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永松 《文教资料》2006,(3):185-186
学校管理者要组织和激励教职工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就必须了解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教职工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掌握一些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激励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在学校管理中,采取各种形式的激励手段,可以调动学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因此理解掌握并能自觉运用激励理论是学校管理工作极为重要的一环。心理学所说的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可表示为:需要引起人的动机,动机又引起行为,行为又指向一定的目标。所以激励过程其实质就是要使刺激变量(即对有机体的反应发生影响的刺激条件,如环境刺激、目标反馈等)引…  相似文献   

2.
一、激励的理论基础 1.内容型理论。这类理论是以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求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它的中心任务就是了解人的各种需要以及满足优势需要,取得最佳的激励效果。主要代表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理弗的ERC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相似文献   

3.
人的各种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而动机又产生于人本身存在的各种需要。对人进行不断激励的过程,实际是指从人一定的需要(未满足的需要)出发,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进而实现人自身需要的满足,而后又为满足新的需要产生新的行为的过程。有效的激励模式和激励制度是保证被激励者最  相似文献   

4.
目标设置理论(Goal Setting Theor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克(E.A.Locke)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使人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5.
激励主要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目标而努力的过程。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是由他所体验到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或未达到的目标所引起的。这种需要或目标,既可以是生理或物质上,也可以是心理或精神上的。现实生活中,人的需要往往不是一种,而是会同时存在多种需要。这些需要的强弱也随时会发生变化。在任何时候,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总是由其全部需要结构中最重要、最强烈的需要动机所支配、决定的。这种最重要、最强烈的需要就叫优势需要…  相似文献   

6.
一、激励的理论基础1.内容型理论。这类理论是以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求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它的中心任务就是了解人的各种需要以及满足优势需要,取得最佳的激励效果。主要代表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理弗的ERC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2.过程型理论。这类理论从激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的过程来探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维持等问题。具有代表性的是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  相似文献   

7.
目标激励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理论,对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运用目标激励,实施学生管理,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一、目标激励的一般涵义和原理目标是指行为的指向或行动的对象客体,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行动所要产生的结果。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使人产生内在动力,以促使个体更积极地实现目标。人类的行为是有目的的自觉行为。人们行为的发生既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又与其内在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是外部因素与内在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行为发生的基础决定于人的内部需要和动机,…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种途径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激励,加速其成长,是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者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本文试对青年教师激励的模式进行论述.一、从深层次上建立模式由需要引起动机,由动机产生行为.人的动机性行为都是有目的的,是在动机的驱动下去实现某个目标.青年教师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动机也是多个的,这就构成了需要体系和动机体系.而其目标则决定于主导需要、  相似文献   

9.
激励,就是思想教育中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心理学和行为学告诉我们:激励主要是指用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其产生一种内驱力,推动人做出指向目标的行为。所以,激励的核心问题是看其动机是不是被激发了,被激发的动机越强烈,激励水平越高,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也越高,预定目标完成得越好,取得的成绩也会越大。动机来源于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一、激励和需要、动机的关系 在我们所用的《学校管理心理学》教材中,分章讲述了激励的理论、需要和动机,这可以让学员分别获得这些方面的知识。但由于这些内容是单独设章讲授的。所以,学员往往无法将其横向联系起来认识,即把握不住激励、需要、动机的内在联系。 所谓激励,是指有着未满足的需要与欲望的人,在受到一定刺激(内外诱因)后,就会激发起行为动机,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和行为过程。简言之,激励就是针对人的未满足的需要,采用各种手段,激发起行为动机,调动其活动积极性的过程,它是和动机与需要密不可分的。其关系可以这样表述:  相似文献   

11.
国外激励心理学理论研究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任何追求都来源于心理的需求。从心理学上解释科技奖励制度的起源,具有积极的意义。以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去考察科技奖励制度的起源,就可以把科技奖励制度看作是一种制度化的心理激励形式。通过激励心理的分析,为人类从事科技活动这种高层次的追求提供动力。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意志行动开始于需要以及由需要而引起动机。具体说,人受到刺激产生了需要,需要不满足时,引起心理紧张,成为寻找目标以满足需要的驱动力,由此而激发了动机。支配行为的动机除需要外,还有愿望、意志、情感、兴趣、价值观等因素。奖励的本质在于对人的激励作用。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中,科技奖励对  相似文献   

