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黄杏霞 《成才之路》2012,(11):19-19
生活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源泉,而脱离生活实践的思想品德教学必将成为无源之水,难以成为指导学生正确生活与生存的内在动力。为了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吸引力与实效性,文章就如何让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同行展开分析,让思想品德走进生活,以有效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并对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有所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陈玉兵 《广西教育》2014,(25):116-116
正如何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在课堂上,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优化教学,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创设生活情境思想品德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思想品德课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人以学而立,立以德为先",坚持德育为先是思想品德教师的使命。思想品德源于生活,思想品德教学应回归生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实践: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拓宽课堂外延,过好课程生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还原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习内容,进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课程开展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学生灌输更多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借助这些知识来应付考试,而是要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借助丰富的思想品德内容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掌握为人处世和生存的方法。除此之外,思想品德课程还涉及了国家的政策方针、经济、文化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在组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借助生活化的手段来丰富课堂,将生活与思想品德联系起来,为学生以后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的思想品德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在教学中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思想品德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思想品德与学生身边的事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用观察的眼光看自己的周围,通过生活中人和事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突出了课程学生生活的基础。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追求中,如何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正确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发挥思想品德课程育人的积极作用?凭着那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执著,笔者从热度、厚度、准度和效度四个方面探寻思想品德教学的真谛,得到了"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一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思想品德教学具有巨大的借鉴与启示作用。生活即教育启示思想品德教师应善于把课堂引向生活并从中吸吮营养;社会即学校启示思想品德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教学做合一启示思想品德教师的责任在教学、教学生学,以便更好地做。  相似文献   

8.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社会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理论,从而体现"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现以"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为例,对此予以说明。一、创新教学设计,顺应学生成长规律布局谋篇体现了教者的教学智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教师要研读课标、教材,厘清重点、难点,在立足文本、尊重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对教材适当取舍、整合创新,创立全新的框架  相似文献   

10.
正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新课改的实施,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及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思想品德教师转变自身角色,调整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施思想品德教学呢?  相似文献   

11.
<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并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教育即生活。"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挖掘生活,特别要密切联系学  相似文献   

12.
根据"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修订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了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那么,根据该标准编写的思想品德教材主要应体现哪些价值追求呢?下面就此谈几点个人的感想。进一步加强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修订后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思想品德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学生的生活实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强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的设置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师生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共同生成人生体验,以达成课程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要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必须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即生活化,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那如何使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给思想品德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让现实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说教,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奠基作用。而自学能力的养成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具有重要影响。那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特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激发学习兴趣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用处不大,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是最  相似文献   

17.
陈建荣 《宁夏教育》2007,(10):25-25
思想品德教育只有扎根于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才会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课程,才会提高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笔者认为,思想品德教育要源于生活,就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教学情境,使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的形成与小学思想品德课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必须要重视小学思想品德的作用。本文针对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苏勇 《新课程研究》2009,(9):119-120
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强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的设置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师生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共同生成人生体验,以达成课程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要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必须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体现"生活化"的理念?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生活质量",满足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生活化的教学例子从哪里来?我们教师要练就蜜蜂的本领,为了采到蜜,要到处出击,寻找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