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近几年来,历史高考加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加强了对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或概念认识、分析历史问题和解析历史材料能力的考查。为适应这一要求,在历史教学中,除了继续提高学生一般的学习能力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特殊能力,要注意从历史根源去认识、说明当代的一些重要社会现象和根本政治制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  相似文献   

2.
“比较”是鉴别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方法,是对各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其异同及其关系的思维过程。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有利于引导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认识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异同,更好地发现其本质及其规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比较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历史教学离不开比较,有比较才能有鉴  相似文献   

3.
高中历史素养是历史新课改的重要培养任务,也是历史高考的重要考查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巧用比较法有利于学生广泛获得和巩固历史知识,更准确地掌握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本质、特点、规律及影响,形成"古今贯通"和"中外贯通"的整体意识,提高历史学习和辨别能力,实现情感的升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不断提升历史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莫建勇 《广西教育》2010,(23):63-64
比较教学法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历史复习中,运用纵横比较法对教材重点内容进行前后贯通、中外交错的复习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比较、评价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常用的纵横比较法包括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5.
广东卷第26题最大的亮点是突出了对学生历史研究意识、能力和方法的考查,体现了与高校历史教学相衔接的特点。在以往的历史试题中,我们重视的是对学生的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复述、再认等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考查,而"运用能力"则主要集中在对比、概括、论证、综合等方面,忽视了对学生历史研究能力的考查。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要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  相似文献   

6.
比较教学法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历史复习中,运用纵横比较法对教材的重点内容进行前后贯通、中外交错地复习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比较、评价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常用的纵横比较法包括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19):155-156
比较法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件、人物、现象进行鉴别、对比和分析,找出异同、分清正误、认识本质、揭示规律的方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在论述比较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的基础之上,说明了中学历史教学中常见的比较法及其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历史考试中,材料解析题也是一种常见的题型,不但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该题型的练习、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历史试题较好地体现并有效检测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在考查内容上,强调的是历史课程知识而不是历史教材知识,在考查思路上,力求与新课程的教学思路对接,强调对历史学习能力、方法和过程的考查,在考查目标上,突出历史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培养中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在整体设计上,追求学科内和跨学科的综合,突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的考查,这既是选拔考试对课程目标在考试中的确认,也是“教学指挥棒”对中学教学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比较是鉴别事物异同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比较法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历史教学中常见的基本教学方法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历史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历史比较的方法与历史比较时应注意的一些原则,旨在探讨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应用,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历史思维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比较法是小学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加强记忆的重要手段。 我在历史课教学中非常注意运用比较法: 第一,比较近似的历史概念,使学生区别概念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如在教完《武王伐纣》和《商鞅变法》  相似文献   

12.
比较法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历史教学基本的常用方法。因此。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比较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提出来;现行高中教材设计了大量比较类型的思考题或练习题;在高考命题中,比较也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考查,体现在各种题型中。所有这些都要求历史教学应重视比较教学。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无疑是教给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金钥匙。历史学法指导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种历史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形成历史学习能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体现在学习理解、实践应用、迁移创新所包含的各个能力要素上。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是中考历史命题的目标,必须围绕能力培养目标命制相关试题,让试题成为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资源。初中历史教学应优化能力培养的整体设计与过程,突出能力培养的学科特色与价值取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相似文献   

15.
中学历史教学应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常见方法。在进行愉快教学、创新教育中,这种方法的运用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尤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外国文学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将外国文学中的新知识与学生已学过的文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相结合,找出可比较的内容,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更准确地把握纷繁复杂的学习内容。在运用比较法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增强自我学习和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历史学习情况分析 伴随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学历史教学从侧重知识的掌握转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举的三维目标,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历史意识。对此,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要求高、难度大。而近年全国高考文综I卷加大了能力考查,以致历史试题的难度大大加强,历史学科得分率明显下降(总分100分的试题,平均分为40来分)。高考文综试卷能力要求高、得分低的现象,反过来又使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增添了畏惧感。  相似文献   

18.
尹志芳 《考试周刊》2010,(36):13-13
2010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真实反映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实践"过程与方法",引导中学历史教学方向;以学生为本,展示历史学科特色等特点,更接近中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水平,更能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的进步,更能实现新课改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江苏历史高考试题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相关能力的要求方面与以往有了明显提高。高考的现实让我们历史教师认识到高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面对高考升学的压力,许多历史教师都在探讨如何上好高三历史复习课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这一问题上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尝试,希望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作为年轻教师,由于对教材整体知识的把握程度不够以及教学经验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史论结合是历史研究与学习的基本特点,也是考查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高考试题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史论结合的特征。在调研中我发现,由于缺乏对高考试题史论结合特点的深入研究,中学历史教师在结合高考试题进行教学时缺乏指向性、针对性,既影响了历史教学的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