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看似平淡,甚至会让人感觉枯燥无味,这是因为我们对它缺少深人的研究和发现,其实数字都各有“千秋”,特别是一些特殊的数字,更独具特点!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若我们不注意运用数字特征,常常有“山穷水复”、“老鼠拉龟”的感觉,但是如果我们能根据问题的特殊性和借助某些特殊数字的“特异功能”,却总能“柳暗花明”,且事后更能感受到数学的丰富魅力,下面就对如何运用某些特殊数字,巧解数学问题略举几例.  相似文献   

2.
在一定的意义上,数字是会计的灵魂。没有数字作为表达的手段,会计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基于上述的认识,笔者在财会教学中高度重视对学生数学观念和“数字意识”的培养,始终注意将会计中出现的数字及其正确计算与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的考察和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字变得生动、形象,甚至亲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正确区分数学数字和会计数字是培养“数字意识”的前提依靠或者主要依靠数字进行准确表达是数学和会计的共同特征。但是,作为抽象科学的数学和作为应用科学的会计之间毕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会计及其…  相似文献   

3.
贵刊1994年第2期刊登了王善瑞同志的文章《三位一节的数字表示法应改进》,文中提出了三位一节的数字表示法的优缺点,改进的必要性和改进方法,读后很有启发.但笔者仍认为三位一节的数字表示法不宜改,因为三位一节的数字表示法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在英语中(以美国习惯为例)没有“万”、“亿”这样的数学单位,而有的是“百”(hundred)、“千”(thousand.10~3)、“百万”(million 10~6),“十亿”(billion 10~9)、“万亿”(trillion 10~(12))等,除 hundred 外,其余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2至73页。【教材分析】《数字的用处》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来探究设计编码的一般规则,并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一个“编码”中某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体会编码的科学、合理,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把随机变量的函数的数学期望定义为数字特征的母特征,由此产生其它数字特征,从而揭示了各种数字特征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郑元柳 《湖北教育》2005,(10):30-31
《数字与编码》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册的内容,编排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的“实践活动”一节中,意在让学生经历数学规律的探索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教材设计这一数学实践活动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激发了我对这一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的研究欲望,我特邀了本年级组全体数学教师听我上这一节课,并且共同来探讨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小学六年制统编《数学》教材第10册中关于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以下简称特征)是这样表述的:“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我认为这种谈法不妥,它混淆了“数”与“数字”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秦牧在其名著《艺海拾贝》中辟有“诗与数学”一节,认为数字入诗,显得“情趣横溢,诗意盎然”.数字入诗,别具韵味,闪烁着迷人的光芒,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隽永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有些复杂的数字问题竞赛题。由于数字太大,式子冗长,令人望而生畏,这时若能冷静观察仔细分析,巧用字母替换数字,常常能使问题化难为易,迅速获解,试举几例说明.例1计算:1992×19941994-1994×19931993=.(94年“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一试题)解设x=1994,则(93年“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一试题)(90年南昌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92年泰州市数学奥林匹克学校初二竞赛试题)(A)p为无理数;下面几题供同学们练习:(91年“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题)(91年天津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1991年“石室杯”初二数学竞赛试…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数学教法是“填鸭式”的教学,即老师说一个数字,学生就跟着读一个数字,太枯燥无味了。我采取了“唱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兴趣教学法。  相似文献   

11.
喻阳杰 《贵州教育》2010,(20):45-46
2010年7月18日,在仁怀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组织的“仁怀市2010年暑期初中数学教师的培训”中,来自贵阳市第十七中学的一位80后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唐煌老师上了一堂数学“情景——问题”的示范课,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2小节“一次函数”。  相似文献   

12.
《图形的镶嵌》是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的内容。以瓷砖的铺设为学习背景,本节课是对前面所提问题的回答,同时也是三角形及多边形的相关知识的延续,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相关性、连续性和体系性。本节课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做数学”的活动与应用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课题: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一册第40—41页“8的认识”教材简析: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单元教学认数字、写数字和10以内的加减法,教材中采取了认数和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的编排方法,“8的认识”是在教学0-7各数的认识和7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8的认识”的方法和思路与“7的认识”相同,只是8的组成和写法难度较前增大。本节课的重点是8的意义、组成和写法,8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技学目标:认知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2使…  相似文献   

14.
在不少数学问题中,常出现具有某种特征性的数字,教师在解题教学时,若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特征,对于发展思维,迅速找到解题途径和方法都有帮助。本文试图结合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举例说明,权作抛砖引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利用样本的特征估计总体的分布情况时,“三数”(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两差”(方差和标准差)是重要的数据.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分布是统计学中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下面举几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
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金字塔中隐藏着的每一个秘密都那样的神奇而美妙,在数学这门学科中,我们把“杨辉三角”称为中国的“数字金字塔”(如图1),请同学们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一下“杨辉三角”的构成及其规律,下面,先让我们来欣赏另一座“数字金字塔”(如图2).  相似文献   

17.
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三位数字一节,节间空1/4个汉字空,如:“1329.4765”应写成“1 329.476 5”。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  相似文献   

18.
本课为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节“解一元一次方程”,师生已完成了等式基本性质1和性质2的概念教学,下面进入巩固练习环节.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要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义务教材代数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节正体现了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76~77页“3的倍数的特征”.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过2和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3的倍数特征与2和5的倍数特征有所不同,2和5的倍数特征主要观察个位上的数,3的倍数特征是观察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教材安排了在百数表中圈数和拨数珠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索3的倍数特征,但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仍是件非常棘手的事情.笔者尝试换个角度考虑问题,数的组成知识学生在二年级就学过了,它可以有效快捷地找到通往3的倍数特征的康庄大道,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为新知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