12.
“激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心理的激励就是通过某种内外诱因的刺激,激起人们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外在的刺激内化成为个人的自觉的行动过程[1]一个激励的心理过程,可由下图表示:上图告诉我们,一个激励的心理过程,由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导致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达成,需要得到满足,随后又产生新的需要[2]。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可作为一种方法,使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并由此引起学习动机;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教师指导学生产生学习的行为,从而最终实现学习目标。激励法在作文教学过…  相似文献   

13.
一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是需要引起的。动机对人的行为有强化作用,因而产生了“强化理论”。在行为科学理论中,“强化理论”属激励理论系统。行为科学认为激励职工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三条重要的途径:一是通过满足职工需要的途径;二是通过设置适当的目标的途径;三是运用强化原理及时反馈的途径。而强化原理则是影响和引导职工行为的一种重要方法。具体讲强化是指能够加强或减弱人的行为一种刺激。它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如果行为结果对本身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这是正强化。当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削弱或消失,即负强化。一般说来,要改变一个职工的行为,对于管理者来说正负强化有四种形式可供参考,正负强化各两种:  相似文献   

14.
激励理论在现代领导活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 20世纪中叶,国外管理心理学家、行为科学专家就比较重视对激励理论的研究。近 10年来,国外有些学者认为,沟通、协调和激励,是领导者的主要领导活动。其中的激励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在现代领导实践中,领导者激励下属的主要途径有:一是改善认知,指导人的行为;二是端正动机,影响人的行为;三是满足(合理)需要,激发人的行为;四是设置目标,引导人的行为;五是及时反馈,强化人的行为。实践表明,下属受激励程度愈高,就会愈加努力地工作,成绩就会愈大;反之,工作积极性就会下降,其成绩也…  相似文献   

15.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其实质是调动人的行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心理与行为的全过程来看,激励主要是指由未满足的需要而产生的紧张开始,再由一个事实上的刺激而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由动机引起目标导向与目标行为,进而实现目标。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对教师动机心理的激发,唤起教师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激起教师对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意志行动开始于需要以及由需要而引起动机”,即一个人的行为一般总是与他的需要、动机等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人受到刺激产生了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不安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并成为寻求目标以满足需要的驱动力,推动人们的活动向目标前进。可见,需要是产生人的行为的最主要原动力。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如果将这种因需要欲望而引起的行为原动力投向工作,那么它就会成为个体工作积极性的源泉。由此又涉及管理学的另一个概念———激励,因为激励是持续地激发人们的工作动机,使其心理过程始终保持在兴奋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激励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或者说,激励是引起个体产生明确的目标指向特定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从广义上说,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促使个体有效地完成行为目标。可见,激励的实质就是激发动机,动机被激发得越强烈,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也越高,取得的绩效也越好。  相似文献   

18.
激励是根据人的需要、动机、目的和行为,对人进行某种刺激以发掘人的积极因素,调动和发挥其才能、智慧和潜力,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行为过程。根据工作对象的实际,我们应该适时对其进行目标激励,或期望激励、典型激励、情感激励、信任激励、评价激励等。  相似文献   

19.
用需要层次理论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要围绕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教师的责任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管理水平,乃至提高整个学校的水平。如何提高教师积极性,可采用的方法很多,但不同的方法,激励的效果不同;同一方法对不同的教师、同一教师在不同时期激励效果也不相同。按照行为科学理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因此,要使教师的行为和学校管理目标相统一,必须从研究教师的需要出发,通过满足教师的需要来激活内在动力。需要是有层次的,是一个“宝塔”型结构,…  相似文献   

20.
所谓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目标而努力的活动,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行为。与成人一样,婴幼儿的积极性也是建立在需要之上的。这种需要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激励的根本作用在于促使他们产生需要,形成动机并将动机付诸行动,最终实现激励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