向;通过立足完整生活、体验现实生活、构建可能生活实现由知识到生活的过程转向;通过树立导育意识、形成导育能力、提高导育水平实现由说教到重导育的方法转向。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教育转型对研究生教育的内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生教育发展重点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培养目标由学术型为主转向学术型与应用型并重、就业结构从"学术型就业"转向"能力型就业"、人才竞争由本土化转向国际化都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更多挑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专业性、实践开拓性、实效性和前瞻性面对挑战,牢固树立大教师观,高度重视以党建为核心的集体组织机构建设;要充满"生情"地服务于研究生发展需要,服务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大局。  相似文献   

4.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要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把握好以人为本原则、有效平衡原则、合理激励原则;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落实人文关怀,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即工作思路上从以教育人为主转向以关心人、服务人为主,内容上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向综合性实践教育,方法上从居高临下的灌输教育模式转向沟通谈心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在内容选择上,重视政治功能,具有强烈的社会政治倾向性;在价值观教育上,由盛行个人主义价值自由向强调社会价值认同转化;在品德教育上,由忽视转向重视,并向传统道德回归;在教育方式上,由偏重“灌输”向“灌输与渗透”并重转变。文章认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已形成了科学体系,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仍需要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并不断改进。而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点。一是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占领思想阵地,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二是要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土壤,…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做好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根本保证。在新形势下,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在思路上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在内容上由单一的思想教育向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转变;在形式上由集中、统一、大型的活动向小型、灵活、多样的方式转变。其次要注重艺术,增强效果。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示范,树立榜样,以行为感染人。第三要紧扣主题,找准切入点。要靠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靠细致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靠立体教育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靠正面激励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鞭策力;靠健全体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的盛行正在重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的定位及其关系。扭转系统要素匹配失衡、矫正教育主导功能逆转、满足受教育者参与教育过程需求、强化教育内容中的价值认同、顺应现代技术嵌入教育环节的教育社会化发展趋势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自媒体环境挑战的诉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建设从注重相对闭合的内循环向相对开放的外循环转向;教育模式从侧重方向性信息传输向交互式引领转向;教育载体功能发挥从事后应对向前瞻规划转向;教育者角色从"网络旁观者"向"网络舆论领袖"转向;制度设计从关注规范性向关注预防性转向等是契合自媒体发展,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主要路向。  相似文献   

8.
在接受问题视域下,接受美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把期待视野、审美经验、读者参与和第二文本等接受美学理论的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将意味着一种思路的转换,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关注的视角由教育者转向受教育者,由教育转向接受,从灌输论转向接受论,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9.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学化,需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外部化现状,转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实现从工作研究到科学研究的转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外部化的主要现象有外在化现象、时政化倾向、移植化存在、思辨性传统、工作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的途径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研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内部研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事实研究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理论的研究。从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与科学研究的区别与联系出发,从转变知识理念入手,区别经验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科学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外部化束缚,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部化,努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从工作研究向科学研究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之际,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艰巨,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要学会运用相关传播理论,有成效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极富成效的。从根本上说,这种成效源于该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创新。井冈山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创新主要表现在: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制度上,实行党委集体领导制度;在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制度上,确立"支部建在连上";在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制度上,创立党代表制度;在思想政治工作民主制度上,设立士兵委员会制度;在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制度上,建立宣传兵制度;在思想政治工作纪律制度上,厉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回顾井冈山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创新,对于从制度层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至此"三全育人"的理念受到广泛重视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具体工作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进行了探讨。分析研究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重要性;阐述了正确评估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必须突出工作的实效性;指出了高校要卓有成效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必须做出“转变”,从八个方面推陈出新,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新的形势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新的观念。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五个转变:在价值取向上,从狭隘视野到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在工作重点上,从重视理论建树到面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转变;在目的上,从"知之"到大学生"笃行"的转变;在体制和机制上,从简单工作到建立健全互动开放工作系统的转变;在成效上,从短期效应到注重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理论的探讨和工作推进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根本途径,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的根本保证;落实"三贴近"要求,既要讲适应又要讲引导。以"三贴近"为视角,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重视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更要重视调动高校教师自觉提高业务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此相应,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途径必须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的的转向 ;思想政治工作切入点的选择 ;思想政治工作的超前性和开放性 ;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全员化、专家化及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现代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提升亲和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面临着"亲"无底线、貌"和"神离、"力"有未逮等问题.为此,必须从教育边界上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亲与疏",教育目标上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和与合",方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上的"效与力".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观念和方法上勇于创新,努力实现四个转变。由"两张皮"向"渗透型"转变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脱节的"两张皮"现象,以克服思想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工作要创新,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工作理念上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性化";在工作方法上创新,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在运行机制上创新,主动创造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在工作内容上创新,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在工作手段上创新,充分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进企业,实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为了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党和政府制定出台了大量相关政策文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政策的变迁发展是一个新政策不断产生、发展和替代旧政策,逐步走向完善、成熟和基本定型的过程。其发展演进的总特征是:从强调对人“思想改造”到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走向以人为本;由重视课程设置转向注重整体建构,逐步形成完备的政策体系;由模仿借鉴转向科学设计,坚持走中国自主探索道路;政策制定由频繁变动走向相对稳定,趋向成熟定型;党和政府始终坚持牢牢把握政策制定的领导权、主动权,同时注重吸纳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参与,民主性、科学性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