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辞书出版社工作了四十多年,从助理编辑至编审,经手的书不算少。现在回想起来,每本书有每本书的特点,每本书有每本书的故事。到底哪一本最与众不同,哪一本工作难度最大,思考再三,最难处理的是一部在中国内地并未上书架的辞书一《辞海》台湾版(据1989年版)的《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  相似文献   

2.
书脊、索引、注释,是一本书中的“小节”,它们可能并不影响哪一本书成为杰作,可是一个严谨的出版者对于图书出版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应轻易放过的,尤其是一个有着千年图书出版史的文明古国,它所奉献给读者的每一本书都应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而不是粗糙的文化垃圾,因此图书中的“小节”也含糊不得,也大有说的必要。说书脊《现代汉语词典》关于“书脊”是这样定义的:“书籍被钉住的一边,新式装订的书脊上一般印有书名、出版机构名称等,也叫书背。”我没有学过美术,不知道书籍装帧是否有专门讲书脊的,但作为一个爱书者,我倒是很重视书籍的这一小部分,有时觉得它很重要。排列在架子里的书,这就是它的窗户,在书海中翻检,人们接触的也是书的这一部分。可惜现在不少出版社大花力气把封面打扮得  相似文献   

3.
对《反思郭沫若》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英时先生在1994年12月出版的《钱穆与中国文化》中收进了长文《〈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作者在对二书进行仔细互校之后,得出结论:郭沫若所著《十批判书》有大量抄袭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一书的现象。我第一次读到有人说郭沫若抄袭他人著作,大吃一惊,心想“大学者还做这种事情,那还了得”。但仔细一想,也不一定确有此事,自己也有心想把两本书拿来互校一番。《十批判书》我是读过的,但《先秦诸子系年》却无缘得见。看来这个问题是有疑问的,可我则只能存疑了。没想到今年却见到两本书都收入了有关这个事件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实际上我并不确定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Literary Theory: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是不是对我产生了最大影响的书,但它的确是我最希望自己也能写得出的书。作为从事文学理论研究与教学的学者,恐怕很少人不会被这本书的论说风格打动,深入浅出,举重若轻,既简洁又丰富,既清晰又深刻。  相似文献   

5.
书籍的索引及其他左鹏军(摘自《书与人》1995年第2期)我想要一份索引。不同的学术书有不同的用处,可以用不同的读法,但我以为不管怎么用、怎样读,书后的索引大概总是必要的。一本书的正文之后,有一份人名地名索引,或者是主题词索引(或曰内容索引),对读者实...  相似文献   

6.
有人对我说,大抵一本可以读读的书,总该有点悟性,还要有点灵气。对于《清代官场百态》,我该说明,灵气和悟性,书里大约也有一点,但我不是为了它们而来评这本书的。清朝的官场,确也让人写过几回,大俗大雅的都有。历史作品的大俗或大雅,都有它自身的毛病,给不少的读者留下过缺憾。再来写清代  相似文献   

7.
我有两本新华字典,一本是来华以后买的,另一本是在香港学习时买的。因为它们都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所以从内容上看,这两本书是完全一样的。不过,把这两本字典放在桌子上比较一下,就容易知道哪一本是从香港买来的。从香港买来的那一本,印装很讲究,用纸也很好。中国国内的那  相似文献   

8.
我们虽然都是从事编辑工作的,但由于各人所担负的任务不同,各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因而各人所采取的工作方法也不一样。然而,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如何恰当地处理好编辑和作者之间的协作关系,做到作者写书、编辑编书密切配合,共同把一本书出版好!  我所采取的办法,就是紧紧依靠作者,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去完成任务。我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定路子、出点子、找毛病、提建议上。为了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这里举《高等数学学习指导》一书为例,谈谈这本书稿编辑工作的全过程。这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该书的两位作者是有较丰富教…  相似文献   

9.
成功经验:认真一点 作为《谁动了我的奶酪》(以下简称《奶酪》)简体中文版的策划人之一,我听到了太多的关于这本书的评论,有几种说法最为常见。一是说《奶酪》这本书做得太好了,从各个方面讲都无懈可击;二是认为《奶酪》书的策划者运气太好,谁拿到这本书都能做好;三是只要投入大,什么样的书都能做出一个好结果。对这三种说法我基本持不同的看法,因为在《奶酪》书的策划及运作过程中,老实地说,我们没有感到这本书做得太好,  相似文献   

10.
我想,人对所读诸书的喜爱是可以有各种缘故的。缘故不同,爱的性质与程度也就难分高下。因此,若问“最爱”哪本书,这实在说不准确,只能说说我所喜爱的书中的一本。此书即是顾颉刚先生所著的《秦汉的方士与儒生》。我喜爱此书,与它的内容倒没有多大的关系。说句老实话,它究竟写了哪些内容,现在已记不清楚了。保留在思想之中的,主要是很多年前读  相似文献   

