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认为中国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间成就这样的大业,是由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从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中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这种具有时代精神的民族文化传统是: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传统、团结统一的传统、独立自主的传统、爱好和平的传统和自强不息的传统。它们对于今天我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我们应该弘扬这种民族文化传统,使其为我国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哲学自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核心,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自身文化的新觉醒,关键是抓住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性和异质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基本原则,是在批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走向新的创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当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固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合乎规律的发展.民族的历史经验为当前认识现实事物、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需;文化只有具备民族形式,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民族历史遗产中台有大量的优秀成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精神根生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情怀和中国革命传统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精神融入中学地理课程的路径,在地理课程中实现用中国精神文化浸润、滋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增强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采、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中,有许多优良传统直到今天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国的社会道德应当在优良传统道德的基础上给以继承和发扬。但由于过去种种错误的认识,中华传统的美德却一度被忽视。 我们从学习中认识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中固然有不少糟粕,但其精华也是博大精深的。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要提倡的东西,都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渊源。这就坚定了我们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过程中,把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进行教育的信心。实践表明:把传统的民族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积极构建既有中华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学习外国、自强不息”──领会和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发杨创业精神的64个字(四)本刊评论员“必须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这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两个“优秀”是合理内核,两个“充分”是...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文化积淀丰富,根基深厚。学习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感情的熏陶、思维能力的开拓、精神境界的提升、民族精神的凝聚和现代人格的塑造,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瑰宝,在青少年中承递优秀的传统文化,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整合、相超越,寻求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来促进青少年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传统文化的回归”已成为全国人民的热门话题。近期,中国京剧院等传统的戏曲进入全国各大高等院校演出了传统的优秀剧目.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很好的响应,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教授曾说,“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强大,一个民族的根本性问题越凸显出来,就是民族的灵魂问题,民族的文化就凸显出来。中国有很好的文化传统,需要有人来继承、来研究,要培养懂得我们传统文化的人才”。他还指出,一个国家应该有一个国家的灵魂,这种灵魂更主要的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没有民族文化、没有民族精神,这个民族就没有“根”。传统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所以不管一个国家如何去创新,都不能离开本身的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论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时指出:“必须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不允许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10.
普列汉诺夫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由此可以推论,一个民族的艺术也必然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特殊心理。同时,文学是透视一个民族灵魂的窗口,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是非标准、价值观等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就可透视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了解这种文化心理结构对我们当代人的影响。任何民族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的民族是具有悠久文化的民族,对它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应该扬长避短,自为自强,才不愧于我们这个时代。人的觉醒首先需要一种正确的自审意识,然后才能选择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成为一个真正有主体性的人。本于此,笔者拟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剖析中国文学中普遍存在的怀才不遇主题,从这个侧面透视我们民族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凝聚和激励民族生命力的精神力量。从静态看,民族精神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民族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积极、进步、充满进取意识的、优秀的方面,有时又被称作文化精神;从动态看,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往往与时代精神黏合在一起。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重视自己的民族精神并以优秀文化传统来培育自己的人民,就是强化自己赖以生存的团结、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把时代精神熔铸在民族精神之中,对于当代中国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民族音乐反映了中国的现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它是我们民族的心理素质、文化传统、审美观念在音乐的反映。尤其是代表着时代精神的民族音乐,更使人真正体验到人民的心声和民族的气质。如《义勇军进行曲》,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战斗步伐,这一杰出的音乐作品建国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音乐情绪激动,理直气壮,坚定有力,从诞生之时起就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至今仍激励着我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开创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受到了来自西洋的激烈冲击,被强行施入资本主义的世界,西洋文化从被迫打开的中国国门中奔涌而进。中国人开始与高度发达的异质文化接触,这种文化接触的后果使一部分中国人失去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信心。西洋的入侵,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尖锐而深刻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危机。康有为称此为“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着这一严重的危机,一些有识志士在艰难地探求着救亡图存和民族独立的道路和方法的同时,也患者着中国近代化的问题。因此,如果用纵横两方面来认识中国历史的话,冲击──探索──革命──…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文化是特定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民族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它既是以往的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的积淀,又是当前民族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凝结。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弘扬民间艺术已成为新时期艺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幼儿期是个人生长与发展的基础阶段,是人一生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习惯、陶冶情操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不难理解,一个自信的民族一定是开放的民族,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一定是有自己文化立足点的民族。我们要弘扬并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就蕴含于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自从19世纪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生存危机。一方面,西方文化借助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军事的衰败,导致中国人对自身文化的信心发生动摇。不少人迷失了自我,陷入文化虚  相似文献   

16.
任民教授根据邓小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和理论创新,从民族精神的精华、邓小平的继承培育和超越三个侧面展开论述,一方面集中再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民族精神的理论精华,另一方面又充分展示了邓小平民族精神理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超越,深刻地阐明了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实现民族复兴必然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邓小平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从民族精神是凝聚力的精髓深挖民族传统精神的理论资源,从升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提升民族精神,从开拓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新境界提升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中国漫漫泱泱且浩浩瀚瀚的古代传统文化中,有极其重要且无法取代的一部分——诗歌。毫无疑问,高中古代诗歌的教学过程应尽显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古代诗人词人作诗歌无非是为了抒情言志,而现代人读诗歌则是为了感悟人生,体会在诗词作者所在时代的时代精神,自然也能从中感受诗词作者伟大的人格魅力所在,感受诗歌中丰蕴典雅的情韵,提高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水平,丰富自身原本尚为肤浅的内涵。诗歌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是为了在人性冷漠的现代唤醒人们对民族文化、民族思想、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8.
篆刻是为大众普遍熟知的传统艺术形式与文化符号,它是贯穿于不同时代并融入不同时代精神和审美范式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文化元素。篆刻对今天平面设计的积极意义一方面源于将其作为民族符号而具有的标志性特征,如第29届奥运会标志——"中国印";另一方面在于篆刻艺术本身所蕴含的辩证思想和艺术魅力,这种文化与艺术的积淀对平面设计实为一大贡献,不论是方寸之间的形式本身还是其内部结构关系的丰富变化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财富,我们在理解篆刻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它的继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维系历史,还是滋养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独特价值。从立国、处世、为人三个维度来思考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人的发展的关系,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延续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要在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从立国、处世、为人三个维度阐释传统文化的内涵.科学设计教育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具有民族情怀、时代精神、世界视野的现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合乎规律的发展;民族的历史经验为当前认识现实事物、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需;文化只有具备民族形式,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民族历史遗产中含有大量的优秀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