11.
关于《环球绿色行》这部书的内容,我想用不着说什么,因为有些朋友已经读了,有些朋友以后也有机会读这部书。现在我想说说这本书有什么特点,和别的书有什么不同。说三点: 首先,有人同我这本书是怎么写出来的,我说是“走”出来的。从1980年我调到北京自然博物馆创办《大自然》杂志开始,到去年带领大学生绿色营去西藏,我整整走了十八年。我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什么学问家,但我有自己的特点。可能是从记者生涯到科普作家,我强调调查研究,强调第一手资料,强调亲身体验。在西双版纳采访野象,我一定要看到野象;在梵净山采访黔金丝猴,我一定要看到黔金丝猴;在神农架采访药用植物,我一定要药农带我采到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金钗石斛。看到它们是很短、也许只是瞬间的事情,但达到目的却是  相似文献   

12.
似水华年     
我以为自己向来是个有计划却也乐于顺其自然的人。2014年是我进入出版的第6年,这一年,我有计划地实现了一些工作目标,也顺其自然地享受着作为一名童书编辑的乐趣。天生对业界那些前沿观点、潮流术语不太敏感,恰巧,做童书出版让我有了借口和它们略微保持距离,暂时沉浸在弥漫童真、童趣的世界中。2014年,我有幸结缘这样几本书,并以书会友,领略了童书出版人的魅  相似文献   

13.
书是人生益友,但也仅止于此,人生路还得自己走。也许有人对一本书或一位作家一见倾心,爱之弥笃,乃至白头偕老,我在读书上却没有如此坚贞专一的爱情。我不愿同我所喜爱的任何一本书或一位作家厮守太久,以免受染太深,丧失了我自己对书对人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14.
书是人生益友,但也仅止于此,人生路还得自己走。也许有人对一本书或一位作家一见倾心,爱之弥笃,乃至白头偕老,我在读书上却没有如此坚贞专一的爱情。我不愿同我所喜爱的任何一本书或一位作家厮守太久,以免受染太深,丧失了我自己对书对人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15.
《电子出版》2004,(4):57-58
每个人都有一张面孔,每一本书也都有一种版式。人的面孔千差万别,书的版式也千姿百态。浅层次的看,版式仅仅是一种外观,一种形式,其实不然,就根本上来看,它既是形式,也是内容。因为一本书在手,读者依据版式设计,可以从宏观上猜摩出它的总体风格--是严肃,还是通俗;是学术交流,还是生活随笔;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是深沉凝重的,还是轻松愉快的……这一切,不同的版式设计,将会给读者以不同的联想,不同的昭示。一本书到手,人们首先看看封面,然后很自然  相似文献   

16.
淘书的印记     
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而真正爱读书的人是离不开淘书的。我的朋友中颇有几位藏书家,他们都把淘书当作一种真正的享受。每逢造访他们的书斋时,他们最津津乐道的,往往是一次次淘书的经历——这一本购自特价书市的最后一天;那一本是地摊“拣漏”所得的精品……我自己也是一样,我的一万余册藏书。绝大多数是辛辛苦苦又乐此不疲地淘来的,有些书的内容在读过许多年之后已经淡忘,但淘得这本书的过程却  相似文献   

17.
这十部书都是学术名著,并非浅近的入门书;而且我不敢说什么入门,自问一无所专,哪一个门也未入去。我只是确实从这十本书,窥见中国学术和文学的门径,以及欧洲艺术和文学的初步知识。尽管我自己始终止于站在门外窥望而已,但我相信比我有毅力的读者,是会从这些门径深入堂奥的。(1)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清人张之洞的《书目答问》是就中国古籍中选择精要,指示初学门径的书,非常有用。它虽为初学而作,本身却已成了学术名著。近人范希曾此书,又是《书目答问》的补充和正误。  相似文献   

18.
《江省图》     
我对风水既没有研究,更缺乏兴致,买书虽然很杂,却基本上不买风水书,这部《江省图》是惟一的例外。当年买这书有两个原因。一是学术上的原因。与大多数专讲相阴宅技术的堪舆书不同,本书侧重按区域讲述山脉走势,与西洋现代地理学中的地貌学、地形学更多一些相通的内容。二是书中有一则关于徐霞客的神话,引发了我的联想。这神话说徐霞客“身轻善走,日可数百里;能忍饥数日,足迹遍天下”。人一天怎么也走不了二百里以上的路程,《水浒传》中的神行太保戴宗是能日行五百里甚至八百里,可书中明确交待那需要绑上甲马方才行得,是地地道道…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是书的山,是书的海,置身其中,常能浏览到意想不到的风景。近日,有师长推荐我找一找张之洞的《书目答问》看看,说是图书馆人都应该好好读一下这本书。我遵教借来,没想就因此得窥一  相似文献   

20.
《在那个年代——我们的知青生活》出版已有一个多月时间了,这期间来自各方面对这本书的不同反映,使我深切地感到,要让不同时代的人互相了解与理解,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这倒让身为责任编辑的我,觉得很有必要为这本书说点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